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打造更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之城

2024-12-24 09:51来源: 光明日报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国式现代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深圳是一座活力四射的创新之城。2023年,深圳累计国内专利授权量连续6年居全国城市首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2.48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2.3万家;深—港—穗科技集群连续5年排名全球第二。2023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2236.61亿元,增长18.9%,连续9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6.46%。其中,深圳企业研发投入2085.78亿元,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93.3%。

   深圳还是一座朝气蓬勃的工业强市。2024年前三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2%,工业投资增长29.7%,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1.16万亿元、增长10.6%,高技术制造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近60%。

   深圳打造更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之城,离不开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的“四链”融合。具体来说,就是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同时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和人才链。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圳正在建设光明科学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等一批“四链”融合的重要平台。让我们走进这些平台,见证“四链”融合的蝶变效应。

  深圳光明区科学公园。深圳市光明区委宣传部供图

  科研人员在河套深港合作区内展开实验。资料图片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未来技术学院的学生在开展课程项目路演。资料图片

  光明科学城 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夯实技术底座

   走进光明银星合成生物产业园里的赛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楼展厅里摆满了精密制造的医疗器械。

   “这款全封闭自动化细胞处理系统今年的销售情况特别好,别看它块头不大,但其独创的超精密细胞测控生物传感器可实现微米级的流场调控,从而降低细胞损伤,保证细胞存活率。”公司业务负责人梁智荣指着其中一台告诉记者,“过去,这种治疗血液疾病的器械只能进口,每台需要花费上百万元。2022年,赛桥生物推出国产品牌,价格降了约一半,性能反而更先进了。”

  在深圳市光明区,像赛桥生物这样茁壮成长的合成生物企业越来越多。据统计,近三年深圳市新成立的合成生物企业有80%落户光明区。截至目前,该区已集聚合成生物企业117家,总估值约360亿元。

  栽好梧桐树,才能吸引凤凰来。众多合成生物企业落户于此,看中的是光明科学城的“四链”融合,而深圳合成生物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平台,就是光明科学城的“利器”之一。

   “除了建成全国最大合成生物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我们还筹建了定量合成生物学全国重点实验室,落地了全国最大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发布全国首个合成生物产业专项政策、举办全国最大合成生物产业大会,快速构建起全国最具竞争力的合成生物产业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光明区科创局副局长谢泽鑫表示,合成生物产业,是深圳发展“20+8”产业集群中8个未来产业集群之一,光明区要挑大梁,就必须用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这个科研“利器”来夯实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技术底座。

  当前,光明区积极打造合成生物科研成果转化空间,打通从原始创新到创业发展的完整路径。深圳市银星产业运营公司副总经理周俊所表示,就是要促进企业价值放大,要促进科研团队协同创新,把光明银星合成生物产业园打造成创新“强磁场”。

   “强磁场”的吸引力来自园区中的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这是我国生物制造领域唯一的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我们围绕国家重大战略产业需求,聚焦生物制造‘1-10’中试放大阶段,推动我国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院研究所产业创新与转化中心副主任马铭驹介绍。

   “光明科学城在规划建设时就有一个鲜明的导向,就是要服务产业的发展。我们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开放共享的,科研单位可以用,企业也可以用。我区的合成生物产业发展,就是‘四链’融合的生动实践。今后,我们将继续推进中心布局、圈层创新,强化要素保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光明区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张冬冬说。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 全链发力让产业化过程环环相扣

  早上9点钟,中大数据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吴国声像往常一样坐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办公室里,开始为第二天的数据空间发布会做准备。

   “只要半小时,就能驾车从香港家中经过专门为往返深港两地的人才开通的‘一号通道’来上班。”吴国声告诉记者,河套合作区便利的服务,让他选择入驻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作为一家创业公司,除了服务的便利、贴心,如同身处“同城”,最看重的就是这里为鼓励创新而营造的广阔发展空间。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日益融合、开放和国际化,推动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对于赋能实体经济作用越来越重要。中大数据已将目光投向了跨境数据应用和安全这一新兴领域,并于2023年6月决定来河套发展。“在河套,我们的新技术、新应用在政策的支持下,找到了落地的空间,进而可以迈向更广阔的市场。”吴国声说。

  在数据空间内,企业和机构可以用安全的方式互换、利用数据,让数据为生产力释放出更大的价值。“这就是即将采用跨境数据的无人车,将两地的数据打通,以后它就能在深港两地往来载客。”吴国声指着河套园区道路上一辆正在测试的车辆充满信心地说,“假如我们能在深圳落地,基本上可以辐射到全国任何一个地方。”

  吴国声的信心,源于河套在深港协同开发机制的高效运行下,愈发明显的“平台”“通道”“基地”作用。过去一年,河套批量释放30万平方米优质科研空间,人员“白名单”“科汇通”试点等重大政策相继落地,布局半导体与集成电路、区块链、新药与疫苗等13个科技重大专项,依托深港两地创新资源和人才优势,借助深圳丰富的产品应用场景,支持合作区内科研机构、企业等创新主体进行概念验证和产业中试转化。

