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在西藏有新发现!

2025-01-12 09:03来源: 新华网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远古发现|我国科学家在西藏发现世界最小蜥脚类恐龙足迹化石

  蜥脚类恐龙通常身形庞大,有很长的颈和尾,粗壮的四肢支撑着如酒桶般的身躯。而在西藏昌都市冻多村,我国科学家新发现了一批侏罗纪中期的蜥脚类恐龙足迹化石,其足迹尺寸最小仅8.8厘米。

  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调查局研究人员组成的科研团队10日发布此项新发现,并称这是目前已知世界最小的蜥脚类恐龙足迹化石。这一成果近日发表于国际古生物学学术期刊《历史生物学》。

我国科学家在西藏有新发现!

  小型蜥脚类恐龙复原图。(受访者供图)

  恐龙研究专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立达介绍,昌都所在的侏罗纪地层最大厚度超4800米,产出了大量恐龙足迹化石。2023年7月,中国地质调查局相关人员在此开展化石遗迹调查时,意外发现疑似爬行动物脚印的岩石石壁,后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展开合作。

  考察队在冻多村发现了两个足迹点。其中一处遗迹化石是尺寸较小、孤立的蜥脚类恐龙足迹,大小从8.8厘米到15.5厘米不等,可能由6只以上恐龙留下。

我国科学家在西藏有新发现!

  在西藏昌都市冻多村发现的小型蜥脚类恐龙足迹与3D图像。(受访者供图)

  “这么微小的蜥脚类恐龙足迹相当罕见。”邢立达说,韩国的白垩纪地层曾有过12.2厘米的足迹记录,我国内蒙古白垩纪早期地层也记录过11.5至13厘米的足迹,此次的新发现是目前已知最小的蜥脚类足迹,造迹者体长估计2至3米。

  据了解,蜥脚类恐龙的成年个体与幼年个体有着巨大的体型差异,二三十米长的巨型蜥脚类恐龙,其幼龙刚破壳而出时体长还不到半米。

  另有一处遗迹化石是由3个连续的、长度平均约42厘米的兽脚类恐龙足迹构成的一条行迹。研究人员判断其为实雷龙的足迹。这种中型肉食性恐龙体长可能达6米。

我国科学家在西藏有新发现!

  发现小型蜥脚类恐龙足迹的岩石石壁。(受访者供图)

  此外,发现恐龙遗迹化石的地层距今约1.7亿至1.6亿年前。一些化石遗迹表明这里曾是浅水环境。丰沛的水资源吸引了恐龙活动,从而留下了足迹化石。

  “这些新发现表明西藏的恐龙学研究还有很大空间。随着研究深入,其在科研和科普方面的价值将进一步体现。”邢立达说。

  转自:新华社

  记者:魏梦佳

[责任编辑: ]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当日,第二届津彩大灯会在天津市水西公园举行亮灯仪式。当日,第二届津彩大灯会在天津市水西公园举行亮灯仪式。当日,第二届津彩大灯会在天津市水西公园举行亮灯仪式。当日,第二届津彩大灯会在天津市水西公园举行亮灯仪式。
23
当日,200余名大部分来自外地的快递员及家属受邀在浙江杭州菜鸟智慧物流网络有限公司总部参加一场“年夜饭”活动,提前在异乡感受春节团聚的温暖。当日,200余名大部分来自外地的快递员及家属受邀在浙江杭州菜鸟智慧物流网络有限公司总部参加一场“年夜饭”活动,提前在异乡感受春节团聚的温暖。
23
地处北部湾海域的涠洲岛是目前已知中国地质年龄最年轻的火山岛,拥有独特的火山岩景观和海蚀地貌,海景秀美。地处北部湾海域的涠洲岛是目前已知中国地质年龄最年轻的火山岛,拥有独特的火山岩景观和海蚀地貌,海景秀美。
22
在天津市蓟州区官庄镇南营村,欧阳莎莎和丈夫历剑在大集上选购窗花(1月19日摄)。”  春节将至,欧阳莎莎和历剑夫妇俩一起在天津蓟州赶乡村大集,备新春年货,感受浓浓中国年味。
22
1月20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神舟十九号航天员宋令东在空间站组合体舱外工作的画面。
21
1月20日,在建德市更楼街道司机之家爱心驿站,货车司机和家属参加温暖年夜饭系列活动(无人机照片)。近年来,更楼街道在货车集中停车区打造爱心驿站,联动辖区爱心餐厅、老年食堂,为来自各地的货车司机打造能够吃饭、洗澡、休息娱乐的温暖之家。
21
当日,哈尔滨2025年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火种采集仪式在哈尔滨太阳岛风景区举行。当日,哈尔滨2025年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火种采集仪式在哈尔滨太阳岛风景区举行。当日,哈尔滨2025年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火种采集仪式在哈尔滨太阳岛风景区举行。
21
春运期间,运行在内蒙古草原深处的6856/7次列车座无虚席。这趟连接二连浩特与呼和浩特的列车全程491公里,票价53元,沿途经停28个车站,被广大农牧民亲切称为草原“慢火车”。这趟连接二连浩特与呼和浩特的列车全程491公里,票价53元,沿途经停28个车站,被广大农牧民亲切称为草原“慢火车”。
20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