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医三院李危石:以患者为中心,不断创新与突破

2024-12-23 16:20来源: 京华卫生微信公众号
http://recordcdn.quklive.com/upload/vod/user1587016609771948/1734942135187214/origin.mp4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自1958年成立以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已历经66载春秋。如今,该科室年均完成的骨科手术量超过万例,同时在骨科科研成果的转化上也取得了显著成就,年均转化金额超过千万元。李危石教授,作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凭借其在该领域深厚的专业知识与丰富经验,引领团队在脊柱外科临床治疗与科学研究双轨上持续探索与创新,为骨科医学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源于兴趣 忠于责任

  谈及为何选择骨科作为自己的专业领域,李危石教授表示这源于自己的兴趣爱好。从小喜欢动手操作的他,对像搭积木这种将零部件整合再改装的过程充满好奇。他解释说:“骨骼是硬组织结构,在治疗中需要把损伤或骨折的部位重新拼接固定,尤其像脊柱手术,要把压迫神经的骨质切除并加以螺钉固定,这和我本身的兴趣很契合。”

  然而,骨科治疗远非简单的拼接游戏。以脊柱为例,涉及颈椎、胸椎、腰椎,内连五脏六腑,外接四肢百骸,被称为人体的“第二生命线”,一旦受损严重,可能导致大脑指挥失灵、四肢失能。让李危石教授最为印象深刻的,是早些年对一位腰椎疾病患者的治疗。

  当时,他作为助手协助参与了一台减压固定手术,手术过程虽然顺利,但术后患者出现伤口不愈合的情况,历经了三次手术才得到治愈。“整个过程历经几年时间,但患者非常信任我们。”李危石教授回忆,当第三次手术做完时,已经和这位患者成为了朋友。从患者那里汲取到的正向反馈,更加坚定了他成为一名优秀医生的决心。

北医三院李危石:以患者为中心,不断创新与突破

  在日常的门诊中,李危石教授总是事无巨细地询问每位患者病情。在他看来,门诊是与患者独处的宝贵机会,通过详细询问病史、查阅影像学资料、查体等方式,能够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形成准确的推理和思维模式,从而做出更为正确的判断。尽管这牺牲了他大量的休息时间,但他却乐此不疲。

  2018年,45岁的李危石教授接任北医三院骨科主任一职,这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和压力,他形象地比喻自己的工作像“打怪兽”,打掉一个再来一个,不断面临新的挑战,但越挫越勇。他带领团队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不断尝试别人不愿为、不敢为的事情。

  以“翻修”手术为例,李危石教授介绍,许多神经表面和肌肉瘢痕组织粘连严重的患者,手术过程就像从信封上撕邮票一样困难,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精细的操作。很多在地方初次脊柱手术失败的病例被推荐来北医三院骨科进一步就诊,这样的手术他经常做,而且做得很好。

北医三院李危石:以患者为中心,不断创新与突破

  “寰枢椎减压固定手术是有一定治疗风险的,术中植入螺钉稍有不慎就可能伤及神经。”这样的手术很多人望而却步,但北医三院却敢于接手并做得非常出色。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北医三院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上颈椎诊疗中心,成功完成了4000多例此类手术。

  李危石教授还提到,胸椎管狭窄症的手术风险同样巨大,甚至超过颈椎手术。由于胸椎脊髓的敏感度极高且血运相对薄弱,手术后容易发生神经并发症,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是腰椎手术的近一倍。尽管如此,李危石教授和他的团队仍然勇担重任,不断攻克难关,为全球胸椎管狭窄症患者带来了希望。

  医工融合 推动创新

  近年来,医工融合频频被提及,让医学与现代化工程技术交叉融合,是突破医学“卡脖子”技术的“关键之钥”,也是推动医学创新和高端医疗装备的国产化的路径。

  临床工作之外,李危石教授将相当一部分精力放在了医工融合上。他带领团队,通过与企业合作,成功研制出脊柱椎板切除手术机器人系统,并完成了全球首例脊柱椎板机器人自主识切手术。

  这项技术源于临床需求。在脊椎疾病中,腰椎疾病发病率最高,尤其是老年人。许多老年患者在做神经减压时需要切除椎板的骨头。传统手术中,医生需要一手拿骨刀一手拿骨锤一点一点地去凿,这个过程非常危险,一旦凿透就可能伤及神经。李危石教授决心突破这一难题,经过三年的努力终于取得成功。他表示,该操作系统包含机械臂、末端执行器、双目导航仪及超声骨动力系统等部分,能够自主识别并精准切除椎板,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目前,相关技术已在动物实验中取得成功,未来有望应用于临床。

