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想去静安寺,
可以找人带我一下吗?”
在00后盲人小伙隆哥向地铁站服务中心求助后,工作人员将他带进地铁车厢。接下来,每个换乘站都有工作人员接力,直到将他送达目的地。
这是隆哥在社交平台分享的“第一视角体验上海地铁无障碍措施”,该视频发布后引起热议,网友们纷纷点赞上海地铁的无障碍措施。
视频的主角隆哥来自甘肃的一座小城,去年年初来到上海,成为一名盲人按摩师。在采访中,隆哥衷心称赞了上海地铁等公共设施的无障碍措施,也提出了“不知道到站的是哪一路公交车”、“盲道被占”等对残障人士来说不便利的地方。他告诉记者,对于视障群体来说,尊重是最好的爱心服务。
一场在上海地铁上的爱心接力
在隆哥的视频中,他向地铁工作人员寻求帮助后,工作人员将他带领到地铁车厢,并告知他换乘站。在隆哥到达换乘站后,又有工作人员在车门口提前等待,将他接应至换乘的站台车厢。接着,又有工作人员在静安寺站等待,最后将他送至指定位置,等候朋友。
截止10月24日晚上,这条视频在抖音平台已经收获了近4000个点赞和1000多条评论,并被多家媒体转载,引起了很多讨论,网友们纷纷点赞上海地铁的无障碍措施。“上海地铁的服务非常到位,经常能看到地铁周边有工作人员接送。”其中的一名网友说。
“这个片段只是我们每天工作中经常发生的事件,为乘客提供全路径无障碍的‘爱心接力’,使得乘客寻得工作人员的帮助更为便捷,也更人性化。”关于这个事件,上海地铁在公众号回应道。
当然这不仅是上海地铁的工作日常,更是视频拍摄者隆哥的出行日常。
“每次乘坐地铁的时候,我都会先来到服务台,出示我的残疾证,告诉工作人员我要去哪一站,上海地铁的工作人员都很热心地帮助我。”
不过隆哥也遇到一个问题,上海部分地铁站的通道太长,以离他工作地点最近的徐家汇站2号口为例,记者从入口走到服务台需要接近10分钟的时间,隆哥则表示作为视障人士需要更长的时间。
“如果是在不熟悉的地铁站,需要更多的时间,甚至经常在地铁站里面迷路。”他说。
针对这个问题,记者咨询上海地铁工作人员后得知,上海地铁自去年10月,上海地铁推出“全路径无障碍陪同护行”服务,其中“爱心预约”的服务,即有需要帮助的乘客可以提前1小时在上海地铁官网、大都会APP或拨打服务热线64370000来申请爱心预约服务,此时会有工作人员在地铁站口等待需要帮助的乘客,从而避免隆哥找不到地铁站服务台的尴尬。
地铁之外,打车是隆哥最常用的出行方式。
“像滴滴这样网约车平台的无障碍措施我觉得做得挺好的。”隆哥告诉记者,在某些网约车平台上传自己的残疾证后,平台将优先派车,同时司机会把车尽量停在靠近他的地方,并搀扶他上车,到达目的地后也会帮助他下车。
尽管大多人都会为他提供热心的帮助,他也曾遇到过不友好的司机。
“有一次在虹桥打车回家,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我走了老弱病残的通道,被司机当作插队,路上不停地说‘瞎子怎么还打出租车’、‘盲人不要出门’,到达目的地后,他还特地锁了车门,可能是怕我不知道怎么付钱。”
盲人按摩师分享上海出行日常
“如果这点恶意我都受不了,我也不用活了。”回想起这个不好的经历时,他笑着说。
今年22岁的隆哥患有先天性青光眼和视神经萎缩,在他8岁到9岁的那年,原本良好的视力骤降,最终连光感都没有。即使过了这么多年,回忆起这段记忆依然能从他的声音中听出恐惧与委屈。
“这个速度非常快,就像是突然把一盏灯打开,你感觉它很刺眼,然后‘咔嚓’一下,灯被关了,从此以后什么都看不见了。”他说。
