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健 孙梦思
在浙江嘉兴南湖重走“一大路”,去贵州遵义追寻“长征魂”……眼下,随着各地文旅持续发力,红色景点成为很多游客旅行途中必不可少的打卡地。红色旅游具有重要的红色文化传承、产业综合带动属性,在推进乡村旅游、民俗旅游等关联业态联动发展以及餐饮、住宿、文创、演艺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方面具有突出的引领效应。
据《中国红色旅游发展报告(2023)》显示,全国红色旅游接待人数已突破20亿人次,红色旅游市场规模接近万亿元。红色旅游业规模持续扩大,旅游产业形态不断创新,产品不断升级。例如,江西南昌推出红色主题精品展览,创排红色题材艺术精品,开展大型品牌活动带动红色旅游发展。山东临沂推出“跟着团长打县城”沉浸式体验项目。辽宁朝阳的“赵尚志纪念馆”和《义勇军进行曲》创作发源地经过多年完善与发展也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红色旅游品牌,在铭记历史、弘扬革命精神的同时,有力推动地方经济繁荣。
一系列支持红色旅游发展的政策陆续出台。《“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发挥特色旅游资源优势,加快旅游产品培育,打造一批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促进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等业态融合,推出一批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2022年,文化和旅游部出台《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建设指引》,遴选了10家试点单位,部署推进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建设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前不久,经文化和旅游部批准,旅游行业标准《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区等级划分》正式公布,将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区划分为国家级和省级2个等级。
不过,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红色资源开发形式上多以静态展览为主,缺乏创新和多样性,难以满足公众多元化需求。红色旅游景区收入主要依赖门票和少量文旅产品销售,附加值低,产业链短,经济效益不明显。红色旅游与相关产业的深层联动不足,对地区经济的带动作用有限。对此,应多方协同发力。
丰富红色旅游开发形式,增强体验感和吸引力。改善红色旅游景区的交通条件,提高景区的可达性。建设不同档次的酒店、民宿,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主题餐饮,如“红军饭”“革命菜”等,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创新展示方式,提升游客体验,打造沉浸式体验项目,设置互动体验区,让游客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场景。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设计具有创意和文化价值的红色文创产品,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兴趣爱好的游客,开发个性化旅游产品,如红色研学游、亲子游、主题游等,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参与。
拓展产业链条,增强红色旅游经济带动作用。推动红色旅游与农业、工业、文化、体育等产业深度融合,如发展红色农业旅游,举办红色主题体育赛事等。将红色文化资源与周边自然景观、民俗文化等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复合型旅游产品,如“红色文化+乡村生态+民俗体验”的旅游模式,丰富游客旅游体验。加强区域合作,建立区域旅游联盟,共同开发旅游产品、推广旅游线路、举办旅游活动等,实现资源、客源共享,促进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
打造红色旅游品牌,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挖掘红色文化内涵,打造具有独特魅力和文化价值的品牌形象。利用多种渠道进行市场推广,如参加旅游展会、举办红色旅游推介会、与旅行社合作等。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线上推广,吸引更多年轻游客。针对不同客源市场,制定差异化策略,提高市场竞争力。(徐健 孙梦思)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