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一来就被不认识的同学叫“宝宝”?不敢说“了”“嗯”“好的”,一律改成“啦”“嗯呐”“好嘟”?句子后面必须加上“~”或者表情包?
近期,话题“现在的语言已经通货膨胀了”就登上了热搜榜。
话题引发了网友热议:
不过,也有网友表示自己不喜欢这样夸张的说话方式:
也有网友疑似成为“语言通货膨胀”的受害者:
为什么会“语言通货膨胀”
有人说,这可能与使用社交媒体进行交流有关。
正是因为现在普遍使用社交媒体线上交流,我们无法通过真实的语气、表情、肢体语言或其他非语言性的符号表达来传递情绪和态度,仅仅通过文字和标点符号沟通会产生非语言信息的缺失,导致原本日常化的表达在线上语境中略显严肃。
而经过添加表情符号、表情包、语气助词、叠词、波浪号等略显夸张的修饰,能弥补一部分信息差,将诚恳、礼貌和友好的情绪传达给对方。
所以,当“键对键聊天”超过了“面对面聊天”时,我们逐渐开始用亲密的称呼、过度热情的语气来进行沟通,这就导致了“语言通货膨胀”甚至“文字讨好症”的出现。
就像网友描述的那样:
你在和别人聊天的过程中会出现“语言通货膨胀”的现象吗?快来评论区分享一下吧!
转自:外研社UNIP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