“在我失明以后,周边有很多人觉得我是‘瞎子’,这辈子就‘废了’,我也有很长一段时间自怨自艾,甚至想过去自杀。”隆哥说,是亲人的鼓励让他走出困境。“我很感谢我父母的是,在我失明以后他们不把我当成一个‘瞎子’,而是鼓励我去尝试做各种事情。”
后来,隆哥进入了盲人学校,学习盲文和各种生存技能,在大学修读了中医推拿的专业,并在2023年来到上海,在徐家汇附近的一家盲人按摩店工作,每月收入五到七千左右,包食宿。去年8月前后,隆哥在公司的帮助下开始在互联网上分享自己的生活日常。
“我把我的人生经历、解决身边问题的经验和方法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分享出去,让更多的‘明眼人’去了解我们盲人群体,也向其他的盲人去分享我的生活经验。我做的都是一些简单的视频,以生活的趣事和科普为主,用一种简单轻松的方式表达出来。”
尊重是最好的爱心服务
和很多人刻板印象中的视障人士不同的是,隆哥不仅不爱在家里宅着,还酷爱出门游玩,据他所说,在工作以后,他不仅把上海玩了个遍,每个月都会出去旅游一次,地点包括广州、深圳、南京、杭州、安庆等等。
“每到一个地方,我就会去感受一下当地的温度,去听一听,闻一闻。我会喜欢坐在一个地方,比如说在周庄,我就会坐在桥头,听小桥流水、听有人一边划船一边唱歌、听附近的人唠嗑、远处还有人在叫卖……”
作为一名视障人士,“见”多识广的隆哥每到一地也会去感受当地的无障碍设施,并会将做的比较好的分享给其他盲人朋友,还会把其中的部分分享到自己的账号上。
“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上海的无障碍设施相对来说还是非常完善的,但是我在日常出行还是遇到了一些不合理的地方。”
“在我去过的一些城市,公交车到站后都会播报自己是哪一路公交车,但是在上海大多数公交车都不会在到站的时候播报,只有车内才会播报自己是哪一路公交车,这时候车子都已经开走了。”隆哥说,在上海,他通常只能在车门前向司机询问,这是哪一路车。
另外,他说,包括上海在内,全国很多城市的盲道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总是被各种各样的物品阻挡。
“我最经常遇到的是盲道上被共享单车霸占,每次我都非常生气,恨不得把所有拦路的共享单车踢倒。”他说。
另外,比如在他下班回宿舍的路上,光启公园的斜对面,有几个石墩摆在盲道附近,一不小心就会踢到。在其他的道路上,还有一些用来拦车子的路桩。
“这种桩子刚好到小腹这里,如果不小心碰到要疼好久,我们盲人群体里把这个戏称为‘断子绝孙’ 桩。”他笑着说。
“这些石墩和路桩拦住了汽车,也拦住了轮椅的进入。”隆哥说有一次他一名与他同行的的残障人士的轮椅怎么也通不过石墩,于是他收起盲杖,在这名残障人士的指挥下,把轮椅抬进了石墩里,并帮助其通过石墩。“这也算是一种残疾人之间的互相帮助。”回想到这个经历,他表示既有趣,又无奈。
另外,他也指出了上海部分地铁站内盲道存在设计的不合理的地方。
“我刚来上海的时候对徐家汇地铁站还不熟悉,有一次赶飞机,被台阶绊了一大跤。其实这个台阶边上就是无障碍通道,但是盲道把我引导到了台阶上。”他还提出,地铁站内的一些盲道到一半突然断开了。10月24日,记者来到徐家汇地铁站时发现,在闸机外的盲道被一个硕大的自动售卖机一分为二。
“我走过很多城市,有一个高铁站的爱心服务是最好的。工作人员不会帮助我去做所有的事情,比如当我问出卫生间在哪里?饮水机在哪的时候工作人员会告诉我在哪里,而不是全程带着我走。这样下次再来我就知道怎么走了。”
隆哥说,作为一名视障人士,他能很敏感的感觉到别人是把他当作一名盲人提供帮助还是把他当作普通人而提供帮助。
记者 崔逸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