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你需要关注的军训“避坑”事项来了

2024-08-31 08:20来源: 中国军网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马上要开学啦

  当“军训季”遇上高温天气

  面对身体和意志的双重考验

  部分同学可能会产生

  身体不适的状况

  我们特意为大家

  准备了一些“军训避坑事项”

  为大家的健康保驾护航

  一起来看看吧~

  01

  中暑

  中暑的早期识别

  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其中重症中暑又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先兆中暑症状较轻,表现为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此时会出现头痛、头晕、大量出汗、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的症状;轻症中暑在先兆中暑症状基础上,还伴有面色潮红、胸闷气短、血压下降、体温升高至38℃左右等症状;

  如果未能及时处理救治,轻症中暑就可能发展为重症中暑,这时机体的核心温度升高超过40℃,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和多器官功能损害。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致死率极高。

  所以,一旦出现了先兆中暑症状,首先要尽快离开高温、高湿、封闭环境,转移到通风阴凉的地方;若病人意识清楚且无恶心呕吐的症状,可适量补充水和电解质,如口服补液盐、淡盐水或运动饮料,并用冷毛巾擦拭降温。一部分病人症状能得到改善,若以上措施症状还得不到缓解,应及时就医。

  中暑的现场急救

@新生,你需要关注的军训“避坑”事项来了

  (一)现场急救,迅速降温

  立即脱离热环境

  应迅速脱离高温、高湿环境(参训者立即停止训练),转移至通风阴凉处,尽快解开患者衣扣以利散热。有条件的可将患者转移至有空调的房间,建议室温调至16℃~20℃。

  快速测量体温

  快速准确地测量体温是实现有效降温治疗的前提,在现场应快速测量体温。

  快速有效降温

  快速、有效、持续降温是热射病伤员现场救治的重中之重。冷水浸泡是现场最高效的降温方式,主要应用于劳力型热射病患者,可将患者颈部以下浸泡在冷水中,头在水面上,要注意防止误吸和溺水;或者可用湿冷毛巾反复擦拭并放置于患者的头部和躯干部,或将纱布包裹的冰袋置于患者的腋下、颈侧和腹股沟处,可使用电扇吹风,加速散热。

  如果热射病伤员出现昏迷,应将伤员头偏向一侧,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气道内分泌物,防止呕吐物堵塞呼吸道。同时,医务人员应进行快速液体复苏、吸氧、控制抽搐等专业治疗。

  (二)抓紧后送,及时治疗

  先兆中暑和部分轻症中暑患者,经过现场急救和处理后,若症状缓解,休息后恢复,不必转送至医院;重症中暑及部分轻症中暑患者,通过现场对症急救后,症状仍不缓解,则应立即在监护下转运至就近医院治疗。

  02

  抽筋

  一过性抽筋通常是过度疲劳、运动前热身不到位、过度使用某一部位肌肉、肢体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所致。此外,环境温度骤变、精神过度紧张、服用某些药物等,也可引起一过性抽筋。

  抽筋怎么办?

  首先判断疼痛出现的部位和方向,然后往肌肉收缩的反方向拉伸,通过对抗肌肉强直收缩来缓解疼痛。拉伸时不要过度用力,防止造成肌肉损伤。

  发生抽筋情况时,还可热敷或轻柔按摩抽筋部位。热敷可以使肢体温暖,减少骨骼肌收缩,促进血液循环。按摩可以排出堆积的肌酸、乳酸等代谢产物。

  03

  蜇伤、咬伤

  隐翅虫

  可以简单分为有毒和没毒的两种,有毒的就是下图红黑相间的样子。

@新生,你需要关注的军训“避坑”事项来了

  常出没地点:杂草丛、河边

  被咬了怎么办:不要拍死,把隐翅虫吹到地上,再踩死。

  受伤如何处理:如果不小心被毒液灼伤,建议第一时间用肥皂水冲洗,中和毒素减轻对皮肤的损害,尽快就医。

  绿刺蛾幼虫

@新生,你需要关注的军训“避坑”事项来了

  常出没地点:果树周围、草丛

  受伤如何处理:可以用树枝把它从身上挑起来,直接拍死可能会把绿刺蛾幼虫身上的毒毛和毒刺扎进皮肤中,引发更严重的过敏反应。

  如果已经出现了红肿刺痒的症状,可以用胶带在患处粘出毒毛,并用肥皂水冲洗,如果没有好转建议到医院就医。

  蜱虫

@新生,你需要关注的军训“避坑”事项来了

  常出没地点:杂草丛、树林中

  受伤如何处理:发现蜱虫后,千万不要生拉硬拽把蜱虫扯掉,拉扯反而会使它钻得更深,还容易将它的头部残留在皮肤里。

  可用酒精、烟头刺激蜱虫从皮肤中出来,如果没有效果,或者伴有发烧等症状,建议到医院让专业医生处理。

  蜜蜂

@新生,你需要关注的军训“避坑”事项来了

  常出没地点:杂草丛、花丛

  受伤如何处理:蜜蜂的毒针带倒钩,普通人很难自己把毒针取出,建议到医院让专业医生处理。

  04

  擦伤

  当发生皮肤擦伤时,如果伤口表浅出血较少,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自行处理。

  第一步:清创

  擦伤后,皮肤的表面都会留下一些尘污,比如说地上的泥沙或者是一些其他的污染物,而这些污染物对于人体来说都是异物,要彻底地清除。

  发生擦伤后,首先要记得洗手,保持手部清洁,再用纯净水或矿泉水冲洗受伤部位,彻底清洗伤口,这样可有效防止伤口感染。如果伤口在清洗后仍在出血,则要做好止血,可使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压迫止血5至10分钟。

