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立秋将至!“咬秋”就在这时!

2024-08-07 09:34来源: 909fm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未觉三夏尽

  时序已新秋

  虽然热浪未歇暑气蒸腾

  但秋的脚步已至门庭

  北京时间8月7日上午8点09分01秒

  我们将迎来立秋节气

  01

  立秋尚未秋,防暑不可休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公历每年8月7日至9日,太阳到达黄经135度时,进入立秋时节。今年8月7日为立秋日,“立”,有开始之意,“秋”,意为禾谷成熟,立秋之后,暑热寒凉交替,阴阳互转,自然界万物随着阳气的下沉而收敛,从繁茂趋向成熟。

  “烦暑郁未退,凉飙潜已起。”立秋预示着暑去凉来、秋天将至,但这只是天文学意义上的秋天来临,并非气象学上的入秋。气象学上认为,一般某地连续5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2摄氏度以下,就算是入秋了。而立秋尚处于“三伏天”期间,此时我国大多数地区的气温仍然较高,人称“秋老虎”,所以有人说,立秋只是一种“立意”,要过一段时间才能真正进入秋季,正所谓“秋已立,暑难消”。

  立秋三候

  一候凉风至

  立秋后,我国许多地区开始刮偏北风,偏南风逐渐减少,北风给人们带来了丝丝凉意。开始正式进入秋季。

  二候白露降

  由于白天日照仍很强烈,夜晚凉风刮来形成一定的昼夜温差,空气中的水蒸气清晨时在室外植物上凝结成一颗颗晶莹的露珠。

  三候寒蝉鸣

  这时候的蝉,感觉到阴气上升,太阳光已成强弩之末,一日不如一日,因而鸣叫得更加响亮、凄切。

  立秋时节,早晚的风开始带着几分凉意;因昼夜温差变大,清晨开始有白茫茫的雾气产生;树上的寒蝉鸣叫不停,好像在宣告着暑气的消退。立秋后,虽然暑热一时难消,但是大自然已悄然发生变化,一些地区逐渐进入中午热、早晚凉的阶段。每下一次雨,凉意便会更添一分,于是有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说法。

【节气】立秋将至!“咬秋”就在这时!

  02

  贴秋膘尚早,润肺去秋燥

  立秋不仅是重要的节气,还是我国重要的岁时节日。立秋与立春、立夏、立冬并称“四立”,是古时“四时八节”之一。

  立春时有“咬春”,立秋时便有“啃秋”。

  许多地方讲究在立秋这一天吃西瓜或香瓜,称为“啃秋”。清朝张焘在《津门杂记·岁时风俗》写道:“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立秋时暑热尚未消尽,啃一口西瓜等瓜果,不仅清凉解暑,心情也会变得愉悦舒朗。一种说法是,啃秋表达了人们“啃下酷暑,迎接秋爽”的一种美好祈愿;还有一种说法是,在立秋前后吃西瓜“啃秋”,可以不生秋痱子。

  贴秋膘

  中医有言:“夏天过后无病三分虚”,很多人,在立秋这天称量体重发现与立夏时进行对比,轻了不少。于是便有了秋风起“贴秋膘”的习俗!

  在立秋的时候,人们用吃炖肉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在体内既补充了必要的营养如脂肪、蛋白质以及多种微量元素,又起到了增强肌体抵抗能力的作用。同时,料包内的各种中草药的中和,对人体更是起到了祛瘟除湿、平补平泻的疗效。

  随着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传统贴秋膘习俗也应有所改变,要根据个人体质进行调整,对于一些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人群,贴秋膘时更应注意减少脂肪、糖的摄入。

  03

  晒秋庆丰收,早睡防秋乏

  立秋前后,随着瓜果菜蔬渐渐成熟,农人也陆续开始晾晒应季成熟的作物,人称“晒秋”。其实,晒秋并不只在立秋,从农历六月六便开始了,立秋之后渐入高潮。

  在湖南、江西、安徽等地的山区,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农民们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或挂晒果物菜蔬,久而久之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每年立秋时,这些地区还会举行“晒秋节”。晒秋节上,金黄的玉米、红艳的辣椒、绿色的油茶果……五彩斑斓的果实在阳光下光彩照人,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在江西婺源的篁岭古村,晒秋已经成了农家喜庆丰收的“盛典”,“篁岭晒秋”被称为“最美中国符号”之一。把辛勤耕耘的成果展现在天地间,与每一个过往的人分享丰收的喜悦,这是属于农人的幸福,也是这金色季节里最美的风景线。

  立秋末伏过后,人们常会感觉到困倦疲惫、精神不振,这被称为“秋乏”。

  为什么秋高气爽的金秋时节,会出现疲倦的现象呢?

  从生理学角度来讲,“秋乏”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身体在还夏天欠下的“债”。夏天天气炎热,人体大量出汗使水盐代谢失调,胃肠功能减弱,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增加,身体处于过度消耗状态,欠下“夏耗”的债务。到了秋天,气候凉爽宜人,人体出汗减少,机体进入到一个周期性的修整阶段,水盐代谢逐渐恢复平衡,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得以缓解,消化功能也恢复常态。同时,随着天气逐渐转凉,日照时间逐日缩短,夜间容易入睡,且睡眠较沉,清晨醒来后可能仍觉倦乏,还想再睡,这就是产生“秋乏”的原因。

  综合:人民日报、新华社、人民网、天津发布

[责任编辑:王焕君]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在陕西省韩城市的黄河岸边,有一座建在悬崖上的水文站——龙门水文站。西临陕西韩城,东临山西河津,一条钢索缆道牵引在晋陕峡谷间,这是龙门水文站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
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美容美发市场的需求持续增长。五一劳动节之际,记者聚焦美容美发行业,看几位普通劳动者在平凡岗位上如何绽放光彩。
01
据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消息,4月30日至5月5日,上海景观照明开启重大活动模式,营造欢乐祥和节日氛围,向劳动者致敬。据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消息,4月30日至5月5日,上海景观照明开启重大活动模式,营造欢乐祥和节日氛围,向劳动者致敬。
01
当日,在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海域,我国首个建设在高风速海域的海上光伏电站项目——三峡集团东山杏陈180兆瓦海上光伏电站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
30
为迎接“五一”国际劳动节,一场以“我运动我健康”为主题的工地趣味运动会在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的一处中铁二十局市政工程公司项目现场举行。
30
悬泉置遗址景区开园
30
4月29日4时1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9
简牍,取材竹木、记载文字,是纸张发明前中国书籍的主要形式。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4月24日,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简牍工作室工作人员在处理竹简残片。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4月24日,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简牍工作室工作人员在处理竹简残片。
29
当日,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携手北京联合货币兑换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地铁8号线王府井站开通货币兑换服务。王府井站货币兑换店可提供美元、欧元、日元等40余种货币的即时兑换服务,便利境外游客支付需求与本地居民出境金融需要。
29
4月27日23时54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天链二号05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8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