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总是伴随着蛙叫虫鸣,不少70后、80后小时候都有抓蛐蛐的经历。斗蛐蛐是一项很有意思的民间娱乐项目,而且历史悠久,在杭州也有一群蛐蛐的发烧友,今天一大早,他们就聚在一块开启了今秋第一斗!
里仁坊巷是杭城出了名的“玩虫集市”,今天一大早,就有不少蛐蛐的发烧友聚集在巷口,斗蛐蛐、聊蛐蛐,大多数人手上都提着一个袋子,里面装了几十只蛐蛐。杭州市民徐大伯表示,他们手中的蛐蛐便宜的每只一两块钱,贵的每只则要二三十块钱。
徐大伯告诉记者,里仁坊巷的“蛐蛐集市”从七月底就渐渐开始热闹起来,直到10月份,都会有玩家在这里聚集。蛐蛐有很多,但是要想斗得赢、斗得好,那么在蛐蛐的挑选上就极为讲究。“8月15号以后,山东蛐蛐有了,头要大,牙要大,身子要好,腿要长。”
刚买回来的蛐蛐有比较强的野性,是不适合打斗的,需要饲养者喂养一段时间定定性子。“养一个礼拜可以斗了,吃得好点,玉米、米饭粒都可以给它吃。”“现在是白牙,但是它要变色的,变成黑的或者变成红的,基本十月份的时候变完了,就可以打了。”玩家各有各的经验。
金大伯是蛐蛐的发烧友,打小就爱斗蛐蛐的他对于蛐蛐的挑选上眼光更是毒辣,每年都会亲自前往山东,挑选一些蛐蛐的好苗子。“我15号到山东,22号回来就有蛐蛐了,我到山东去买大概有35年左右了。”
杭州斗蛐蛐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和钓鱼、养鸟、种花一样,成为广大人民彼此交往、陶冶性情的文化生活。2014年,杭州斗蟋蟀还入选了第五批非遗名录。在这里我们也要提醒各位蛐蛐爱好者们,在街头巷尾大家斗斗蛐蛐、聊聊天非常不错,但不能扰民,更不要以此“约斗”赌博,别让传统文化变了味。
浙江新闻频道(记者金翔、史荣峰,实习记者杨婧楠)
7月8日,广州市公安局“平安广州宣讲团”组织学生等走进市公安局水上分局,近距离感受水上警察装备和救援技能,在互动体验中学习安全知识。据介绍,平安广州宣讲团成立至今已有10年。截至目前,已举办近300场宣讲活动,走进社区、农村、学校、企业、机关等场所,带给大家“听得懂、记得住、愿意主动传播”的安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