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冬捕的查干湖,鱼为什么越打越多?

2025-01-12 13:12来源: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查干湖是吉林省的渔业生产基地,查干湖冬捕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拉绞盘、冰下走网,延续千年的传统捕捞方式和渔猎文化传承至今。

  又是一年冬捕季,吉林多地最近都在热火朝天地展开冬季捕鱼作业。总台记者探访“查干湖冬捕第二十代渔把头”张文,来看他与查干湖的40年。

  元旦前到春节,差不多是吉林松原一年到头最冷的时候,61岁的张文穿戴上久违的羊皮袄、狗皮帽,出门时,刚刚6点多。

  夜色笼着结冰的路,张文走得又轻又快。他是查干湖冬捕第二十代渔把头,这脚步,他练了四十多年。

  01

  捕鱼的活儿,张文已经有3年多不直接上手,但每年的这个时候,他得在。7点多,天透出一点亮,4张网,两百多人,整装待发。

  渔把头识冰的功夫,来自师父,也来自岁月。张文一双眼,看定了冬捕范围,两名渔工手扶20多公斤重的冰镩,在近1米厚的冰面上开凿磨盘大的洞。冬捕开始了。

年年冬捕的查干湖,鱼为什么越打越多?

  △渔工正在凿冰

  渔工凿冰、冰下走网、马拉绞盘,对外行,这是渔人在冰原上展示力量与技艺的奇观;对张文,这是写在血液里的生计。“祖祖辈辈,我们查干湖这一块都是打渔的。我们没有什么别的营生,爷爷辈儿就搁这块打渔了。”

  张文的童年里,查干湖总没有水,裸露的湖底盖着一层厚厚的盐碱。小小的张文拿着扫帚扫碱面,拿回家熬成几个坨,能卖一毛多一斤。穷成这样,他也没跑。爷爷捕鱼,爸爸捕鱼,张文等着,长大了自己也要捕鱼。

年年冬捕的查干湖,鱼为什么越打越多?

  △张文

  1980年,17岁的张文正式成为查干湖的渔工,他有了自己的师父,在师父领着的几年里,一点一点学会了冰上的技术。

  1984年,人工运河贯通,松花江水涌入查干湖,查干湖又是“大湖”了。那个冬天,张文摩拳擦掌,学着师父的样子凿冰。结果他发现,冰干干净净,冰下,也干干净净。

  “当时查干湖根本就没有鱼,最多也就有一点野生小杂鱼。”尽管经验不足,张文也明白,等着鱼儿自然繁殖是来不及了,查干湖想存活,那就得“想思路”。

  02

  这“思路”,一想就是8年。湖里没鱼、日子越过越难,到1992年,“投放鱼苗”的方案终于获得一致通过。为买鱼苗,渔场贷了整整500万元,这是个让年近而立的张文深感震撼的数字。

  投苗、禁渔,到1995年,渔场开始试捕,单网次的产量达到从未有过的6万多斤。“1995年那年我们就回本了,不光是回本,我们还盈利了。”张文忘不了当时的激动。

年年冬捕的查干湖,鱼为什么越打越多?

  对于张文,1995年是一个太好的年份。也是在这一年,才32岁的他当上了渔把头。冰面广大,渔把头的心要更大。渔场上事无巨细,把头都得拍板——从渔网的尺寸、重量,到每张网的52名渔工的分工,每件事该怎么办,每个人擅长什么,张文心里一清二楚。

  “你不细致,就打不上来鱼;不精细,你的渔网扔进水里,可能就捞不出来了。”张文时刻保持着清醒,他身上绑着许多家庭的收成:“一年的收入也就在一个月里决定,过了年关开湖了,就没机会了,时间不等你。收成好不好,都在把头身上。”

年年冬捕的查干湖,鱼为什么越打越多?

