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韩轩
著名作家陈彦的长篇小说《主角》曾被改编为话剧、京剧等艺术形式。不久后,这部斩获茅盾文学奖的作品也将绽放在舞蹈艺术的舞台之上。目前《主角》正在紧张创排中,该剧导演、北京舞蹈学院教授王玫接受了记者独家采访,揭秘《主角》的幕后故事和创作构想。
导演王玫(左)在给演员说戏。
▋聚焦名角风云故事剧本改了11稿
舞剧《主角》由北京演艺集团出品,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为支持单位,北京歌剧舞剧院制作演出。该剧由罗怀臻编剧,王玫导演,赵博作曲,聚焦秦腔名伶忆秦娥的舞台人生,铺展开横跨40年的风云故事,一代戏曲名角的熠熠芳华、跌宕起伏的人生境遇与传统老戏的薪火相传都在剧中呈现。
“《主角》的题材是舞剧舞台上难得一见的好题材。”王玫很早就看过这部小说,作为西安人的她一下就喜欢上了这个故事,“好题材不是说其中有多少谈情说爱,也不是说它非常容易呈现为好看的舞蹈,而是这个题材能在舞蹈呈现和讲述爱情的背后,触及社会历史的变迁和人物的命运。”
《主角》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讲述了近半个世纪的故事,其中包含了文艺团体在社会变迁中的不同境遇、艺术家面对时代洪流状态,还有秦腔这门戏曲艺术的兴衰。王玫说,这些颇具现实主义光芒的内容她会着重表现,把它们呈现在舞台上。
原著小说洋洋洒洒60多万字,转化为一个半小时的舞剧,主创必然要做很多取舍。创排至今,王玫自己的剧本就改了11稿,“我不想强调太多苦难,也不想强调剧团里演员之间的相互比较和嫉妒。”王玫说,她自己曾多年在歌舞团里工作,练功的辛苦和演员之间的比较对她来说“不叫事儿”,她希望用更多故事呈现艺术与历史之间的关联。
▋舞蹈借鉴多种戏曲元素
《主角》的主人公忆秦娥是一代秦腔名角,舞剧在创排中也借鉴了传统戏曲的元素。
“男孩儿硬气一点,想想戏曲演员的眼睛;女孩儿的眼神可以‘花痴’一点,柔美一点。”排练厅里,王玫正在为北京歌剧舞剧院的演员排练一段群舞,给饰演戏曲中“大靠”的男演员和饰演青衣的女演员说戏。这段群舞描绘的正是小说中恢复老戏的故事,传统戏曲再次演出,老戏中英武刚正的男性和小鸟依人的女性形象跃然舞台之上,极具传统风韵。
排练厅中,王玫指导演员们学习像戏曲演员一样走台步,步子怎么往前迈、膝盖要不要打弯都有精准要求。“剧中的舞蹈借鉴了很多戏曲的表演和身段,但不完全来源于秦腔,也取材于京剧等戏曲艺术,观众一看就能感受到传统舞台艺术的美。”王玫透露,书中一些表现传统艺术受到商业社会冲击的现实议题,她也会呈现在舞剧中。
此外,舞剧也会用意象化的手法演绎戏剧故事。例如在表现忆秦娥与第一任丈夫刘红兵的婚姻时,忆秦娥与刘红兵坐在一起,一个结婚证垒成的“框”框住二人,寓意二人结成夫妻,刘红兵起身离开象征他的出轨,而随着这个“框”拉开,二人的婚姻关系也不复存在。
▋多段双人舞描绘3次情缘
《主角》中描绘了忆秦娥的三段爱情故事,很多读者被忆秦娥三段截然不同的感情经历感动、震撼,但王玫却说她最害怕编爱情戏,“如果只用漂亮的动作表达爱情,那就是一场灾难,要用爱情表达人物的命运才是最重要的。”
忆秦娥经历了三段感情。第一个让忆秦娥魂牵梦绕的人,她连手都没有拉过,第二个有感情牵绊的人是她的丈夫刘红兵,第三个是画家石怀玉,石怀玉给忆秦娥画了一张裸体画,她始终无法接受。“我第一次看小说时觉得忆秦娥好土,但我第二次看的时候就不这样想了。”王玫说,因为忆秦娥从小就被污名化,被认为不检点成为她一生的心结,“深挖下去就能明白,她作为当时的女性一定会非常痛苦。”而在忆秦娥最痛苦的时候,王玫决心在剧中再加一段双人舞,是忆秦娥的舅舅胡三元和其情人胡彩香的双人舞。在王玫看来,胡三元一心都在自己的专业上,心直口快不怕得罪人,生活上也不检点,和忆秦娥正好形成对照,所以她要在这里加入一段充满张力的双人舞,表现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境遇。用来表现忆秦娥感情的三段双人舞和胡三元的双人舞已初步编好,未来还会和舞剧音乐共同调整打磨,等待与观众见面。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