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有化石揭示雪豹为何“出走”青藏高原

2025-01-21 15:31来源: 中国科学报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江左其杲及其所在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欣海及国外合作者,从欧亚大陆其他地区的大量豹属化石记录中识别出了稀有的雪豹化石记录,从而揭示了雪豹特殊的演化之路。相关论文近日发表于《科学进展》。

  青藏高原及周边特有的漂亮“大猫”——雪豹,是生态保护中的旗舰物种。作为青藏高原的顶级捕食者,为适应高海拔、高寒环境,雪豹“精心”演化出了适应青藏高原环境的特征。然而,对于雪豹是如何一步步实现特异性演化的,科学家过去一直没有找到明确的答案。

  江左其杲介绍,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现生雪豹与虎的亲缘关系最近,但两个物种的形态及生态适应截然不同,仅靠分子证据解决不了雪豹的形态特征如何演化的问题。此外,青藏高原地区化石相对稀少,也给研究雪豹的特化带来了难题。

  为此,研究团队另辟蹊径,找到青藏高原之外的雪豹化石记录。科学家们从欧亚大陆大量豹属化石记录中识别出了5例稀有雪豹化石,分别位于我国甘肃龙担、北京周口店第三地点、北京门头沟牛眼洞,以及法国阿拉戈、葡萄牙曼加拉尔加。

  系统发育学分析表明,这些化石雪豹与现生雪豹组成并系,是不断从雪豹主干上分出的小分支,并非独立于现生雪豹的分支。江左其杲解释:“这些化石雪豹分支的发现,可能意味着雪豹多次在特定时间段走出青藏高原,而这些记录共同组成了雪豹演化的几个‘断面’。”

  研究团队系统研究了现生雪豹的功能形态,发现现生雪豹的适应性特征中,大部分并不是对高寒低氧环境的适应,更多是对山地环境和以羊亚科为主要猎物的适应。

  在将化石雪豹与现生雪豹对比后可以看到,早期化石雪豹的特化还不完全,直到中更新世以来,它们经历了快速的形态特征演化。江左其杲表示,这与当时的气候变化相对应。中更新世气候波动增强,青藏高原出现大规模冰盖,雪豹得以从青藏高原“出走”,扩大了“活动版图”。

  为了探索化石雪豹是否有与现生雪豹类似的生态习性适应,研究人员基于现生雪豹的分布与气候数据的对应关系建立了一个模型。数据推断表明,答案可能是否定的。

  “这些化石所在地点虽然海拔低于500米,但全部处于山地环境,而且基本都有羊亚科物种分布。”江左其杲说,这再次印证了对于雪豹的演化来说,山地地形和猎物可能比高寒气候本身更加重要,而这一结论可以为雪豹的保护提供参考。(实习生赵婉婷 记者胡珉琦)

[责任编辑: 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寒潮来袭,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天津供电段供电维修车间组织应急抢险人员上岗待命,在雪后对铁道上方的接触网运行状态进行巡视,确保春运期间供电设备安全运行。据了解,该供电维修车间现有干部职工97人,平均年龄约31岁,曾获全国铁路青年文明号等荣誉。
27
当日,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50多名留学生参加“书香钟书阁·共赏中国年”来华留学生春节文化体验活动。当日,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50多名留学生参加“书香钟书阁·共赏中国年”来华留学生春节文化体验活动。
27
佳节将至,年味渐浓。
27
1月25日,春运迎来节前客流高峰。来自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当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超2.7亿人次。来自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当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超2.7亿人次。来自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当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超2.7亿人次。
26
1月25日拍摄的中国海南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和海南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项目(无人机照片)。2025年以来,海南三亚中央商务区加速推进中国海南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海南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建设工作。
26
1月24日,大熊猫“宝力”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史密森学会国家动物园吃竹子。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史密森学会国家动物园24日举行大熊猫馆开馆仪式,新一对大熊猫“宝力”和“青宝”首次正式与公众见面。
26
莫斯科举办春节文化体验活动
26
春节将至,各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
25
春节日益临近,春运节前客流进入高峰期。在北京火车站,南来北往的旅客,背着行囊,带着收获,去往家的方向。
25
进入冬季,“冰城”哈尔滨市换上“冰雪新装”,一块块冰经过华丽蜕变,或化身为琼楼玉宇,或“淬炼”成玲珑冰雕,最终融入冰雪大世界、冰灯游园会等各处冬季景点中。
25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