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视点】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生产力的深刻变革和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谁掌握了先进生产力,谁就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领先地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优化组合和更新跃升,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在催生新质生产力的诸因素中,科技创新是起主导作用的核心要素。科技创新从内容看包括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和新技术、新工艺的采用等,从发展环境和条件看则包括营造适应科技创新的产业形态和制度机制。发展新质生产力,要营造和形成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选择适合自身条件的科技创新路径。科技创新包括从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到技术推广运用各种模式和过程。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现在科技创新上也要因地制宜。各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不同,科技创新的路径也是不同的。有的地方和单位可以重点加强原创性、颠覆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承担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的任务,有的地方和单位可以重点进行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运用,有的地方和单位则可以综合运用各种模式,开展包括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和技术推广运用的各层次的创新。科技创新是一个不断累积的过程,既要积极推进,也要防止不顾自身条件一哄而上、急于求成,违背科技创新规律。各地在推进科技创新过程中,要根据自身特点,尊重市场和产业规律,科学制定科技创新规划,对本地区科技创新的重点方向和路径进行安排。
打造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科技创新业态。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是一个围绕整个产业链开展科技创新提升劳动生产率的过程。因此,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是构筑科技创新生态的重要途径。在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的过程中,要处理好大与小、公与私、新兴与传统、存量与增量的关系。在支持大型企业、国有企业发展的同时,要维护好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力。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生长着捕捉各种经济机会的触角,并且关系着创新链、供应链的完整性。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尤其要重视并发挥好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的作用,为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在融资、人才和税收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保障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的合法权益,织密织细产业链、创新链的“毛细血管”。存量产业和传统产业,既可能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能成为新的增量。因此,在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要加强产业链梳理,坚持先立后破,由市场力量选择和推动传统产业和存量产业通过科技创新向价值链高端转型升级,避免过于激进的产业引导政策对传统产业和存量产业造成误伤。通过培养发展不同规模、所有制和产业形态的创新主体,构筑起有利于科技创新的链条化的生态系统。
创设适宜科技创新的良好制度环境。科技创新是一种智力活动,激发和释放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科技创新的根本,也是政府科技政策的核心。第一,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发挥好人才作用决定着科技创新的成败。要赋予科研机构和人才更大的科研自主权,减少对科技人才时间和研究项目不适当的干预和错配,为科技人才发挥作用创造更好物质和制度条件。第二,充分发挥企业和企业家作用。当前,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很多重大技术创新都来自创新企业。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鼓励和引导高校、科研院所按照先使用后付费方式把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第三,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通过制度创新,破除制约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建设科技创新平台,为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提供高水平科技基础设施。破除企业新产品运用的体制机制障碍,积极为新技术提供应用场景。改善硬件和软件条件,提高政府服务质量和效率,打造吸引国内外人才集聚的适宜城市环境。
(作者:谢志岿,系深圳市委党校副校长、研究员)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