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导自演“碰瓷骗保”、与医生勾结虚假住院骗保……近日,又有一新型骗保方式引发热议:自残骗保。
近日,甘肃省嘉峪关市公安局发布消息称,该局成功破获甘肃省首例以自残方式实施保险诈骗系列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3名,涉及全国10家保险公司,诈骗金额高达263.5万元。
据悉,2024年8月,嘉峪关市公安局接到甘肃省公安厅经侦总队推送线索,高某、高某举姐弟在多家保险公司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多次发生烧伤事故申请巨额理赔,疑似骗保。获此可疑线索后,嘉峪关市公安局对该案开展了专案侦查。
经审查,该案系保险从业人员与社会闲散人员内外勾结,故意以热油烫伤、酒精烧伤等方式造成被保险人伤残。目前,该案已依法移送市城区检察院审查起诉。
《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近年来骗保案件频发,手段五花八门。在公安部发布的保险诈骗犯罪十起典型案例中,有不少骗保典型案件,包括利用高档二手车制造事故进行骗保,虚构、夸大、伪造企业雇员伤情骗保,利用电商平台退换货规则骗保等新型手段,以赠送首年保费名义招募发展下线骗取受害人投保获取高额佣金等等。这些犯罪行为不仅严重侵害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还破坏了金融市场管理秩序,妨碍国家经济与金融安全。
对于骗保案件频发,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不法分子主要“瞄准”了保单背后的巨额经济利益,企图不劳而获。而且,某些保险事故比如意外烧伤等,事故成因难以调查取证,事故发生后保险公司核实过程中存在一定困难。要有效遏制骗保现象的发生,需要监管部门、行业协会、保险机构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一是加强法律宣传和教育。通过普及保险诈骗的法律规定,让公众明确了解骗保行为的法律后果,增强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从源头上减少骗保行为的发生。二是监管部门加强对保险机构和保险市场的监督,确保保险业务合规,对于发现的骗保行为,执法机关应依法严惩。三是保险机构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对保险销售、理赔等环节进行严格把关,尤其要注意防止内部人员参与骗保行为。四是要运用技术手段,比如,保险公司之间可以相互协作共享信息,建立专门的档案对有理赔历史的投保人进行存档,对有多次理赔历史的投保人投保时进行预警,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分析投保人的风险等。
记者:李丹琳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