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护航,道地药材焕新生

2024-10-29 10:08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步入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科研院区,一座长白山微观沙盘十分抢眼。

  “人参、灵芝、平贝母……在这个沙盘上,长白山主要道地药材的区位分布情况都有清晰标注。”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终身教授董方言介绍,长白山素有“世界生物资源宝库”之称,也是中国三大中药材基因库之一。

  上世纪70年代,该院生药研究室的科研人员用了5年时间,对长白山山脉药物资源进行了全面普查,收集了1533种植物、动物药标本,形成了长白山微观沙盘等系列成果,为长白山药物资源的综合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延续老一辈科学家的钻研探索精神,依托长白山道地药材资源,在中药创新药物研发、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药物安全性评价等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取得丰硕成果。“我们持续加强中药研究技术创新,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改进和完善中医药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提高中医药研究的精准性和可靠性。同时,发扬我院临床和科研紧密结合的优势,加强道地药材药效成分的深度挖掘与机制研究,使吉林省道地药材能够更有效地应用于临床,服务于人民健康。”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荆涛说。

  用科技阐明中药治病原理

  一方水土养一方药材。位于中国东北地区腹地的吉林省,具有适合天然绿色中药材生长的良好生态环境,药用植物达2000多种,人参、鹿茸、五味子等十余种道地药材产量居全国前列。尤其是人参,占全国总产量的80%以上。

  为了深入了解这些药材资源的信息,记者不久前来到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进行调研。“长白山是一座‘立体资源宝库’,这里的药材具有极佳的品质。”董方言说,长白山地区的900余种中药材为发展中医药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药用生物资源。

  药材好,药才好。近年来,吉林省高度重视中医药产业发展,依托得天独厚的药材资源,强化科技支撑,推动中医药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如何用现代科学技术阐明中药治疗疾病的原理,成为相关机构的主要研究方向。

  “中医传统理论在现代自然科学研究体系下推演的时候,不见得能够完完全全在循证上体现出来。”荆涛说,“同样的药,可能甲患者有效用,乙患者的效果就不那么明显。怎么用科学解释?那就应该拿指标说话,把这个药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进行分析。”

  以人参研究为例,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副院长霍烽介绍,该院围绕人参的主要成分(如人参皂苷、人参多糖)及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首次证明了人参糖蛋白对长寿因子的调控作用及抗衰老功效,人参扶正固本、抵抗衰老的中医理念与现代研究结果相符,为科学阐明人参的生物功效提供了新的证据。

  “经过多年的开发和研究,人参已不再是单一的药用植物,其有效成分经过加工后可以应用到更多领域,人参护肤品就是典型代表。”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主任药师陈英红说。

  该院主任药师丁涛团队深耕中药药效评价研究多年。“我们课题组把中医证候和西医的疾病模型结合起来,通过病证结合动物模型,采用现代组学技术来深入、多方面地阐释中药治疗疾病的原理。”丁涛说,以心衰为例,结合中医证候如气虚血瘀证的论述,模拟心衰患者的症状,如气短、乏力、心悸、唇色紫暗、自汗等,课题组通过建立特定的动物模型,使用相关药物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并进一步解读其治疗疾病的原理,为中药新药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挖掘道地药材的药用潜力

  利用现代技术,挖掘道地药材的药用潜力,发现新的药用部位和新的药用用途,扩展传统中药的应用场景,也是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的重要研究方向。

  “比如淫羊藿,之前主要用于补虚,后来我们发现这味药材也有降血糖的作用。为了明确其中的药效物质,我们对其进行酶解、酸解,再转化为不同物质进行酶学实验和细胞实验,以明确究竟是它的哪个部位中的什么物质有药效,寻找一些具有更高活性、更低毒性的化合物,为研发新药做准备。”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研究员南敏伦说,这也是中医药领域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基于此,近年来,该院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项目500余项,总科研经费达2.6亿元;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奖项226项,获国家发明专利77项,国家新药证书38项、临床批件45项,产出的科技成果大多在吉林省内实现了成果转化。

  其中一项很重要的研究就是人参果。提起它,许多人会想到《西游记》里被孙悟空推倒的那棵“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再三千年才得熟”的人参果树,还有人会想到脆爽多汁、甘淡清香的香瓜茄。其实,“百草之王”人参的果实也叫人参果。

