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家住上海浦东绿地崴廉公寓
的居民陈先生反映
10月9日,其妻子
在小区地下机械车库停车时
一位居民启动机器
致陈先生妻子身旁的车架忽然上移
将其打开的车门压坏
对于机械车库内发生的事故
究竟该如何认定责任
陈先生与肇事居民、物业
产生了意见分歧
视频显示,10月9日傍晚6点22分左右,陈先生的妻子下班回家,银灰色车辆驶入车库,但并未立即下车。
陈先生的妻子将车倒入车位
1分钟后,另一位小区居民也来停车,她走向车库控制按钮,按动了车位数字,车架移动,随即压到了陈先生妻子开着的车门。
居民操作车库控制按钮
从陈先生提供的照片看到,事发之后,轿车车门几乎报废,更换维修费用需要1.2万元,有孕在身的陈太太受到惊吓,当晚就发生流产,总计损失4万多元。
该公寓地下有近800个机械停车位,虽然张贴有操作及提醒告示,但现场并没有物业人员值守。在陈先生的妻子拨打了报修电话,大概在事故发生15分钟后,才看到有一名保安骑着车过来询问情况。
一名保安骑着车来询问情况
对于后续赔偿问题,陈先生称,物业方认为是操作方的责任;操作方则表示自己不懂操作,不负任何责任。
肇事方认为肯定是物业责任更大:“我没有发现当时有任何异常,也没有看到有人。这个机械车库要有管理的,他们没有给我们做过培训。”
律师认为
肇事业主和物业均应承担责任
上海申道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 杨邹华:首先,操作立体车库的业主,她没有完全尽到安全审慎的义务,来确认整个车库内没有人,物业没有在特种设备操作区中安排专门的操作人员,也没有对实际操作人员做相关培训。根据2019年的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相关规定,对于这种起重式车库,物业必须证明,可能操作特种设备的业主都进行了培训,要留底,要举证的。
转自新闻坊(作者 吴浩亮)
7月8日,广州市公安局“平安广州宣讲团”组织学生等走进市公安局水上分局,近距离感受水上警察装备和救援技能,在互动体验中学习安全知识。据介绍,平安广州宣讲团成立至今已有10年。截至目前,已举办近300场宣讲活动,走进社区、农村、学校、企业、机关等场所,带给大家“听得懂、记得住、愿意主动传播”的安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