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 清
电视剧《我是刑警》在观众追剧的期盼与不舍中落幕,“金色盾牌,热血铸就”,激情澎湃的老歌久久盘桓耳畔。这部硬核刑侦剧让人们回想起《便衣警察》《重案六组》《刑警队长》《破冰行动》,该剧在致敬这些作品的同时,以鲜明的时代感、震撼力与艺术突破,建构起刑侦题材电视剧的美学追求。
《我是刑警》剧照。片方供图
正面强攻是该剧的首要特色。《我是刑警》以河昌市公安局大山子派出所高建设副所长被害案、西山矿1·28特大杀人抢劫案为开篇,紧迫的节奏、不安的背景音乐、昏暗的构图,都将剧中大案、要案的凶险与侦破难度拉满。这些案件极度威胁国家、集体与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作品立意鲜明,正面凸显刑警们对真相的探寻、对正义的守护,侦破案件时的责任、坚韧、智慧及其伴随的艰辛曲折乃至牺牲。
剧中人物形象不故作高深、不故弄玄虚,更不刻意拔高。主演于和伟、富大龙、丁勇岱等以朴实无华的扮相、自然真实的表演,拉近与观众的距离。秦川、武英德、曹忠恕、陶维志等一系列人物形象鲜活独特,秦川与胡兵、秦川与武英德、秦川与叶海平等人物间的对手戏好看、耐咀嚼,也是让观众入戏、共情的重要因素。
在情节推进中,该剧真实呈现刑警们查案办案过程中的付出、委屈与牺牲。不眠不休、一帧一帧查监控的基层警察眼睛忽然失明;老同事胡兵因追踪肇事司机出车祸,在病床上念念不忘“我是刑警”;无比执着、几近痴迷的陶维志,用近乎考古的方式去查案;因破案不成落寞退休的范守良,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手术后还未完全康复的秦川,仍然放不下正在侦破的案件……正是这种真实浓厚的纪实感,让刑警的使命与付出更接地气,也让观众沉浸其中,不经意间感受现实主义崇高美学的洗礼。
行业剧创作对行业、职场的呈现日趋深化,这部剧为刑侦技术进步写史,是另一大特色。《我是刑警》中,故事的地域与时间跨度很大,河昌、绪城、溪城、昀城、清江、东林……秦川和他的战友们以脚步丈量祖国大地,夜以继日追捕嫌犯,捍卫正义与百姓生活的安宁。故事开篇时主人公秦川30岁左右,结尾时,儿子秦海正和牺牲战友的女儿都已成为新一代人民警察,这从另一个角度书写了一代警察的成长以及对父辈精神的传承。
剧中自然融入了心理测试、DNA辅助案件侦破、大数据锁定犯罪嫌疑人等刑侦技术的时代发展,显示出创作者为刑侦技术进步写史的抱负。这一点也是该剧主创团队深度开掘题材领域获得成功的有力证明。据报道,为创作这部剧,主创团队采访各级刑侦专家、一线刑警近200人,行程2万里,整理各类访谈达200万字。以“脚力、眼力”为基础,最终落实转化到了“脑力、笔力”,作品的精神蕴涵与审美价值都实现了重要超越。
《我是刑警》的这些创作经验看似并不稀奇,但将其落实到位、发掘出新意并努力推向极致,也便抵达了新的创作高度与美学境界。
(作者为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