  人参一般每年初夏开花,花呈淡黄色,许多小花聚集在茎顶部,排成伞状,花落结果,果实由青变红,鲜红的人参果被人称为“红榔头”,每个果中含有2颗肾形的种子。

  “人参果通常不被视为人参的传统药用部位,人参果中的种子常被老百姓用作种植人参的种子来源,而它的果浆则多被丢弃。”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三级主任药师弥宏介绍,她所在的课题组对人参果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人参果浆中含有丰富的人参皂苷Re,Rg1,Rd等有效成分,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人参果的研究开发了人参新的药用部位,更有效地利用了植物资源。在此基础上,弥宏带领课题组建立了人参果的质量标准评价体系。

  “现在吉林省的多家药企、保健品厂家和食品厂家围绕人参果,开发了一系列产品,包括人参果片、人参果果汁等保健品。使用人参果而非传统的人参根茎,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弥宏说,这些产品的市场反应良好,年销售额能达到1亿元左右。

  打破地域限制,创制新方

  专家表示,道地药材是我国传统优质中药材的代名词,指一定的药用生物品种在特定环境和气候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高、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性特点的药材。

  “地域性”是道地药材的重要特点。比如,按照道地药材的传统说法,红花是西藏的好,冬虫夏草是青海的好,牛膝有川牛膝和怀牛膝的区别。如今,依托现代科技,研究人员给古老课题提出了一条新的发展方向。

  “从理论上拓展,我觉得应该打破地域的限制,可以通过科技手段组出新方来。”荆涛说,“比如,云南省某个药方有10种药,专治某种病。我从黑龙江、西藏、福建选一些药,合在一起,也能治这种病,这就能形成新方。”

  之所以要创制新方,主要还是中医临床的需要。“以前冬天吃不着西瓜,北方人吃不到海鲜。现在只要条件允许,可以把天南海北、一年四季的东西放在一个桌上去吃。这究竟合不合理,健不健康?不好说。但有一些现代疾病可以说是‘倒反天罡’了,传统中药没有方子来应对,不创新不行。”荆涛说。

  从理论上能实现新方的创制,得益于农业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交通的愈加便利。“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药材的信息共享,就可能实现新方的创制。”荆涛说,“举个例子,假如要治疗心阳虚,可能东北的人参好。如果同时还需要利尿或者治疗心阴虚,没准就是云南的人参好,太有可能了。”

  不管南药北药,只要能治好病,都是好药。荆涛说:“以前,海南的老中医看不到东北的患者,南方医生想用北方药材也很难。现在条件不一样了,可以实现‘南病北治’‘北药南用’——前提是要依托现代科技证明其有效成分之后。所以说,新方创制,正逢其时。”(熊 建 孙亚慧 王美华)

[责任编辑: 张梦凡 ]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当日,位于青海省黄河上游的羊曲水电站最后一台(3号)机组通过72小时试运行正式并网发电,标志着羊曲水电站按期实现全容量投产发电目标。
25
近日,受持续降温天气影响,位于山西吉县和陕西宜川县交界的黄河壶口瀑布出现“冰瀑玉壶”景观,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观赏。
25
近日,西藏昌都市边坝县边坝镇普玉一村发现一处大型冰洞,当地群众称其为“普玉冰洞”,藏语意为“最深处的冰洞”。
25
目前,由中铁建设等单位承建的重庆东站站房及配套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正加紧建设,进展顺利。
24
西安,一座拥有3100多年建城史,1100多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周礼秦制、汉风唐韵,留下的文化瑰宝灿若星河。近年来,通过聚焦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新型消费业态、推动城市建设更新、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等方式,古都西安在对丰厚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中不断创新发展,辉煌历史与活力今朝已然融汇成发展的澎湃动力。
24
12月23日,两只亚成体雄性白唇鹿出现在流经拉萨城区的拉萨河中(无人机照片)。白唇鹿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在青海、甘肃、四川、西藏等地。白唇鹿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在青海、甘肃、四川、西藏等地。
24
12月21日,全国木版年画联展在北京崇德堂博物馆开展。展览汇集北京、天津杨柳青、河南朱仙镇等地的130余幅年画作品,展示“年画里的中国”。
23
近年来,位于黄海之滨的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麋鹿种群保持健康稳定增长。滩涂上,一群群麋鹿自由栖息,飞鸟翔集,构成一幅幅美丽画卷。
23
近日,“塞上湖城”宁夏银川市冰雪旅游季正式开启,各滑雪场、景区纷纷开展冬季冰雪文旅、体育融合活动,吸引人们前来体验冰雪乐趣。
23
当日,“过年——春节主题展”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展。展览内容以春节的重要时间节点为轴,从冬至开始至元宵节结束,分为序厅、辞旧迎新、欢聚祝福、乐岁弦歌和普天同庆等五个主题单元。
22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