央视网消息:2024年3号台风“格美”给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造成了不小影响,在湖南资兴,台风带来的降雨量打破当地有史以来最高记录,当地5个乡镇26个村庄的房屋、交通、耕地等生产生活设施损毁严重。春节马上就要到了,当地灾后重建情况如何,一起跟随记者去看一看。
洪水退去已经快半年了,在资兴市州门司镇主干道上,过去几个月频繁往来的基建车辆明显变少,取而代之的是返乡归来的小汽车在增多。作为镇上最早一批恢复的公共服务点,一个个快递站里格外忙碌,每天的投递量是上个月同期的3倍以上。
黄仁江是镇上的邮政投递员,他告诉记者,几个月来,投递的货物从灾情发生后的插座、电饭锅等生活必需品,一点点变成多样化的消费品。
快递的数量和品类见证着当地生活秩序的恢复。去年8月快递刚刚恢复时,记者就曾跟随老黄进村投递。如今再一次坐上投递车,一路所见已经截然不同。
对老黄来说,道路的修复进度直接关系着他每次投递的速度。如今,他投递的固定路线,完成一车需要不到三小时,只有灾后刚刚恢复投递时的一半。
邮递路线的畅通无阻,让当地土特产的“出山”也更加便利。村民杨巧英一直通过线上平台销售小黄姜,洪灾造成道路损毁,她只能把小黄姜收进姜窖延后出售。这两天,她最后的1万斤存货已经陆陆续续交给投递员发往外地。
受灾群众搬新家 迎接新生活
去年,湖南资兴的特大暴雨造成多间房屋倒塌。洪水、泥石流给部分居住区的地质条件带来改变,经评估认定,当地划定了1400多处地质灾害易发区。为了解决居住问题,涉及到的三个乡镇新建了一批安置住房。就在最近,村民们陆续搬进新家,准备迎接新年。
1月中旬,资兴市州门司镇的安置小区建成了。刚拿到新家钥匙,大伙儿就迫不及待地规划起自己的新生活来。
对于需要搬迁的群众,资兴市出台了安置政策。无论选择购买集中安置小区,还是进城购房,都享受契税减免、贷款贴息等优惠。
临近春节,搬进新家的居民忙着贴春联、挂福字,准备在新家里迎接新的一年。
随着新房子陆续建成,更多应急减灾设施也在加紧布设。在中坪村,10台升级版的应急广播正在进行测试,新广播上加装了太阳能光伏板、北斗模块,以后一旦再遇到灾害发生断路、断电、断网的情况,应急广播仍能正常使用,实现受灾群众和救援人员的双向沟通。
车间再启动 耕地迎“新生”
一场大的自然灾害过后,怎么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是重中之重。在资兴市州门司镇,当地已经展开了一系列新探索。
何华健是州门司镇服装加工企业的负责人,受灾之前这里是镇上产值最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这上班的50多名员工大多都是脱贫人口和残疾人。台风“格美”带来强降雨后,洪水将他300多平米的加工车间完全淹没。
为了让企业尽快复工复产,镇干部给何华健出谋划策。需要厂房,把小区里空闲的门面无偿提供出来作为临时车间;需要资金,镇干部带着何华健申请了50万元信用贷款,用于购买机械设备;没有订单,对口帮扶单位帮他们联系上下游企业。仅用7天时间,何华健的工厂就恢复了生产。
一头忙着生产,另一头也在抓紧建设,为了方便家门口的受灾居民就业,镇里将安置小区楼下的门面打通,把近300平米的场地作为何华健企业的新车间,同时还免收一年租金。春节之后,临时车间的生产设备和员工都将搬进“新家”开工。
在帮助工厂恢复正常运转的同时,当地还围绕损毁农田及设施的修复建设开展“以工代赈”项目,暂时没有外出务工安排的村民,可以进入项目建设中赚取劳动报酬。不仅解决了一部分村民的收入问题,也让耕地能够尽快恢复到可以耕种的水平。
最新数据显示,资兴市的6万多亩受损耕地已经修复了近4万亩,其余的耕地也正在加快修复中。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