  渔把头不好干,这是接下来的七八年里,查干湖一遍遍给张文上的课。

  “1998年一场大水,嫩江涨水倒灌,我们的鱼苗基本上没剩什么。2000年下了场暴风雪,因为积雪太厚,鱼就缺氧,2001年我们满湖全是死鱼。后来刚刚有点起色,到2002年又是一场鱼虱。”天灾连连,张文记忆犹新。

  熬碱长大的他,经历过更糟的时候。天灾打不服他。

  “我们还要挺过来,我们还要坚持,有水就不愁没有鱼,一定有好转的那一天。”在张文看来,“把查干湖搞起来”的决心无关渔把头的身份,就算是普通工人,他也这么想。

  03

  2002年,查干湖终于迎来转折。前一年开始,渔场又一次投放大量鱼苗,两三年后成效明显。随着鱼群数量增长,查干湖有了自己的“免疫力”,顺顺当当走过二十多年。“不敢想象,”张文感叹,“我们过去谁都不敢想象,我们现在什么都实现了。”

年年冬捕的查干湖,鱼为什么越打越多?

  千米大网在水下蔓延,张文的视线转到出网口旁的绞盘和马儿身上。零下20℃,渔工轮流在冰面停留,拖拽渔网的力气,主要靠马。

  张文说,千年的传统,至今仍在查干湖保留着:“我们用的是最古老、最原始的人工凿冰、冰下走网、马拉绞盘。2000米的大网怎么把鱼打出来,只有我们知道。”

年年冬捕的查干湖,鱼为什么越打越多?

  △马拉绞盘

  2009年,张文创造了单网产量16.8万公斤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这是一个早已被打破、却没有人去改写的纪录。到今天,查干湖上单网打出20多万公斤鱼是常事。

  留下一个高产的纪念,紧接着攀向更高的地点,张文觉得,后面还有很多更重要的事:“我们现在一年投放1000万尾鱼,一尾一年能长2斤。我们一年才打300万斤到400万斤鱼,鱼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我们捕鱼速度。很多人说查干湖的鱼咋越打越多,你算算,我们肯定越打越多。”

年年冬捕的查干湖,鱼为什么越打越多?

  △张文(右二)和渔工们在一起

  2018年,张文将“一号网”的传承重任交给了徒弟,一开始手把手带,这两年,他已经放下心来。但每年冬捕季,这片熟悉的冰面总在轻轻挠着他的心。“查干湖冬捕第二十代渔把头”,这是一个永远属于他的称呼。

  查干湖里渔网的网眼,早已从1寸变成6寸;每年水里多出的几百、上千万斤鱼,让今天领头的徒弟再不用担心天灾。千帆过尽,张文知道,他从没嫌弃过的这个渔场,刚迎来最美的时候。

年年冬捕的查干湖,鱼为什么越打越多?

年年冬捕的查干湖,鱼为什么越打越多?

  ▌记者丨古丽

  

[责任编辑: ]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10月1日清晨,隆重的升国旗仪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10月1日清晨,隆重的升国旗仪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
01
当日是国庆节,各地群众以不同形式共庆祖国华诞。当日是国庆节,各地群众以不同形式共庆祖国华诞。当日是国庆节,各地群众以不同形式共庆祖国华诞。当日是国庆节,各地群众以不同形式共庆祖国华诞。
01
9月29日,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新城道幼儿园举行的“花好月圆 古韵迎中秋”主题活动中,小朋友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彩绘灯笼。随着国庆、中秋的临近,各地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喜迎“双节”。
01
国庆、中秋将至,各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喜迎“双节”。国庆、中秋将至,各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喜迎“双节”。国庆、中秋将至,各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喜迎“双节”。
30
9月29日11时0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三十号卫星01、02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新华社发(杨熙 摄)  9月29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三十号卫星01、02星发射升空。
30
时逢北京故宫博物院百年华诞,宁寿宫花园第一、二进院落将于9月30日起向观众开放。宁寿宫花园又称“乾隆花园”,位于紫禁城宁寿宫区(今北京故宫博物院珍宝馆)西北隅,是乾隆皇帝为晚年生活构建的理想居所。
30
经过三年多建设,新的世界第一高桥——贵州花江峡谷大桥于9月28日正式建成通车。
29
青海湟中“银铜器制作及鎏金技艺”已有上百年历史,2011年,该技艺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9
近日,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境内的大兴安岭西坡地区秋意正浓。
29
当晚,“世纪璀璨——无人机灯光秀”表演在上海世纪公园举行,1000架无人机在世纪公园镜天湖上空组成“国庆快乐”“盛世华诞 家国同庆”“浦东欢迎您”等字样和玉兰、荷花、梅花等花卉图案,在国庆假期即将到来之际,为市民游客献上一场视觉盛宴。
28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