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喀什开往成都西的列车停靠在站台,艾尔开牙·多力开在站台上检查(1月17日摄)。
28岁的艾尔开牙·多力开,是我国首位塔吉克族列车长。春运期间,她和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库尔勒客运段成都车队的同事一起,担当喀什—成都西列车的乘务。
作为连接新疆南部腹地与其他地区的重要线路,这趟列车的客流常年保持高位。喀什—成都西往返共有50多个站,有时停站时间仅有2分钟,全程耗时约100个小时。
全体乘务员分为两组,每八小时轮换一次,负责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快速组织旅客上下车,精准补充列车上的生活物资。漫漫旅途,艾尔开牙和同事们精心布置车厢,为旅客开办“列车春晚”,在欢笑声中共享温馨团聚的节日氛围。
春运前夕,艾尔开牙抽空回到千里之外的帕米尔高原山村,探望老家亲人。她说:“陪伴家人的时间虽然有限,但能为万千旅客回家团圆服务,把大家平平安安送到家,也是一种幸福。”
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在喀什开往成都西的列车上,艾尔开牙·多力开检查行李摆放是否安全(1月17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艾尔开牙·多力开组织乘客有序登上喀什开往成都西的列车(1月17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由喀什开往成都西的列车停靠在阿克苏站,艾尔开牙·多力开(右)安抚一位在站台与家长走散的小朋友(1月17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在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库尔勒客运段办公楼,艾尔开牙·多力开带领同事开展值乘前的业务学习(1月15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在喀什开往成都西的列车上,“列车春晚”结束后,艾尔开牙·多力开(左)换班当值,同事王彩霞帮她戴好“列车长”袖标(1月17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在喀什开往成都西的列车上,艾尔开牙·多力开(左)向参与“列车春晚”诗词游戏的小朋友赠送新年礼物(1月17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在喀什开往成都西的列车上,艾尔开牙·多力开与乘客一起跳舞欢庆(1月17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在喀什开往成都西的列车上,参与“列车春晚”的乘客与乘务员共舞一曲(1月17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艾尔开牙·多力开坐上父亲驾驶的汽车,从家中离开,踏上返岗之路(1月4日摄,无人机照片)。她从夏布孜喀拉村出发,到县城乘坐前往喀什市的客运班车,再乘坐火车返回到工作单位所在的库尔勒市。
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在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瓦恰乡夏布孜喀拉村,艾尔开牙·多力开(中)探亲结束,收拾返程行李,母亲将手工制作的特色甜品交给艾尔开牙,父亲提着苹果在一旁等待(1月3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在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瓦恰乡夏布孜喀拉村,艾尔开牙·多力开(右二)在妹妹(左二)和堂妹(左一)的陪同下,向78岁的奶奶(右一)辞行(1月4日摄)。
新华社记者 陈朔 摄
在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瓦恰乡夏布孜喀拉村,艾尔开牙·多力开在探亲结束,离家返程前夜,将母亲缝制的新花帽装进行李箱(1月3日摄)。
新华社记者 陈朔 摄
艾尔开牙·多力开组织乘客有序登上喀什开往成都西的列车(1月17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在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瓦恰乡夏布孜喀拉村,妹妹(左)在艾尔开牙·多力开辞行时,为78岁的奶奶擦拭泪水(1月4日摄)。
新华社记者 陈朔 摄
在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瓦恰乡夏布孜喀拉村,艾尔开牙·多力开在探亲结束离家返程前夜,欣赏母亲亲手缝制的新花帽(1月3日摄)。
新华社记者 陈朔 摄
在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瓦恰乡夏布孜喀拉村,艾尔开牙·多力开(右)在探亲结束离家返程前夜,接过母亲亲手制作的馕放入行李箱中(1月3日摄)。
新华社记者 陈朔 摄
艾尔开牙·多力开(左)即将乘车前往县城,母亲不舍地亲吻女儿脸颊(1月4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