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地铁什么样?探访北京地铁下一代地铁实验室

2024-09-09 15:15来源: 中国交通报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可以提前得知每节地铁车厢的载客率和拥挤程度;在地铁场站内可以进行地下导航;有问题随时可求助地铁自助服务机器人……这些便捷服务,未来将在北京地铁逐步实现。

未来的地铁什么样?探访北京地铁下一代地铁实验室

  近日,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简称北京地铁)举办“智慧地铁 向‘新’而行”开放日活动。记者来到北京地铁技术创新研究院,探访下一代地铁实验室,体验未来北京地铁的智慧化场景与服务。

  01

  灯带提示拥挤度,看颜色选车厢

  走进下一代地铁实验室,科技感满满的智慧车站和智慧车厢分外亮眼。在候车区,环柱上的显示屏是北京地铁的动态信息发布平台。乘客不仅可以获取清晰的出行指引、天气预报、空气湿度等信息,还能了解列车到站时间、每节车厢拥挤程度,根据提示信息选择车厢乘坐。

  曾被外地游客吐槽的多线路换乘难问题,在智慧车站也将“不是问题”。北京地铁技术创新研究院基础设施研究中心副主任白文飞告诉记者,未来换乘车站可以告知乘客哪节车厢离换乘口最近。“智慧车站更注重多元动态信息的发布,我们将外部交通信息也纳入系统,为乘客提供实时接驳公交车信息,共享单车数量和停车场等信息。”

未来的地铁什么样?探访北京地铁下一代地铁实验室

  智慧车站内多元信息发布平台。

  体验过程中,记者发现自己出现在车站内一块监控大屏幕上,屏幕上的每个人都伴有一个黄色方框,屏幕下方显示监控范围内的人数、密度、排队情况。白文飞告诉记者,这一智慧化场景借助现场智能感知装备,直观地掌握相应区域内的乘客数量,对大客流车站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保障运营安全尤为重要。

  走进未来地铁模拟车厢,内部构造恍若科幻电影——除了摄像头和监控显示屏,地板两侧还有显示车厢拥挤程度的灯带,车厢侧壁装有一块多元信息发布屏幕,发布地铁线路、航班、天气预报等信息。记者发现,随着乘客数量的变化,车厢灯带的颜色也发生了变化,乘客较少时,灯带为绿色,车厢较为拥挤时,灯带变为橙色,而车厢非常拥挤时,灯带则变成红色。

未来的地铁什么样?探访北京地铁下一代地铁实验室

  智慧车厢。

  “这主要是通过摄像头实时感知车厢里的乘客数量来控制灯带的颜色,智慧车站内环柱显示屏上的拥挤度情况正是基于车厢内的监控信息。我们借助新一代UST—5G的信息通道将地下信息实时传递到地面,为老百姓提供及时动态信息。”白文飞介绍道。

  在智慧车站中控室内,记者看到室内仅有5块显示屏。白文飞告诉记者,这套系统是将地铁中控室内各系统打通后,数据统一接入中控管控平台。目前,地铁车站小小的中控室内共有21台电脑分别统计不同信息,需要站务人员同时兼顾,非常繁琐。未来,站务人员仅需盯着一套平台就可以掌握车站所有的关键信息。

  02

  地下精准导航,找路不用转圈圈

  移步地铁大脑实验室,这里密密麻麻摆满了电脑和大屏幕,动态展示着北京地铁的运营情况和实时信息。

未来的地铁什么样?探访北京地铁下一代地铁实验室

  在外部信息平台前,工作人员移动鼠标就可以详细了解每个车站周边800米以内实时公交车、共享单车数量、停车场等信息。这些信息不仅方便指挥中心实时掌握全网状态,还便于在突发情况下及时调度指挥。

  不少乘客会发现在地下很难准确定位,这一难题也将得到解决。“现在地铁线网越来越复杂,尤其是三线、四线换乘的车站逐渐多了起来,如果不小心走错一个出入口,再绕回来可能要折腾好久。未来,北京地铁将实现地下精准导航,我们也将成为国内首家将北斗技术引入城市轨道交通的企业。”白文飞说。

