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无阻!有人凌晨2点来等着,就为了这一口...

2024-08-14 17:24来源: 周到上海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三伏天,一碗羊肉面、一杯老酒,一身汗,爽!”上周六凌晨5点多,宝山大场镇的尧尧羊肉馆门外,74岁爷叔沈老先生和一帮老食客们抿一口自制杨梅酒,夹一块白切羊肉往嘴里塞,“这家的白切羊肉已经吃了十几年,只要它开门,每天凌晨3点50分到4点之间必来,等5点开始营业,风雨无阻。”

  尧尧羊肉馆是一家已经传承了三代人的本地知名羊肉馆。羊肉馆第三代传人陈蓓告诉记者,羊肉馆每天早晨5点开始营业,老食客们总是4点多就来,曾经有位客人凌晨2点就来了,往店里的板凳上一躺,先睡一会,等到5点开吃。

  凌晨四点来等营业

  羊眼睛等“稀有物”要早点来抢

  “今天是3点50分到的,十几年了,从他们在沪太支路的店一直到沪太路这里,天天4点左右来。”周六凌晨4点50分,记者来到尧尧羊肉馆时,沈老先生已经在羊肉馆门外喝茶喝了一个小时,门外还有约10个和他一样的老食客,他们都是因为爱吃同一家羊肉馆的羊肉而结缘的朋友。

  三伏天,天气炎热,这批老食客们比往常来得更早一点。

  “天气热,一边喝老酒,一边吃热气羊肉、羊肉面,一歇歇就一身汗,所以稍微早点来,一般吃到6点半、7点左右回家,再往后面就太热了。”被吃客朋友们称为“老克勒”的俞先生是凌晨4点三刻到的,“老早上班的辰光,没法天天来,一个礼拜来吃两三趟,退休以后基本天天来,已经12年了,风雨无阻。”

  72岁的俞先生有早晚喝白酒的习惯,“一般早上4-6两,晚上也是,一天大概1斤白酒不到一点,42度的。早上就着热气羊肉吃,特别爽,开心!我叫老婆和我早上一起吃羊肉,她不高兴,说一个女的,露天坐着吃羊肉,她接受不了,宁愿遛狗。”俞先生指着远处的身影对记者说,“喏,就是刚刚牵着狗走过去的,我老婆。”

  正说着,另一位老食客凑上来。“这家的羊肉,我20多岁吃到现在,今年54岁,吃了28年,就是它开业到现在28年。”这位老食客姓马,自称从静安区骑助动车过来,“其实没多少路,是静安区沪太支路交城路,就大场镇隔壁,哈哈。”

风雨无阻!有人凌晨2点来等着,就为了这一口...

  凌晨5点,这帮老食客们基本都到齐了。年纪最大的蔡老先生84岁,因为年纪大了,他不是天天来。他们大多数都住在大场镇或者大场镇周边,只有一个老食客住得最远,在上海火车站,骑助动车要半个小时。

风雨无阻!有人凌晨2点来等着,就为了这一口...

  店外面,老食客们早早赶来喝茶聊天;店里头,也早已有人在排队。排在第一个的客人是凌晨3点多到的,“这家的羊肉已经吃了好多年了,因为平时要上班,所以周末来的多,来晚了要排一个多钟头,所以就早点来。”

  排在队伍里的,大多数是60岁朝上的老年人,但也有三十来岁的年轻人。“网上搜到的这家羊肉馆,前几年第一次来,吃过以后觉得好吃,后面就周末会来排队买回去吃。”30来岁的施先生和爱人一早也来排队。

  凌晨5点,老板娘准时走进切配间,开始给客人们切羊肉。天天来的老食客们有一个VIP待遇——可以不用排队,老板娘早已记住了每个人的爱好和每个人吃多少,有的人是纯的一份羊肉,而且指定羊肋排下面的肉,肥的,带皮;有的人是拼盘,羊肉、羊肺、羊肚、羊眼睛和羊舌;有的人吃35元,有的人40元。“老板娘都知道的,如果哪一天要加5块钱,我们才会去跟她讲一声,如果不讲,就是老规矩,把钱从窗口塞进去就行了。”俞先生说。

  同桌另一个老食客说,“早来还有一个原因,羊眼睛、羊舌头少,早点来才能吃到,羊眼睛吃起来像皮蛋,羊舌特别香,还有人喜欢吃‘羊蛋’,大多数人受不了,膻味重。”

  10多分钟后,切好的羊肉陆续端了上来,老食客们开始倒酒。“三伏天,一定要吃羊肉、喝老酒,排汗,这也是老规矩。”他们一边碰杯一边和记者唠嗑吃羊肉的种种好,也在商量下次组织到哪里去白相。

风雨无阻!有人凌晨2点来等着,就为了这一口...

