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了,谁来照顾你?养老护理行业升温,专业人才缺口大

2025-01-16 09:36来源: 中国青年报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2024年12月2日,2024年度十大流行语发布,“银发力量”一词上榜。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老有所养、老如何养”这样的问题再次摆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面前。

  最新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4》显示,2023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已经达到21676万人,占总人口比重15.4%,老年抚养比为22.5%。这意味着每4.4名劳动年龄人口要为1名老年人“养老”。而在现实中,养老院虽然越来越多,但爆出的养老护理人员没有资质、护理员扇老人耳光、护理员大声训斥老人的新闻也越来越多。

  到底“老如何养”?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近日探访了上海立达学院护理学院和上海多家养老服务机构,从护理人员就业、资质和缺口角度关注这一话题。

老了,谁来照顾你?养老护理行业升温,专业人才缺口大

  养老院到底缺不缺护理人员?现状如何?

  我国目前的养老模式简称为“9073”模式,即90%左右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养老,3%左右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民政部2024年10月2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41万个,其中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36.9万个,与2019年相比分别增加了1倍、1.2倍。

  尽管养老服务机构与设施的数量增加,但护理类人才的供给速度却远远没有跟上步伐。

  2024年武汉大学和北京大学多位学者联合发布的《中国老年健康报告》显示,我国2021年至2023年60岁以上失能人数达到4654万人。而来自国家卫生健康委2021年的数据显示,我国持证养老护理员只有约50万人。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年发布的“全国招聘大于求职‘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中,养老护理员居于前列。

  “难就难在,如果将专业素养和通用素养作为招聘标准,这个要求就太高了。但实际上,我们的工作确实需要更多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上海市静安区和养老年福利院是一个公办的社区养老机构,该院院长赵斌介绍,他在招聘中发现相当一部分护理人员还不具备“基本素养和能力”。

  这种基本素养包括:护理员要知道老人摔倒后,应该要在边上看着,不能随意移动,并且第一时间呼叫医生;要知道在老人噎食的情况下,立即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处理。

  “短期内想要改变护理员的年龄和素质层次还是很难。”上海复星星堡中环养老社区(一期)是一个高端养老机构,已经运营了12年,这里住的老人以高级知识分子为主,该社区运营副总监黄燕飞介绍,目前护理员学历是“初中以上”,平均年龄约48岁,“缺高素质专业人才”。

  黄燕飞说,养老院渴望青年人才的加入,“我们这里的老人学历很高,很愿意接受新事物,有的护理员还跟不上老人的需求节奏。”

  上海宝山区月浦恬逸养老院是一家公建民营的养老机构,该机构现有466个床位、73名护理员,护理员占职工总数约60%。院长邢瑞鑫介绍,护理员大多来自农村,年龄40岁至50岁,初中以上学历,入职后须参加上海市养老协会组织的养老护理员等级鉴定培训。

  招人难,留人更难

  邢瑞鑫告诉记者,养老护理员招人“有点难度”,但这种难度远比不上留人的难度。

  虽然养老院招到年轻人的机会少,但通过政府部门帮助对接上海对口扶贫地区劳动人口,还不算太困难。“难的是,招了人,培养了,考了证,人走了。”邢瑞鑫说,目前养老护理员离职比例不低,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办法长期留在上海”。

  一来,养老院不像科技创新企业每年有“落户人数”指标,落不了户孩子就只能用上海特有的积分方式在沪读书,无法在沪参加高考;二来,年纪稍轻一些的护理员,有了职业资格认证后,更愿意跳槽回老家县里工作。

  “我们院还内设医疗门诊、认知照护专区,有医生、有专业的认知症照护专员,算是专业技术岗。我们给租房补贴,薪酬也不错,但解决不了户口人家还是会走。”邢瑞鑫说。

  28岁的养老护理员高级技师王程,已经在养老行业工作7年了,他是上海首个以重点人才方式引进落户的养老护理员。他明显感觉到护理类专业报考越来越热门。

  “过去,有些学生是因为其他专业没考上而被调剂到护理专业的。但现在,尤其是近两年,我在参加学校论坛和分享时发现,大约有六成的学生认为这个专业有发展空间,他们有很强的报考意愿。”王程认为,进入养老护理行业工作“前途光明”。

  教育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度新增本科专业535个。从申报的专业类型来看,健康与医疗保障和老年医学与健康相关专业申报数量名列第四和第五位,属于申报“热门”。