  未来地铁还增加了智慧客服平台,运营人员可实时掌握全网服务情况,除了基础服务外,还包括预约地铁、乘客评价、服务满意度、失物招领等信息。让运营方及时了解老百姓乘坐地铁有什么痛点、有哪些需求,了解老百姓期待的地铁服务是什么样的,进一步优化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质量。

  03

  灵活编组,平峰候车不用久等

  “地铁这么大一张网络,这么多车辆和客流,运营管理人员很难准确掌握客流信息,进而精准分配运力。”白文飞告诉记者,为解决这一难题,下一代地铁实验室搭建了智慧大脑平台,保证客流信息看得清、看得准。

未来的地铁什么样?探访北京地铁下一代地铁实验室

  在智慧大脑平台综合决策支持系统大屏幕上方,记者可以清晰看到当日累计进站量、当日累计出站量、实时在网量、正点率、兑现率等关键信息。屏幕下方是一张北京地铁线网图,上面有很多移动的红绿色块,这是实时在跑的每一辆车,不同的颜色代表每辆车上客流的拥挤程度。

  对于地铁来说,掌握客流量直接关系到调度效率。以前配车需要人工计算,引入智慧化技术后,智能编图系统会根据客流状态将运行图编好,调度人员通过这套系统就能掌握每天要配多少辆车,发车间隔多久合适。出现大客流或极端天气的情况,还会有相应的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和报警,提示工作人员适时调整运力。

  灵活编组也是下一代地铁实验室智慧场景的研究重点。“目前,首都机场线是从北新桥出发,先到达T3航站楼,然后才能去T2航站楼。我们正在探索虚拟连挂,即4节编组的情况下,有2节车厢到达T2航站楼,另外2节车到达T3航站楼,车辆分岔前连在一起,到岔口后进行解编,再分头到达目的地。”白文飞说,灵活编组未来更重要的场景是向全线网推广,在早晚高峰时段可以采用大编组,平峰时段解编成小编组,这样平峰时段列车的时间间隔就可以缩短,既保证服务质量,又避免运力资源浪费。

  记者 温晓俊

[责任编辑:李丁丁]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当地时间2025年7月11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西夏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60项。
12
10日中午12时40分,该基地剖腹诞生了第一头克隆牦牛,体重33.5公斤。这头新出生的克隆牛犊个头比正常新生牛犊较大,全身通黑,能够正常行走,目前身体状况良好。
12
入夏以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旅游市场持续火热。新华社记者 伍志尊 摄  7月8日,游客在恩施土家女儿城景区体验民族服饰。
12
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宣恩县城是一座“景城一体·主客共享”的国家4A级景区,穿城而过的贡水河两岸夜景远近闻名。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宣恩县城是一座“景城一体·主客共享”的国家4A级景区,穿城而过的贡水河两岸夜景远近闻名。
11
青岛老龙湾海域,船艇列队参加海上巡游活动(7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青岛小麦岛附近海域,市民和游客乘坐帆船参加海上巡游活动(7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
11
近日,沈阳迎来持续高温天气。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  7月10日,在沈阳中街,游人从冷饮宣传海报前经过。近日,沈阳迎来持续高温天气。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
11
7月9日,在北京航天城,神舟十九号航天员蔡旭哲(中)、宋令东(右)、王浩泽在记者见面会上敬礼致意。新华社记者 厉彦辰 摄  作为我国首位执行出舱任务的“90后”航天员,宋令东感慨:“打开舱门那一刻,就是圆梦时刻。
10
7月9日,救援人员在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福宝镇西河街附近转移受灾群众。受强降雨影响,四川省泸州市部分地区受灾,当地迅速开展救援行动。受强降雨影响,四川省泸州市部分地区受灾,当地迅速开展救援行动。
10
这是7月9日在国家铁道试验中心展区拍摄的国内首辆超导电动高速磁浮样车。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pagebreak  这是7月9日在国家铁道试验中心展区拍摄的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
10
7月8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办的《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展览分为八个部分,展出1525张照片、3237件文物,全面回顾抗战烽火、峥嵘岁月。
09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