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的“凤冠冰箱贴”成为文创界的“顶流”,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的天宫藻井冰箱贴供不应求。北京和全国各地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关注度持续走高。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把“博物馆”带回家?如何通过文创产品,让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游客更好地双向奔赴?
博物馆文创火爆“出圈”
初冬的北京天气微凉,但市民和游客对热门文创的热情依然不减。天津市民冯女士乘坐早上第一班高铁到达北京,6点45分就来到国家博物馆门前排队,顺利买到了心仪已久的凤冠冰箱贴。“早点儿来早点儿抢,主要是太想要了,这个冰箱贴做的真的特别好!自己在家里弄了个迷你博物馆,打算把它吸在框架上。”冯女士开心地说。
国家博物馆门前排队的游客/记者拍摄
以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明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为原型设计的文创产品凤冠冰箱贴,是近20年来国博当之无愧的销冠,被大家戏称为当下北京最想拥有的文创产品之一。目前,国家博物馆文创店每天限量冰箱贴1000个,每人限购2个。
市民王女士早上7点多来到国博排队,买到了木质和金属的两款凤冠冰箱贴,刚拿到手就忍不住拆开包装欣赏。她表示,自己本来就比较喜欢收集冰箱贴,家里一整面冰箱都贴满了。“凤冠很漂亮,也很有意义,做的很精致,买回去也可以给孩子讲一讲。”王女士说。
国博凤冠冰箱贴/记者拍摄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的天宫藻井冰箱贴同样一“贴”难求。由于之前线下排队人数太多,10月23号,古建馆把这款冰箱贴的购买方式改为支付宝线上预约,提前3天放号,每天限量400个,“抢”到资格的游客可以在预约日开放时间段随时到馆购买冰箱贴。
天宫藻井冰箱贴预约流程/记者拍摄
在“先农坛文创空间”门前,不少买到冰箱贴的游客向周围的人传授预约技巧。游客范女士强调,预约的时候一定要用两个手机提前蹲守。“一个手机百度‘北京时间’,盯着秒数,还差大概6秒到10点的时候,赶紧点击预约。要是10点钟再摁黄花菜都凉了!”范女士说。
游客张先生的抢冰箱贴秘诀则是,到时间的时候持续地点击。“因为页面老是显示‘没有了’,其实还能有,你就一直点,它就还能刷上!”张先生说。
买到冰箱贴的游客/记者拍摄
买到冰箱贴的游客向周围的人传授预约技巧/记者拍摄
价格168元的冰箱贴并不便宜,为什么还这么受欢迎?“好看”、“喜欢”是绝大多数市民和游客愿意为它买单的关键词。“我觉得还挺喜欢的,好看!”“有5层,其实你分开也没多少钱,是这里镇馆之宝嘛,真的很喜欢。”游客们说。
游客在文创店选购商品/记者拍摄
爆火背后的“真功夫”
天宫藻井冰箱贴今年4月18号首次上架售卖,是根据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万善正觉殿天宫藻井设计而成的。冰箱贴分为5层,每一层都可以分开。底层专门设计了夜光效果。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文物保护与发展部文创负责人周海荣介绍,这个产品基本上是还原了整个藻井的现状,制作比较复杂,每层都有4个小磁石,小磁石一定要对准位置,而且正负极一定要吸好,才能成为一个整体,如果错开一点点就很难处理。“每一个小细节都是人工去填色,工艺上做的非常精细,所以现在的产能确实没有办法满足所有游客的需求。”周海荣说。
天宫藻井冰箱贴/记者拍摄
这款冰箱贴被网友称为“天花板中的天花板”。如今火爆全网的背后,是工作人员们的用心设计和反复打磨。用周海荣的话说,是“下足了真功夫”。
周海荣表示,自己本身就是做设计的。古建馆选择了在博物馆领域当中有经验的合作方,又请了专家讲解馆里的重点文物和文化。“我们整个博物馆从馆长到员工,都提供自己的想法给这几家公司去参考,由他们来进行创造,我们进行审核和把关。我们都是结合本馆的文化元素,一点一点的把一个产品弄得精益求精。如果说样品的材质、工艺不是想象的样子,我们就不会让它上架。”周海荣说。
万善正觉殿天宫藻井/记者拍摄
文创产品的火爆带动了博物馆的客流。今年“十一”假日期间,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进馆人数超45000人。近期周末的参观人数也保持在每天4000人左右。不少游客从在逛博物馆的时候顺便看看文创,逐渐变为专程为了买到心仪的文创产品而参观博物馆。在周海荣看来,一定程度上,是文创“唤醒”了文物。
