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评析】
作者:周泉(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副主任、教授)
在河北廊坊,“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演出现场人头攒动,观众沉浸其中。2024年以来,“幻城”演出逾万场,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并带动周边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业态发展。无独有偶,在上海、北京、山西、贵州等地,类似的沉浸式演出也亮点纷呈,形成舞台艺术发展的新风向。
沉浸式戏剧,指的是在厂房、车库、街头、商场、公园、乡村等非剧场空间或改造后的剧场演出,它强调让观众置身于演出环境,享受互动体验。近年来,中国沉浸式戏剧迅猛发展,新的演出场景、内容、观赏体验不断涌现,“为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成为青年人群的时尚潮流。
科技的加持,极大激发了戏剧演出的创新潜能。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叠合现实(MR)、延展现实(XR)技术为剧场赋能。相对于传统镜框式舞台,沉浸式剧场能让观众自主漫游,演员可以全方位无死角式表演,观众嵌入演出空间,两者实现有机融合、一体互动。
从观演关系和空间生产的具体情况来看,借助多媒体呈现手段以及其他高科技,沉浸式剧场可以让观众获得移步换景的体验。比如,通过VR等技术,将演员的表演制作为虚拟现实,并和真实装置设计融合,实现真实与虚拟的叠合;或是演员表演为真,而周边的环境为扩展现实,形成现实与虚拟的交互体验。
这些技术的运用拓展了沉浸式观演的多种可能性,让整体演出从一种故事审美转变为沉浸式体验,丰富、延展了观演体验与效果。从直接沉浸到技术手段沉浸,从物理沉浸到虚拟沉浸,沉浸式戏剧不仅有传统的视听体验,还有触觉、嗅觉、味觉的直接体验,以及通过感知的多元化、互动化引发新的沉浸参与体验。这些都是观众乐此不疲的重要原因。
此外,这些剧作艺术还可以通过短视频、网络直播等形式同步传播,构造观演一体互动的传播矩阵。从模拟现实环境到创造虚拟环境,现实和仿真环境水乳交融,打造新型数字演艺空间,极大激发了艺术的创新创造活力。
以体验为主的演出形式促进了旅游业的兴盛,呈现出文旅融合属性。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都更加注重类似演艺新空间的培育,提供专项资金和场地,培育丰富多样的沉浸式戏剧形式。如今,“体验经济”焕发活力,沉浸式剧场正逐步完成自然山水实景、地域民俗主题场景、文化题材虚拟场景的打造与转化。可以预见,沉浸式戏剧演出将成为一种演出新业态,“体验经济”也必将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通过观演一体互动,让科技与现实联动、演剧与商业结合、文化和旅游互彰,从而构建一个富有时代气息的演剧综合体,发挥戏剧作为公共艺术的社会功能属性。新春佳节将至,庙会、灯会、游园等盛大活动也将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科技赋能戏剧演出必将为这些活动带来新气象,推动演剧艺术实现复归与蝶变。
《光明日报》(2025年01月10日 03版)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