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一家商场推出了“男亲子卫生间”引发广泛关注。
长期以来,育儿似乎一直被视为女性的“天职”,公共场所的母婴室常常是妈妈们照顾婴幼儿的专属之地,甚至会有“男性止步”的标示。而上海的这家被称为“父婴室”的男性亲子卫生间到底是怎么样的呢?一起来了解一下:
网友说:”进来就是一个普通的小便池,这边有大人马桶、宝宝马桶,还有一个专门给小月龄宝宝换尿布的尿布台,还有洗手池。这个商场不光有男亲子卫生间,还有专门的儿童厕所,还有一个女亲子卫生间,专门给妈妈带娃用的。
一项基于第三期全国妇女地位调查的研究显示,在照料孩子的主要承担者中,父亲占比为6.6%,远低于母亲所占的56.2%。而母婴室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这一刻板印象。
那么,全国范围内推广“父婴室”,从实际应用层面来看可行性大吗?公共场所婴幼儿配套服务应当如何加强?详细情况,请听知名育儿博主、南京中医药大学韩许高老师的分析和解读:
Q
“父婴室”的出现有怎样的社会意义?
A
“父婴室”的出现解决了男性带娃的实际需求,无形中传递了一种正向的观念——育儿是夫妻双方共同的责任。同时,这个设计也体现了对孩子家长的人文关怀。
Q
有网友建议全国推广“父婴室”,从实际应用层面来看可行性大吗?
A
“父婴室”还是一个新兴事物,从应用层面看,会有一些限制。比如,原来有些公共场所的规划只有母婴室,很难再单独开辟“父婴室”的空间。但我们可以借鉴上海的成功经验,把现有的母婴室或者亲子卫生间进行适当的改造、拓展。这样功能分区上就会更加合理,也具有操作性。
Q
应当如何加强公共场所婴幼儿配套服务?
A
除了母婴室、父婴室外,建议在商场或其他公共场所,提供免费的,可供娱乐的家庭空间。尤其是“夫妻共同育儿”的观念逐渐普及以后,一些新兴的商场、车站、图书馆等公共场所,在前期设计时就应该考虑到婴幼儿、青少年或者儿童的其他需求。
上海推出的“男亲子卫生间”可以说是对公共空间服务设计的革新,让男性亲属也能够在适当的环境中参与育儿任务。通过提供类似“男亲子卫生间”这样的设施,男性在外出时不再受到照护条件的限制,能够独立完成带娃任务。这不仅让他们在育儿过程中扮演更为积极的角色,也有助于减轻母亲的育儿负担。
这种变化,实际上是在逐步打破“女性主内、男性主外”的传统分工观念,促使社会更广泛地接受父亲参与育儿的常态化,为持续推进性别平等以及建设育儿友好型社会助力。
从长远来看,鼓励父亲更多参与育儿,不仅对家庭和谐有积极意义,也能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深远影响。研究表明,幼儿时期,母亲的呵护能带给孩子更多安全感,而青少年期父亲的榜样作用重要性上升,父亲的更多陪伴能让孩子拥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对事物的理性分析能力,以及创造力、责任感。请听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心理治疗师刘松怀的介绍:
“在现代家庭生活中,父母双方共同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已成为共识。然而在现实中,我们常常看到妈妈更多的参与到孩子的日常教育和生活,而爸爸则由于工作忙碌或者其他原因而缺席。这种情况不仅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也可能导致父子和父女之间情感上的疏离。因此如何让爸爸更多的陪伴孩子,成为家庭教育上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爸爸应当调整自己的观念,了解陪伴孩子的重要性。孩子成长需要父母的共同参与,父爱的缺失会对孩子的心理和情感的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爸爸应该明白工作再忙,家庭和孩子始终是最重要的,因此要合理的安排工作和生活,腾出时间来陪陪孩子。其次爸爸也要积极参与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可以在晚饭后陪孩子一起读书、做作业,或者周末带孩子去户外活动,增进亲子关系。同时爸爸还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和孩子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和指导,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家庭成员之间要保持沟通和理解,妈妈要鼓励和支持爸爸更多地参与孩子的教育和生活,同时也要理解爸爸在工作和生活中的难度和压力。爸爸也要主动与妈妈沟通,共同商讨如何更好的教育孩子,形成家庭教育的合力。”
育儿不是妈妈一个人的战斗,而是夫妻双方共同的责任和使命。综合施策、多多创新,一个更加包容、平等的育儿社会就会加快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