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发犹如开盲盒,运气不好满盘输。近日,湖南怀化理发师晓华却打破这一魔咒,一手高超技术,让“那男的”变成“那帅哥”、“野生记者”爆改“演播厅男主持”,网友呼吁她全国巡“剪”。
天下“Tony”何其多,大家为何偏爱晓华?这要从“晓华”的走红说起。
01
“晓华”本名李静,今年33岁,她与丈夫在湖南怀化共同经营的理发店名叫“靓点”,如今已经开了11年。
这家理发店面积仅有二三十平方米,却寄托了她对生活全部的理想。
李静干起理发师,一开始是为了帮丈夫的忙,但当她越剪越好之后,便开始独当一面。
作为理发师,李静善于解读每一位顾客的要求。在李静看来,赢得口碑的密码其实很简单,就是“沟通”。
在网上的爆红,起初是因为发布了一条关于“笑着走出这个理发店”的视频。
在视频中,一位年轻顾客在李静的理发店里剪头发,他提出的要求是:“不要剪太短了,刘海盖住眉毛但是不要盖住眼睛,后面稍微修得蓬松一点,两边剪短”。
随后,李静开始根据这位顾客的描述修剪,理发完毕后,小伙子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
网友们不禁感叹,这种复杂的要求她居然能理解并完美呈现,而这样的视频此前已记录了数百个。
理发,一个看似简单的消费项目,背后藏着精神的愉悦。
遇到不懂你的人,等于花钱买罪受;而遇到懂你的人,花再多的钱也心花怒放。
世间最公平的消费:花钱买快乐。
李静的成功就在于,总能让顾客笑着走出去。
02
在李静的理发店,男性剪发仅需30元,女性剪发45元,这一价格标准已经持续了超过十年。
爆火之后,有同行坐不住了,李静30元的定价成为她被质疑的“导火索”。
有人甚至直言“拉低行业的档次”“定价太低是对职业的不尊重”……
当理发师变成“总监”,手艺变成生意,美发加入“隐形高消费”,三位数定价成常态,“晓华理发”更像一股清流。
感动网友的,还有李静对理发真心以待、“择一事,终一生 ”的职业精神。
有人坐十几个小时的车来剪发,通宵拿号排队,她尽自己最大努力满足顾客。
在一条顾客的vlog中,“发型师晓华”透露自己连续三天总共只睡了一个半小时,而且视频还得自己剪辑,现在给客人理发的时候,剪着剪着都犯困。
还有网友翻出2016年晓华理发店照片,如今周边门店都换了,只有她坚持下来。
对于网友对她的称赞,身处流量中心的李静格外清醒:她不认为自己的剪发技艺超越其他理发师,更不希望被捧得太高。
“其实不是我技术有多好,只是失误比较少,自己几斤几两心中有数”,李静说,等热度过去,她只想老老实实继续剪头发。
对自己的手艺自谦中带着自信,同时让利于民,让“发型师晓华”赢得更多的好感。
无论做什么事,想要行稳致远,就要有“利他之心”。
稻盛和夫说:“人只要抱有利他之心,行利他之事,命运自然就会好转。”
确实,让别人过得好,自己也过得好,是一种智慧。
03
身边许多平凡岗位上的人,常给我们带来感动。
全国劳动模范、“时代楷模”其美多吉,34年风霜雨雪,驾驶邮车累计行驶140多万公里,未发生一起责任事故。
在故宫修钟表的王津师傅,凭借一手真功夫成为“时间魔法师”、大国工匠。
“00后”职校“汽修女孩”古慧晶毕业前拿到了某车企创始人亲自颁发的面试直通卡。她学习之余还坚持锻炼身体,提升体能以使自己能轻松操作扳手。
四川“80后”“糖王”周毅, 今年11月带着团队参加2024年世界蛋糕大赛 ,斩获7金1银和全场最高奖。信念的燃烧,让中国翻糖蛋糕技艺震撼世界。
人们之所以热捧“发型师晓华”,不见得是真的指望让李静为自己理一次发,而是以这样的互动,去致敬一种朴素的劳动精神,试图去重塑颠扑不破的道理:
努力生活、踏实打拼的人,就应当得到善待。
为他们点赞,也是为自己加油。期待着努力就有回报,踏实终会被看见,和这些人物的共鸣,是人们寄托社会关怀的一种方式。
做的是寻常事,赚的是良心钱,真诚服务的价值会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愿从事每一份职业的人们初心不改,愿各地都拥有本土的“晓华”,你我都能笑着走出理发店。
综合澎湃新闻、人民网、天府新视界、大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