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晴雨表”,不仅关系到咀嚼、发音等生理功能,还与脑卒中、心脏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密切相关。为了帮助患者解决口腔黏膜相关疾病,树立信心,北京口腔医院口腔黏膜科主任医师关晓兵已经在这条道路上探索了三十余载,她说,“用我的知识回答患者问题,解决患者疑惑,帮助他战胜疾病,这是作为医生最大的意义和收获”。
儿时梦想是成为一名医生
“小时候,医生在我眼里是救死扶伤的英雄,我对他们充满了敬佩。”关晓兵的从医之路,始于儿时简单而纯粹的梦想,而进入口腔黏膜领域则是在北京口腔医院老院长孙正教授的带领下,开启了探索之旅。
在口腔医学这个大的学科中,口腔黏膜科是其中一小分支,而且只有口腔专科医院才会开设。但关晓兵深知,这个领域虽然小,对患者来说却是关乎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大事。
“口腔黏膜健康跟全身健康有关系,有些患者疾病表现虽然在口腔,但进一步检查发现可能是患有其他系统性疾病。”通过口腔黏膜检查发现患者的其他疾病,这大大激起了她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导师孙正教授对于医学的热情和专注也感染着关晓兵,让她决定将口腔黏膜领域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
“很多人对口腔黏膜病了解不多,患了口腔疾病也不知道去哪里就诊。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并重视口腔黏膜病。”关晓兵介绍,口腔黏膜病大多是慢性病,多与精神方面有很大关系,且患者群体多为中老年人。这些特点,要求口腔黏膜科医生不仅要具备精湛的医术,准确地找到口腔内部问题的所在,在面对患者时,还要有更多的耐心和爱心,倾听他们的诉求、照顾他们的情绪。
“有时患者找到我,都是满怀焦虑,并且带着一肚子的疑问。在这个时候,我更像是‘话聊师’,用最简单、最通俗的语言告诉他们的病情和治疗方案,缓解他们的焦虑和不安情绪。”
让她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因病情复发而心情沮丧的口腔癌术后老年患者,没有成功治愈让他一度失去信心,甚至拒绝治疗。她花了很多时间与患者聊天,安慰他、鼓励他。慢慢地,患者重新拾起了对生活的信心,开始积极配合治疗。最终,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高。后来,老人的子女给关晓兵写了一封信表达感谢。“能够获得病人和家属的认可与信任,是作为一名医生最大的快乐。”
科研与临床并重,不断提升自我
作为一位资深的口腔科医生,关晓兵深知科研对于临床工作的重要性。“我们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才能跟上医学发展的步伐,从而治愈更多的患者。”
多年的临床一线工作,关晓兵发现一些亟待解决的临床研究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她投入医学科学研究,从老师孙正教授手中接过“接力棒”,继续带领团队在口腔黏膜潜在恶性疾患以及口腔癌的早期诊治方面深入探索。
“孙正教授是最先把脱落细胞学检查技术引入到口腔癌筛查中的,研究结果为口腔癌的早期发现提供了有力支持。”关晓兵介绍,同时目前应用的光动力治疗、激光手术等治疗手段不仅提高了口腔黏膜科的诊疗水平,也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希望。
同时,她还积极参与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在专业领域顶级期刊上发表了多篇SCI文章,获得了多项专利和奖项。“科研是推动医学进步的重要力量,我希望能够为口腔黏膜病的治疗和研究做出更多的贡献。”
在她看来,科研和临床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在临床中发现的问题,通过医学研究来解决,再把研究成果运用到临床实践,才能让患者真正受益。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医疗水平,服务更多患者。
医学是一门永无止境的学科,在口腔黏膜科临床工作,需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关晓兵表示,自己要在口腔黏膜科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更有效的治疗。同时,也会尽自己最大努力,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口腔医生,为医学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特别鸣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
记者:刘雪洁、蔡琳
视频制作:贾凡
京华卫生编辑部出品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