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只是使用了一个虚拟名字,完成300元缴费后,就成了中华口腔医学会会员。
如今,不同类型的口腔治疗机构随处可见。其中一些挂着响亮的名头,宣传医生团队时,也是不遗余力。但是央视记者近日调查发现,有些“专业光环”不一定真实。比如,众多口腔诊所医生履历中经常出现的“中华口腔医学会会员”的身份,竟然无需任何专业资质,只要缴费就可以成为会员。
一般来说,“某某学会会员”既意味着个人的专业性,也体现着行业的认可,绝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当选的。更何况,根据中华口腔医学会的官方网站介绍,该学会是在民政部注册的唯一国家一级全国性口腔医学学术团体,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团体会员。也就是说,这并不是一个什么山寨团体,而是颇具权威性的专业组织。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浓眉大眼”的专业学会,记者只是使用了一个虚拟名字,完成300元缴费后,就成了普通会员,随后再次缴费300元即可升级为专科会员,均无需提供任何资质证明。换言之,无论是中华口腔医学会的普通会员还是专业委员会会员,都与专业无关,只跟缴费有关。
相信这一事实与绝大多数人的认知相悖。诚然,学会会员不是执业资格,无需经过严格的考试。但既然是学术团体,就该有基本的学术门槛。假如人人都能成为会员,那么会员的意义何在?学会的专业性又体现在哪里?
其实,在该学会的章程中,也规定了申请成为会员需要一定的条件。然而不知为何,在事实上的申请过程中却忽略了这些条件,只剩下缴费一关。
近年来,媒体曝光了许多山寨社团敛财的骗局,其中不乏打着“国”字头的机构。人们对于这类山寨社团已经有了一定的警惕性。但是如果正规学术团体也放弃了学术性,而将会员当一门生意来做,杜撰个虚拟名字都能交钱成为会员,势必会消解自身的专业性,进而破坏行业生态,误导大众。
当前,行业协会、学术团体在各领域普遍存在,虽然是自发形成的民间组织,但由于其专业属性和公益目的,往往在行业交流与合作、专业能力认证、政策决策咨询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中华口腔医学会为例,不久前,该学会发布了20项团体标准,包括“创伤性周围性面瘫外科治疗专家共识”“单侧唇裂诊疗指南”等,可见该学会非常活跃,并且在业内具有很大影响。
对于这样的学会,人们自然期待其会员具有一定的含金量,而学会也理应有能力承担这样的责任。如果连正规“国”字头学会都毫无专业门槛的话,岂不是真的要变成“出门在外,身份都是自己给的”?长此以往,恐怕会导致专业组织的信用危机。
在新闻留言区,有网友表示还有其他学会也有类似操作,交钱就能入会。看来,一些机构利用信息差做起了“生意”,将自身的专业性转化为可以买卖的“装饰品”,批量贩卖,这无疑是一种自我矮化,甚至涉嫌违反国家相关规定。对学术团体该如何加强管理?非营利性该如何保证?是时候重新审视这些问题了。
作者:澎湃特约评论员 土土绒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