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平时吃饭喝水毫无障碍,但一到吃药就咽不下去。为了吃一粒药,又是切割,又是研磨,结果药卡在嗓子没下去,水已经喝饱了。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药物的正确服用方法是什么?能否掰开或碾碎吃?一起来听听专家怎么说。
1
为什么吃药时常会吞咽困难?
许多人在吃饭喝水时一切正常,但一到吃药时就感到吞咽困难。从医学角度来看,这通常与个体的生理、心理状态以及药物的物理特性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一方面,一些患者在吃药时可能会产生心理上的不适感,比如怕药物卡住、呛到或不容易吞咽,这种情绪可能会导致肌肉紧张,使吞咽动作不顺畅。另一方面,在没有足够水或液体帮助吞咽的情况下,药物的大小和形状也可能增加吞咽难度。此外,部分人群的咽喉或食道比较敏感,食道的生理变化,如肌肉协调问题,也可能使得药物在吞咽时更加困难。不过,绝大多数情况下这种现象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
2
不同药片吃法各有讲究
临床常用的片剂种类可分为普通压制片、薄膜衣片、包衣片、舌下片、分散片、口含片、肠溶片、缓释片、控释片、泡腾片等。
分散片:指在水中能迅速崩解并均匀分散的片剂,可加水分散后口服,也可用温水送服。
口崩片:指在口腔内不需要用水即能迅速崩解或溶解的片剂。药片遇到唾液即可在口腔内迅速崩解,也可以用少量水含化后吞服。
舌下片:指药物经舌下黏膜吸收发挥全身作用的片剂。将药物置于舌下,使药物完全溶解。
咀嚼片:指在口腔中咀嚼后吞服的片剂,在口中充分咀嚼药效更好。
上述分散片、口崩片、舌下片、咀嚼片等由于性质比较均一,进入人体后可迅速崩解吸收,在保证剂量准确的情况下,可按要求掰开、碾碎或咀嚼服用。
然而,缓释片、控释片、肠溶片、包衣片、泡腾片等药片并不推荐掰开、含服或咀嚼。将其切割或研磨可能会破坏药物机制,导致药物释放过快,从而增加副作用或降低疗效。其次,药物的外层涂层可能起到保护胃肠道或控制药物吸收的作用,切割或研磨后失去这层保护,可能会导致胃肠刺激或吸收不完全。最后,某些药物可能具有特殊的味道或成分,研磨后患者可能不易忍受,影响服药依从性。因此,切割或研磨药物应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进行。
对于胶囊型药物,建议患者不应将其外壳剥离后服用,因为这样做存在一定潜在风险。
影响药效:胶囊壳的主要作用是包裹药物,使其能够在特定部位释放。如肠溶胶囊的外壳在胃酸中不会溶解,当到达肠道的碱性环境时才会溶解,从而使药物在肠道中被吸收。如果去掉肠溶胶囊外壳服用,药物可能会在胃中被胃酸破坏或导致药物提前吸收,导致药效降低或失效。此外,一些缓释型胶囊壳可以延长药物的释放时间,让药效稳定。剥离外壳后,药物的释放速度可能会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灼伤食管:胶囊中的药物通常是颗粒或粉末状,剥离胶囊外壳后,药物直接暴露于口腔和食道中,可能导致局部药粉浓度过高,对黏膜产生刺激,甚至灼伤食管。
降低服药体验感:胶囊壳可以掩盖药物的苦涩味或其他不良味道,方便患者服用。如果将胶囊拆开后服用,可能会使服药的体验感变差,出现恶心、反胃、呕吐等不良反应。
3
药片太大吞不下
药师教你这样做
针对胶囊、药片太大,吞咽不下去又不能掰开的情形,医生建议:
1.服用前喝点水:润湿口腔与食管,降低药物附着在黏膜的概率。
2.服用时饮用足量温水:可以使用吸管或药勺辅助送药,推荐饮用150~200毫升为宜。
3.分次服用:有的患者需要服用多种药物,如果一次难以全部吞下,建议此时分次服用,可考虑每次吃一片药,降低难度。
4.吞咽姿势:采用“举头吞药片,低头咽胶囊”的方式。服用药片时,将药品放在舌头上,用嘴唇包住瓶口,仰头喝水,吮吸动作吞下水和药片,顺势把药片带下去。通常情况下,药片的密度比水大,“举头吞药片”会使药片在服药的水中下沉,抬头能让水带着药片顺势通过咽部。服用胶囊时,将胶囊放在舌头上,然后喝一口水,但不要急于将水吞下,而是将头前倾,下巴弯向胸口,在此姿势下将水和胶囊一起吞服。胶囊通常比水的密度小,在口腔里容易浮在水面上,低头能让咽部的位置抬高,伴随着吞咽动作,使胶囊“漂过”咽部。
如果这些方法均无效,建议咨询医生或药师。
综合:新华网·宝藏青年工作室、新华网江苏频道(综编:杨琦、庄雨蓓)
合作专家:南京鼓楼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师 严思敏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