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产学融通创新活动】加速生物育种科技成果转化 实现种业创新发展

2024-10-16 12:40来源: 光明网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加大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随着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已成为种业现代化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近日,由中国科协企业创新服务中心主办的“2024产学研融通创新活动”生物育种专场活动在京举办。活动聚焦生物育种产业发展,院士专家、企业家、投资人齐聚,为我国种业振兴战略行动注入源动力。

  挖掘潜力,让科技创新赋能种业发展

  今年是种业振兴行动由“三年打基础”转向“五年见成效”的关键一年。三年来,我国建成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和国家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构建了15个中期库、56个种质圃为依托的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体系;确定227个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建成101家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和535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中国科协企业创新服务中心主任张清介绍,当前,我国农业科技的整体实力处于全球领先行列,在发展中国家中占据先机,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具体表现为10%的领域处于引领地位,39%的领域与之并驾齐驱,仍有51%的领域处于紧密追随状态。

  “投入高、环境代价大、产量不够高是我国农业当前面临的挑战。”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福锁指出,农业生产必须实现绿色转型,优化现有的发展模式。而良种能从根本上提升产能潜力,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本麦季期间,各地积极推广高产稳产、抗倒伏及抗病的小麦良种,有效促进了小麦单产每亩提高10公斤。得益于此举措,今年夏粮小麦的总产量达到了2764.3亿斤,相比去年增长了2.7%。

  如何打好种业翻身仗?中关村量子生物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林敏表示,必须从源头着手,依靠科技力量加速种业关键技术突破,提高原创性和前瞻性的技术创新,缩小科技创新与产业落地不匹配的问题。

  只有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才能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张清指出,实现融合的基础是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关键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途径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搭建桥梁,产学研融通实现种业创新

  生物育种产业化是一个多环节、多方面的过程,需要企业、科研单位、高校等各方携手合作。

  大北农集团党委委员、北京创种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李军民表示,我国农业种质资源保存量大,但企业可有效利用的商业化种质资源量却不丰富,存在资源鉴定与利用不足、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脱节、产学研融合不够等问题,成果转化推进相对困难。

  北京诺禾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分子育种产品部部长马策也认为,在育种领域,科技成果转化的难点在于先进技术的利用深度和广度不足。例如,现代大豆育种已广泛采用分子辅助选择的现代育种技术,而我国大豆育种基本上都是常规育种,在育种效率和精准改良方面与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

  “企业应该承担起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的核心角色。”马策说道。

  为实现该领域产学研良好合作融通,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中国科协组织园区科协、企业科协和农技协广泛开展跨学科、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产学研协同合作活动,积极参加各级科协组织开展的学术交流、科技咨询、科学普及人才举荐活动,在2024产学融通创新活动中汇聚资源,支持企业及整个产业发展,凸显领军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活动上,北京创种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大北农科技集团旗下的企业与天津大学合成生物前沿研究院就“新型耐除草剂高产玉米大豆定向设计育种”项目达成合作并签约。相关负责人介绍,双方将针对国内对玉米大豆高产、杂草防控等产业需求,聚焦玉米大豆设计育种全链条技术体系,开发新型基因编辑底盘工具,实现新型耐除草剂、高产等优异性状基因挖掘、设计和定向重构,创制一批聚合多种优异性状基因的新型玉米大豆种质材料,为推动作物分子设计育种的重大突破与持续创新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诺禾致源马策表示,通过这一活动,企业可以更直接地了解学术界的最新研究动态和前沿技术,同时将自身在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反馈给科研机构,形成“需求牵引创新,创新反哺实践”的良性循环,有助于缩短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转化周期,提高科研成果的实用性和市场竞争力。

  “随着生物技术的推进,基因编辑技术以及合成生物学等许多新技术的发展,希望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够帮助更多的高产、优质、稳产的品种成功落地转化。”北京联创种业有限公司副总裁徐国平说。(记者 李欣哲 蔡琳)

[责任编辑: 张魏桔 ]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4月11日0时4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七号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七号主要用于开展多频段、高速率卫星通信技术验证。
11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摄影技术的提升和社交媒体的普及,全民摄影热情持续高涨。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摄影技术的提升和社交媒体的普及,全民摄影热情持续高涨。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摄影技术的提升和社交媒体的普及,全民摄影热情持续高涨。
11
当日,以“花期乡遇·游购平谷”为主题的第二十七届北京平谷国际桃花节在北京市平谷区开幕。当日,以“花期乡遇·游购平谷”为主题的第二十七届北京平谷国际桃花节在北京市平谷区开幕。
11
当日,赴缅甸开展地震救援的中国救援队、由中国军队参与组派的中国国际救援队和中国香港特区救援队完成国际救援任务,乘坐4架中国空军运-20飞机从内比都抵达北京。当日,赴缅甸开展地震救援的中国救援队、由中国军队参与组派的中国国际救援队和中国香港特区救援队完成国际救援任务,乘坐4架中国空军运-20飞机从内比都抵达北京。
10
春日里,各地春耕春管工作有序进行,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农忙景象。春日里,各地春耕春管工作有序进行,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农忙景象。春日里,各地春耕春管工作有序进行,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农忙景象。
10
近年来,有“雪域江南”美称的西藏林芝,在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的良性互动中,通过“赏花+民宿”“赏花+文创”等复合经营模式,走出一条把生态颜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的特色发展之路。据林芝市文旅局介绍,2025年4月4日至4月6日期间,林芝市累计接待游客20.86万人次,同比增长20.58%;实现旅游收入1.5亿元,同比增长37.62%。
10
4月9日上午,赴缅甸开展地震救援的中国救援队、由中国军队参与组派的中国国际救援队和中国香港特区救援队完成国际救援任务,乘坐4架中国空军运-20飞机从内比都启程回国。
09
当日,“雪龙”号极地科考破冰船返回上海,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顺利完成主要任务。
09
根据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调度,4月8日起,三峡水库加大下泄流量,按日均出库流量10000立方米每秒控制,实施保春灌补水调度。
09
这是4月7日在日本大阪拍摄的世博会中国馆外观。新华社记者 杨光 摄  新华社大阪4月7日电(记者杨光)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会将于4月13日开园,记者7日在现场看到,中国馆展陈已基本准备就绪。
08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