   “在河套,我们这样一家应用研究机构可以和许多科研机构合作,进行联合开发。他们做基础研究,我们做应用技术开发和场景落地,能够加速技术的产业化。”港华能源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周军向记者细数入驻仅一年多来的进展——目前,该院和香港城市大学科研团队联合研发的第三代光伏技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小试与中试产线将于2025年在河套落地,与清华大学联合开发的氢气传感器已经中试,即将推向市场……

  在周军看来,如今的河套,科技创新要素资源在这里流动、聚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上中下游“全链发力”“环环相扣”,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路径越发清晰。

  西丽湖国际科教城 打造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平台

   “超精密测量仪器过去都是被国外企业垄断,我们要做的就是成为超精密测量仪器国产替代引领者。”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教授赵晨阳表示,“在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科研工作者应该面向产业需求,瞄准‘骨头缝上难啃的肉’进行突破。”

   “这些领域往往技术门槛极高、市场很小,不适合大公司大规模投入研发,高校教师却因为技术储备丰富和科研力量较强而独具优势。”赵晨阳说,西丽湖国际科教城为他的产业报国理想提供了有力支撑。

   “这里会聚全市一半以上全职院士,有6.2万在校生、2.4万教职工、超2000名在站博士后,9家诺奖实验室,城内6000台以上的重大科研仪器设备实现共享共有,是深圳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策源地。”南山区科技创新局融合创新科科长黄穗介绍,“我们组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概念验证平台,设立首期规模2亿元的三只基金,引导耐心资本为早期科技项目跨越成果转化提供金融支持。”

  依托科教城资源,赵晨阳团队自主研发的纳米级定位测量关键技术与系列仪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实现了三自由度、亚微米精度级别的非接触式任意轨迹测量,正加快脚步实现“换道超车”。

  在科教城南部的留仙洞总部基地,中兴、大疆等创新型企业汇聚于此。“我们把学院建在这里,就是让学生在离产业最近的地方学习。”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副院长张冬军告诉记者。

  谈及建立学院的初衷,执行院长文首文坦言,“我们从市场需求出发探索前沿技术的应用转化模式,利用科教城内的创新资源打造硬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平台,让新质生产力‘活’起来。”

   “我们身处世界顶尖的高新园区里,更应该挖掘产业的‘富矿’。”段毅曾经担任神舟载人飞船总体设计师,如今加入学院成为新工科教育的探索者,“学院里30%以上教师有企业资深工程师经历,我们根据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动态开发课程模块,以‘项目制’重构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在实践中培养学生面向产业定义问题,用工程方法解决问题,在应用中学习新知。”

   “我们希望学生具有‘出题人’思维,这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文首文表示,“学院与云鲸智能、深圳科创学院等科教城内企业、机构深度合作并获得金融机构支持,为学生打造端到端的硬科技创新创业支撑体系。”

   “目前科教城集聚市级以上各类创新载体65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1300家,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7.66%,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685件,已初步形成了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的新质生产力培育体系。”黄穗说。

   (光明日报记者 严圣禾 党文婷 本报通讯员 邹曙鸿 易以慕)

[责任编辑: 李欣哲 ]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当日,位于青海省黄河上游的羊曲水电站最后一台(3号)机组通过72小时试运行正式并网发电,标志着羊曲水电站按期实现全容量投产发电目标。
25
近日,受持续降温天气影响,位于山西吉县和陕西宜川县交界的黄河壶口瀑布出现“冰瀑玉壶”景观,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观赏。
25
近日,西藏昌都市边坝县边坝镇普玉一村发现一处大型冰洞,当地群众称其为“普玉冰洞”,藏语意为“最深处的冰洞”。
25
目前,由中铁建设等单位承建的重庆东站站房及配套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正加紧建设,进展顺利。
24
西安,一座拥有3100多年建城史,1100多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周礼秦制、汉风唐韵,留下的文化瑰宝灿若星河。近年来,通过聚焦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新型消费业态、推动城市建设更新、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等方式,古都西安在对丰厚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中不断创新发展,辉煌历史与活力今朝已然融汇成发展的澎湃动力。
24
12月23日,两只亚成体雄性白唇鹿出现在流经拉萨城区的拉萨河中(无人机照片)。白唇鹿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在青海、甘肃、四川、西藏等地。白唇鹿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在青海、甘肃、四川、西藏等地。
24
12月21日,全国木版年画联展在北京崇德堂博物馆开展。展览汇集北京、天津杨柳青、河南朱仙镇等地的130余幅年画作品,展示“年画里的中国”。
23
近年来,位于黄海之滨的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麋鹿种群保持健康稳定增长。滩涂上,一群群麋鹿自由栖息,飞鸟翔集,构成一幅幅美丽画卷。
23
近日,“塞上湖城”宁夏银川市冰雪旅游季正式开启,各滑雪场、景区纷纷开展冬季冰雪文旅、体育融合活动,吸引人们前来体验冰雪乐趣。
23
当日,“过年——春节主题展”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展。展览内容以春节的重要时间节点为轴,从冬至开始至元宵节结束,分为序厅、辞旧迎新、欢聚祝福、乐岁弦歌和普天同庆等五个主题单元。
22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