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娄巷处于无锡龟背壳城垣东部,是无锡老城厢现存历史最悠久、积淀最丰厚的巷弄,见证无锡城千年绵长文脉和百年兴盛繁华。巷内民居建筑群保存较完善,建筑极具清代和民国时期风貌特征。 这条历经千年的小巷子原名“珂鸣里”,始于宋代、盛于明清,曾是无锡谈氏等名门望族聚集地。谈氏先祖谈信为翰林院博士,是宋高宗老师。1127年,谈信随高宗南渡,后由皇帝赐居于此,世代繁衍。明代,谈氏显赫一时,坊间有“半城风雨半城谈”之说。 自宋以来,小娄巷曾出过1名状元、15名进士、15名举人以及80名秀才。当代,小娄巷养育两院院士、著名高校校长等大批专家学者,享“江南书厢,无锡才巷”美称。
小娄巷建筑风格古朴淡雅,装饰精致而不奢华,院落布局沿纵向轴线展开,讲究建筑空间递进,突出儒家文化特质和书香门第人文风采。 随着城市建设,小娄巷历史遗迹一度遭受破坏。20世纪60年代,明代状元孙继皋少宰第的大部分被拆除;90年代崇宁路拓宽改造,小娄巷南侧建筑被拆除殆尽,整个小娄巷只剩下北半截。好在后经附近居民和有关专家努力,小娄巷的历史文化价值受到政府有关部门重视。
2002年,小娄巷被江苏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9月,小娄巷获评无锡四大历史文化街区之一。2008年,无锡市启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建设。少宰第来鹤楼、秦效鲁“佚园”等一批古建得到修缮,重新绽放光彩。 如今,小娄巷定位“现代慢生活”,通过倡导“慢”的生活方式,形成与都市“快”“慢”节奏的对比。按合理比例留下原住民,适当导入商业,让小娄巷成为无锡兼具历史积淀与现代气息的文旅“打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