  王程目前是杨浦区养老护理人才技能大师工作室的负责人,工作室成立一年多来,吸引了一批年轻的养老护理员加入,“年轻人的加入非常重要。我们工作室目前需要培训全区的养老护理员,仅靠几个人是难以应对的。”

  年轻人的首选护理岗位并非“养老”

  上海立达学院的护理学院专门培养护理专业学生,与上海近40家医院保持着长期合作关系。一些知名三甲医院甚至会指定其培养麻醉护士。除了医院,养老院、牙科诊所、体检中心、中医诊所等单位也向其抛出橄榄枝。

  上海立达学院护理学院教研室主任黄婷婷说,每年新生入学,学校都会开展职业情怀教育,“很多人觉得学护理以后就是做‘伺候人’的工作,恰恰相反,优秀的护理人才综合素质全面,也能从这份工作中实现个人和社会价值。”

  她介绍,一个专业的“护理人”要系统学习包括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学、老年护理学等核心课程,以及人体解剖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等基础课程。此外,学生还可以选择社区护理、中医护理、康复护理等方向的专业课程,并考取职业技能证书。

  采访中,记者发现,大多数低年级学生的志向“不在养老行业”。“我将来想在医院手术室工作。”护理学院大二学生李文涛说。大一学生马贤晔更愿意在中小学校的医务室工作;大一学生过翔不怕吃苦,他更倾向于在医院工作,也会考虑养老院方向。年轻人不太愿意去养老机构工作的普遍原因是“太苦、前景不明朗”。

  邢瑞鑫告诉记者,现代养老院实际上能给较高学历的护理员提供更加广阔的升职空间。比如,高学历、懂专业又具备经济学知识的年轻人,甚至可以为养老院设计数字化改造模型,帮助机构更加大规模、规范化运行。“因为他懂护理,可能也懂计算机、懂经济。”邢瑞鑫说。

  赵斌介绍,2024年8月,上海静安区提出了“五床联动”医养结合发展策略,其中一项主要任务就是强化医养融合数字赋能。“我们都在积极推进智慧养老平台建设,需要更多掌握高精尖技术的人才加入。”

  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健康和社会照护项目中国专家周嫣介绍,根据她近些年的观察来看,即便是专门的护理类考核,现在也不仅关注选手的技能,还要持续关注选手的综合能力,“越来越重视年轻人应具备的创新思维和职业情怀。”比如,技能大赛就要考察选手的工作组织和管理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以及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就业创业研究室主任庞诗认为,解决养老技能人才短缺问题,需要做好长线的制度建设,既要在大中小学校园内安排相关基础知识的学习,前置性地引导学生认可养老服务的社会价值,提高从业意愿,也要开展技能培训,增强从业能力,多措并举提高人才和岗位的匹配度。(记者 王烨捷 实习生 何奕辰 俞佳一)

[责任编辑: 赵希 ]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寒潮来袭,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天津供电段供电维修车间组织应急抢险人员上岗待命,在雪后对铁道上方的接触网运行状态进行巡视,确保春运期间供电设备安全运行。据了解,该供电维修车间现有干部职工97人,平均年龄约31岁,曾获全国铁路青年文明号等荣誉。
27
当日,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50多名留学生参加“书香钟书阁·共赏中国年”来华留学生春节文化体验活动。当日,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50多名留学生参加“书香钟书阁·共赏中国年”来华留学生春节文化体验活动。
27
佳节将至,年味渐浓。
27
1月25日,春运迎来节前客流高峰。来自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当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超2.7亿人次。来自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当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超2.7亿人次。来自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当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超2.7亿人次。
26
1月25日拍摄的中国海南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和海南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项目(无人机照片)。2025年以来,海南三亚中央商务区加速推进中国海南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海南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建设工作。
26
1月24日,大熊猫“宝力”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史密森学会国家动物园吃竹子。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史密森学会国家动物园24日举行大熊猫馆开馆仪式,新一对大熊猫“宝力”和“青宝”首次正式与公众见面。
26
莫斯科举办春节文化体验活动
26
春节将至,各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
25
春节日益临近,春运节前客流进入高峰期。在北京火车站,南来北往的旅客,背着行囊,带着收获,去往家的方向。
25
进入冬季,“冰城”哈尔滨市换上“冰雪新装”,一块块冰经过华丽蜕变,或化身为琼楼玉宇,或“淬炼”成玲珑冰雕,最终融入冰雪大世界、冰灯游园会等各处冬季景点中。
25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