北医三院李危石:以患者为中心,不断创新与突破

  此外,李危石教授还带领团队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骨科治疗中。他们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作出个性化的手术导板和植入物,大大提高了手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同时,面对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他首创生物力学适配型椎间融合器,通过AI技术使椎间融合器孔隙分布更接近于正常骨质,已在临床中首次应用。他还牵头研发出可应用于腰椎翻修术和脊柱侧弯矫形术的“Premier偶联万向椎弓根螺钉”等创新产品。

  李危石教授坚信,智能化、个性化和精准化是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他希望更多青年医生能够沉下心来,从临床中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追求技术上的卓越,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栏目简介

  《医路人生》是由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教育中心联合光明网推出的特色访谈栏目,聚焦先进医务工作者的事迹和贡献,以医者视角记录生命故事,展现医学温度,传递人文力量。

  特别鸣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记者:张梦凡、蔡琳、刘雪洁

  视频制作:贾凡

  京华卫生编辑部出品

[责任编辑: 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春节临近,各地年货市场热闹非凡,人们逛大集,购年货,迎接农历新年。春节临近,各地年货市场热闹非凡,人们逛大集,购年货,迎接农历新年。春节临近,各地年货市场热闹非凡,人们逛大集,购年货,迎接农历新年。
18
从陆地到海洋,中国逐风追光,大力推进风电光伏开发利用,一座座风车和一片片光伏成就了中国的别样“风光”。从陆地到海洋,中国逐风追光,大力推进风电光伏开发利用,一座座风车和一片片光伏成就了中国的别样“风光”。
18
1月17日晚,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包头车辆段呼和浩特东动车所内灯火通明,工作人员有序开展各项检查、维修等工作,确保动车组列车正常运行、保障旅客春运出行安全。1月17日晚,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包头车辆段呼和浩特东动车所内灯火通明,工作人员有序开展各项检查、维修等工作,确保动车组列车正常运行、保障旅客春运出行安全。
18
1月16日,工人驾驶挖掘机在贵州瓮马铁路南延伸线五七连隧道里施工。当日,由中铁二十局承建的五七连隧道顺利贯通,标志着贵州瓮马铁路南延伸线隧道全部贯通,为后续铺轨架梁工作奠定基础。
17
这是离岸约130海里的黄海中部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右侧为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全潜式深海智能渔业养殖装备——“深蓝2号”(1月12日摄,无人机照片)。近日,在离岸约130海里的黄海中部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中国自主研制的大型全潜式深海智能渔业养殖装备“深蓝2号”迎来服役以来首次三文鱼收鱼作业。
17
1月16日,在位于古浪县泗水镇的一家企业手工挂面生产车间,工人进行拉面操作。春节临近,在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非遗”产品——古浪手工挂面订单大增,当地一些企业的挂面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抓紧制作手工挂面。
17
近日,西藏定日灾区抗震救灾工作多管齐下,板房建设、群众安置、物资调运、废墟清理等多项工作全面提速;同时,灾区群众生活多样化需求逐步得到满足,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生活持续“升温”。
16
春运期间,长沙高铁工务段钢轨打磨工区线路工利用夜间“天窗”时间,推行打磨机为钢轨整形打磨,整治鱼鳞纹、波磨等钢轨病害,提高轨道平顺性,保障列车安全、平稳运行。春运期间,长沙高铁工务段钢轨打磨工区线路工利用夜间“天窗”时间,推行打磨机为钢轨整形打磨,整治鱼鳞纹、波磨等钢轨病害,提高轨道平顺性,保障列车安全、平稳运行。
16
当日,黑龙江省首届冰雕职业技能竞赛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正式开赛,18支代表队的50多位冰雕选手冰城秀技,吸引众多游客关注。当日,黑龙江省首届冰雕职业技能竞赛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正式开赛,18支代表队的50多位冰雕选手冰城秀技,吸引众多游客关注。
16
春运启幕,这是世界最大规模人口大迁徙,也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春运启幕,这是世界最大规模人口大迁徙,也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春运启幕,这是世界最大规模人口大迁徙,也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
15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