  第二步:消毒

  在清洗伤口之后,应该用碘伏擦拭伤口两到三次,进行消毒处理。在这个过程中,尽量不要使用酒精消毒,因为酒精会刺激受损的局部神经末梢,导致伤口剧烈疼痛。

  当发现伤口不断有液体渗出或者伤口上出现黄色的脓点时,建议及时到医院进一步处理伤口。

  第三步:包扎

  擦伤后伤口暴露在空气当中,很容易受到外界的污染和二次创伤。为了利于伤口愈合,建议大家对伤口进行简单的包扎。以下是四种常见情况及处理方法:

  ①如果伤口不大不深且没有流血,碘伏消毒后用创可贴包扎即可;

  ②如果伤口较大但无出血的情况,碘伏消毒后可使用干净的纱布覆盖包扎起来;

  ③如果伤口流血,则需要经过充分清洁消毒止血,才能用干净纱布覆盖包扎;

  ④如果伤口自行处理3到5天后仍无好转,就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由医生评估伤口并进行处理。

  第四步:换药

  创可贴和纱布需按时更换,一般每天换一次或者隔天更换一次。如果敷料粘连在伤口上,可以先用生理盐水沾湿,再轻轻揭下。假如纱布被打湿、弄脏或伤口渗出液较多时要随时更换。

  包扎处理妥当后尽可能避免过度牵拉刺激,而且要减少伤口与水以及其他污染物的接触,同时也要做好伤口周围的卫生防护。在伤口愈合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瘙痒,尽量不要去挠抓,这样会影响愈合。

  注意事项

  新买的军训服要先洗一下。一是夏天的衣服都是贴身穿的,清洗一下可以保证衣物的干净卫生。二是清洗后的衣服会柔软一些,穿在身上也会比较舒服。

  军训期间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衣服要勤洗勤换,保持干净。

  要多注意休息,保证睡眠,午休时间也要休息好,准备迎接下午的训练。如果身体感到不适,要及时报告、休息调整。

  军训一定要按时吃饭,补充能量。

  选择大一点的水杯,军训是很苦很累的,会喝大量的水,尽量不要喝冰水,容易喝坏肚子。可以在水杯中泡一些菊花茶、金银花之类的,以防中暑。

  资料来源:“解放军报”微信公众号、新华社、中国民兵等

[责任编辑:张魏桔]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当地时间2025年7月11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西夏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60项。
12
10日中午12时40分,该基地剖腹诞生了第一头克隆牦牛,体重33.5公斤。这头新出生的克隆牛犊个头比正常新生牛犊较大,全身通黑,能够正常行走,目前身体状况良好。
12
入夏以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旅游市场持续火热。新华社记者 伍志尊 摄  7月8日,游客在恩施土家女儿城景区体验民族服饰。
12
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宣恩县城是一座“景城一体·主客共享”的国家4A级景区,穿城而过的贡水河两岸夜景远近闻名。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宣恩县城是一座“景城一体·主客共享”的国家4A级景区,穿城而过的贡水河两岸夜景远近闻名。
11
青岛老龙湾海域,船艇列队参加海上巡游活动(7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青岛小麦岛附近海域,市民和游客乘坐帆船参加海上巡游活动(7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
11
近日,沈阳迎来持续高温天气。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  7月10日,在沈阳中街,游人从冷饮宣传海报前经过。近日,沈阳迎来持续高温天气。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
11
7月9日,在北京航天城,神舟十九号航天员蔡旭哲(中)、宋令东(右)、王浩泽在记者见面会上敬礼致意。新华社记者 厉彦辰 摄  作为我国首位执行出舱任务的“90后”航天员,宋令东感慨:“打开舱门那一刻,就是圆梦时刻。
10
7月9日,救援人员在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福宝镇西河街附近转移受灾群众。受强降雨影响,四川省泸州市部分地区受灾,当地迅速开展救援行动。受强降雨影响,四川省泸州市部分地区受灾,当地迅速开展救援行动。
10
这是7月9日在国家铁道试验中心展区拍摄的国内首辆超导电动高速磁浮样车。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pagebreak  这是7月9日在国家铁道试验中心展区拍摄的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
10
7月8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办的《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展览分为八个部分,展出1525张照片、3237件文物,全面回顾抗战烽火、峥嵘岁月。
09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