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5月至11月,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邓红兵教授团队有关小龙虾和微塑料治理方面的研究成果,连续3次登上国际权威期刊。邓红兵和小龙虾壳、甲壳素打交道,至今近20年。此前,在第二个“全国生态日”之际,武汉大学曾发文介绍邓红兵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
小龙虾产业是湖北省乡村振兴的示范性产业,但虾壳常被视为废弃物。过去,武汉市每年产生近十万吨虾壳剩余,曾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于是,邓红兵带领团队,将目标锁定在虾壳素对微塑料的捕获性能上。将虾壳用机器破碎后,先后使用酸碱去除钙质与蛋白质,冲洗至pH中性,便得到了甲壳素。这种粉末状天然物质,被证明能够有效捕获微塑料,而且不会对水体产生二次污染。而且它还不是一次性的。
而为了获取这项研究所需的小龙虾壳,邓红兵团队曾2天吃掉200斤小龙虾。“根本吃不完,除了我们团队,还邀请了学院其他团队一起来吃。”邓红兵称,加上前期研究,他和学生这两年大概在学校吃掉了600斤小龙虾。团队还聘请了环卫工人对厨余虾壳进行分拣回收,既实现了虾壳的回收利用,又成功帮扶社会弱势群体增收。
早在2021年,邓红兵教授曾因为“天坑专业”正名,而在网络走红。当时,有网络传言称,“生化环材”,即生物、化学、环境、材料等专业,被戏称为“天坑”专业。而“生化环材” 四个专业正是邓红兵的研究领域。对此,邓红兵写下《致广大考生和家长的一封信》,并点评:“家国情怀、个人兴趣、诚实善良、愈挫愈勇的心态…想必更为重要。因为在热爱与责任面前,所有选择都不应被辜负。”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