  羊眼睛是“稀有物”,早点来才能吃到

  6点,排队的人已经有约20人,一位老阿姨从闸北公园坐车过来,“羊肉到处都有卖,但是这家好吃,路是有点远,还好我不是天天来。”老阿姨找了张凳子,坐下来排队。

  “别看人不多,但是每个人要买好几份,所以6点钟来,就要排一个多钟头才能轮到。”老食客们说。

  6点一刻,马先生吃完了羊肉,起身去上班,满脸汗水,淌淌滴。

  “三伏天是店里一年中生意最好的时候,比大寒天还好,特别是周末,排队从店里一直排到店外面,从早上5点开始一直排到下午2点堂吃结束,客人里远的有青浦、闵行过来的,跟我们说倒了几趟地铁,还有南京来的,说是听朋友推荐的。”尧尧羊肉馆创始人、78岁的邱金凤奶奶说。

  “曾经有个客人,凌晨2点就来了,往店里板凳上一躺,先睡一会,然后等到5点营业。”陈蓓说,店里基本24小时有人,她和老公常常深夜下班,两三个小时后,也就是第二天凌晨一点左右,父亲陈尧和母亲就会过来,为当天的营业开始忙碌,“剔羊骨头,筋什么的要弄干净,各种准备工作。”

风雨无阻!有人凌晨2点来等着,就为了这一口...

风雨无阻!有人凌晨2点来等着,就为了这一口...

  凌晨5点多,队伍已经从店里排到了店外

  下午2点泡好澡

  爷叔打包白切羊肉回家

  如果说凌晨四五点就赶来,等羊肉馆开门营业,并且无论严寒酷暑,无雨无阻是一种真爱;那么,中午12点到下午2点一天中最热的时候,顶着户外40多度的高温来吃羊肉,是另一种真爱。

  上周四中午,虽然不是周末,但是店里仍然有不少顾客。空调和电扇都开着,但还是有点热,有人一边吃一边擦汗。下午1点,市民周女士带着先生和三四岁的儿子特地从普陀区开车来吃羊肉,“我们是听父母说起这家羊肉馆的,大概三四年前开始来吃的,不是每天都来,但一年也要来好几次。”

风雨无阻!有人凌晨2点来等着,就为了这一口...

  中午,顶着40度高温来吃羊肉的食客

  潘女士则带着姐姐和儿子一起来,“几年前开始到这里来吃羊肉的,当时是想吃羊肉了,就在网上搜,看到这家评价不错。那个时候住在真北路,还要换乘一趟地铁才能到,现在搬家到附近了,方便了。”

  潘女士说,三伏天出汗多,所以要补充能量,吃羊肉。儿子小杨是第一次来堂吃,“以前都是妈妈买了带回来,今天第一次堂吃,可以说是伏天吃羊肉,也可以说是贴秋膘,已经立秋了嘛,等会吃完,我还要去喝秋天的第一杯奶茶。”

  下午2点,堂吃结束,不过外卖一直要做到傍晚6点。姜先生满头大汗跑来买羊肉,“刚刚对过汏好浴,买点羊肉回去吃,退休了,就这点享受。”

  说起大场羊肉,姜先生如数家珍,最早几家羊肉馆、每家的特色是什么、哪家胜在市口好、哪家味道好,了如指掌,“阿拉都吃过的。”

风雨无阻!有人凌晨2点来等着,就为了这一口...

  专门来买羊肉回去吃的客人

  传承三代人

  专心做好白切羊肉

  时常有客人问老板,“你们为什么只有白切羊肉,为什么不做红烧羊肉?”

  “不要做的太复杂,专心做好白切羊肉就够了,做多了,什么都做不好。”奶奶邱金凤非常坚持用心做好一件事。

  她向记者讲述了羊肉馆开创至今的故事,“我母亲一直都做点小生意,所以可能我们家族都有点做生意的头脑。当年,我阿姨家先开了一家羊肉馆,也是大场镇很有名气的羊肉馆,那时儿子、儿媳妇也没有什么好的生计,所以就想着要不也开一家羊肉馆。1996年,我们在大场西街一个小门面开了店。2008年,正好有合适的店铺,就搬到了沪太支路。2017年,搬到了现在的店址。”

  28年过去,虽然店铺地址几经变更,但白切羊肉制作技艺传承至今。邱奶奶说,大场白切羊肉做得好有几方面是关键,一个是选材,选用的是2-3年羊龄的绵羊;一个是烹煮羊肉的器具,用的是铁锅+木桶,不用锅盖,用竹篦和石板压在羊肉上,保证在烹煮过程中,每一块羊肉都浸润在汤汁里。“老汤”是大场白切羊肉美味的秘诀所在,烧之前,半锅老汤舀出,再加一半清水,如此反复。“看,这就是烧羊的木桶,烧的时候一层厚厚的羊油盖在上面,就好像一个高压锅,所以不用盖锅盖,烧好了就焖在里面。”邱奶奶领记者去厨房看巨大的木桶和里面多年的老汤,“大火烧开以后转中火,再焖,整个过程要十多个小时。”

  时间是食物的挚友,十多个小时的煮、焖后,羊的浓香已浸入了肉中,化入了汤里。出锅后的处理也十分重要。邱奶奶说,用长柄抓钩捞出放入盘中后,儿媳妇负责剔除每一块碎骨,翻盆,羊皮朝上,清洁整理,“这些工序都要自己人来做,请人是做不好的。”

风雨无阻!有人凌晨2点来等着,就为了这一口...