周海荣说:“很多游客之前可能不知道先农坛(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但是通过这个冰箱贴,现在他知道了先农坛有这么一个凿井,会在这个藻井下面去拿着冰箱贴打卡。”周海荣表示,博物馆文创空间就是博物馆的最后一个展厅。你拿回一件自己喜欢的文创产品,多少年之后,它能突然让你回忆起来这件文物是什么样子。文创产品其实是能让大家加深文物记忆的一种方式。
用文创“唤醒”文物
从2013年故宫文创爆火并引发文创热开始,文创产品已经成为促进文化消费的重要方式。作为文化的衍生品,博物馆的文创产品早已不是过去单纯的旅游纪念品,而是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并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美学特征。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教授吴丽云分析,一方面,博物馆通过文创的方式,可以让更多的人去了解文物,同时也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另外一方面,文创商品一定是依赖于博物馆文物所代表的文化元素,所以它才有独特性和文化魅力,从而能够激发游客的情感共鸣。
故宫文创产品/源自网络
不过,也并非所有的文创产品都能如此热销。与国博和古建馆文创的火热相比,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的文创店铺稍显冷清。对此,石刻馆副馆长黄一有着自己的思考。
他认为,主要问题其实还是在专业的角度。无论是博物馆职工还是合作的公司,无法非常迅速地挖掘到博物馆的特点,制作量身定制的计划。“一般情况下可能还是以普遍套路性的东西来做。所以还是要深度去挖掘,通过不断地摸索,进行一些成果转化,把博物馆最有特点的内容展现出来。”黄一说。
游客在石刻馆文创店挑选商品/记者拍摄
石刻馆的特色文创/记者拍摄
北京石刻馆具有明显的淡旺季。每当秋天到来,馆里的银杏树换上“金装”,柿子树果实累累,会有大批游客前来观赏,日接待量可超5000人。而暑假反而是石刻馆的参观淡季,日接待量可能仅500人左右。借着今年银杏节,石刻馆首次引入了餐饮文创,起到了不错的效果。
黄一表示,博物馆的淡季有望在特色文创的帮助下扭转。下一步,不仅仅停留在文创商品这一类,石刻馆还打算做一些研学项目,也可以和一些大的企业,或者跟属地的一些单位来合作,做一些文化的体验活动。“包括我们的拓片、3D扫描,以及群众文化活动等等,都可以跟文创连接起来。另外还有我们专家的一些研究成果,需要通过文创来做转化,使其进入到更多群众能够接受的领域。”黄一说。
游客们观赏银杏/记者拍摄
石刻馆最新设计的咖啡纸杯/记者拍摄
如何更好地“双向奔赴”
每个博物馆都有自己的镇馆之宝,关键在于如何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并进行创新表达。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孙业红建议,文创产品一定要有博物馆自身的特点,这个特点就是根植于其所在的文化的土壤。其次,要呈现出一定的美学特点,要有创意。第三,就是精细化,做工上要好,设计上要附加一定的情绪价值。“最后,未来的文创产品要增进参与感,不是简单的卖一个产品,而是卖这个产品能够联系起来的场景。”孙业红说。
各式各样的文创产品/源自网络
同时,现阶段,我国数字化、智能化技术飞速发展。国博的金属凤冠冰箱贴可以通过手机扫描,实现佩戴虚拟凤冠拍照。新疆博物馆打造了《千年之语》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项目,通过全息投影把文物和生活场景联系起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教授吴丽云建议,下一步,可以通过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进一步增加文创产品的互动性和科技感。
吴丽云表示,可以把一些科技元素引入到文创产品的研发中来,比如说有很多的文物是大家非常喜欢但无法拥有的,就可以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来;消费者可借助虚拟现实的技术,感受置身于博物馆内的场景;同时,实体的文创产品可以借助技术手段,给消费者一个仿真的体验。“总而言之,给消费者一个有更强多维感知的文创产品。”吴丽云说。
虚拟凤冠加冕/源自网络
自带国潮属性的博物馆文创,让沉睡千年的文物“活”了起来。潜移默化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飞入了寻常百姓家。
内容来源:记者 王楠 编辑 孙媛 主编 程艳
编辑:盖盖
值班主编:彭菲
监制:赵鹏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