  煮羊肉的铁锅+木桶,里面是多年的老汤

  28年过去,大场白切羊肉制作工艺从奶奶邱金凤、父亲陈尧手中,传到了第三代陈蓓手中。

  如今已经能够独当一面的陈蓓坦言,7年前从华东理工大学毕业时,也有过迷茫,到底是去外面公司里上班,还是留在店里帮忙,“其实当初毕业后也出去工作过一个月,每天朝九晚五,按部就班,感觉体现不出自己的价值,那个时候正巧店里搬迁,事情很多,奶奶跟我说,‘不如索性辞职来店里干,店里每天发生的事情、面对的顾客、看到的社会百态不比职场少,也能锻炼各方面能力’,于是我抱着美好的憧憬,开始学习怎么切配羊肉,怎么和顾客打交道。”

  如今,大场白切羊肉制作技艺已成为宝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家三代人每天围着店里转,守一方天地,让这碗人间烟火传承下去。

风雨无阻!有人凌晨2点来等着,就为了这一口...

  奶奶、妈妈和陈蓓(资料图)

  大场得名于宋代在此设立的盐场,当时韩世忠的军队也在此驻扎。盐民和将士当中有不少人来自北方,北人喜食羊肉,食羊之风遂在此地传播开来。明清时期,大场地段商贾繁盛,羊肉生意兴隆,大场白切羊肉制作工艺也于此时形成。20世纪初,大场老街尚有三家门店,几十年后的今天,正宗的大场羊肉只剩“尧尧羊肉馆”一家。

  转自:新闻晨报·周到APP 记者 郁文艳

[责任编辑:许莹莹]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这是5月22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屏幕上拍摄的神舟二十号航天员陈冬出舱的画面(视频截图)。这是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以来,航天员首次通过天和核心舱节点舱出舱,航天员出舱与货物出舱任务首次关联耦合实施,航天员陈冬时隔两年多再度漫步太空,航天员陈中瑞首次执行出舱任务。
23
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正值水稻插秧季,当地农民应用卫星导航、纸膜插秧等现代农业技术,紧抓农时,田间一派繁忙景象。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正值水稻插秧季,当地农民应用卫星导航、纸膜插秧等现代农业技术,紧抓农时,田间一派繁忙景象。
23
连日来,在位于洞庭湖畔的湖南沅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多家船舶企业加快生产进度,赶制订单。船舶制造是沅江市特色产业,形成了以游艇、钢制船舶、船舶舾装为核心的产业格局,全市现有船舶及配套企业60家。
23
这是5月21日拍摄的渝昆高铁长水机场站明挖区间顶板浇筑施工现场。当日,历经40余名建设者连续35小时昼夜奋战,云南昆明渝昆高铁长水机场站明挖区间顶板浇筑工程顺利完成,为长水机场航站楼建设及渝昆高铁后续架梁铺轨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22
连日来,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农业技术人员抢抓农时,应用卫星导航技术以及大垄垄上密植等现代农业技术,加紧开展大豆播种工作。连日来,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农业技术人员抢抓农时,应用卫星导航技术以及大垄垄上密植等现代农业技术,加紧开展大豆播种工作。
22
连日来,随着气温持续升高,位于山西南部的运城盐湖呈现出色彩斑斓的景象,从空中俯瞰,如同一块块散落在大地上的调色盘。连日来,随着气温持续升高,位于山西南部的运城盐湖呈现出色彩斑斓的景象,从空中俯瞰,如同一块块散落在大地上的调色盘。
22
5月20日19时5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3B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1
小满节气将至,各地农民抢抓农时开展农业生产,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小满节气将至,各地农民抢抓农时开展农业生产,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小满节气将至,各地农民抢抓农时开展农业生产,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21
近年来,河南省洛阳市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不断打造文旅新业态与消费新场景,吸引八方游客前来感受古都洛阳的独特魅力。近年来,河南省洛阳市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不断打造文旅新业态与消费新场景,吸引八方游客前来感受古都洛阳的独特魅力。
21
近年来,上海持续推进重点公共文化场馆建设,通过重大文化设施的辐射带动作用,打造了一批具有“海派”特色的文化新地标。
20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