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过破纪录的,没见过纪录被“群殴”的?13人如何共同打破男子万米奥运纪录

2024-08-04 13:42来源: 东方网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见过破纪录的,没见过纪录被“群殴”的?13人如何共同打破男子万米奥运纪录

  8月3日凌晨的法兰西体育场

  上演了被认为是奥运田径史上

  最伟大的一场万米大决战——

  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男子10000米项目中

  乌干达选手切普特盖表现出色

  以26分43秒14的成绩夺得金牌

  打破奥运会纪录的同时

  他也实现了自己在该项目上的“金满贯”

  (集世界纪录、奥运会纪录、

  世锦赛冠军、奥运会冠军于一身)

  最精彩的,是这场比赛

  共13人组成的冲刺集团

  均冲进了“27分大关”——

  这13位万米高手

  均打破了原奥运会纪录

  由埃塞俄比亚选手贝克勒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跑出的

  27分01秒17

见过破纪录的,没见过纪录被“群殴”的?13人如何共同打破男子万米奥运纪录

  ‌

  贝克勒

  贝克勒不仅在男子10000米比赛中创造了这一纪录,‌同时也是5000米和马拉松项目的世界纪录保持者。‌

  奥运会男子10000米赛跑是奥运会田径比赛的重要赛事之一,‌自1912年首次列入奥运会赛项。‌这项赛事要求选手在标准400米跑道上完成25圈,‌是对选手耐力和速度的双重考验。

见过破纪录的,没见过纪录被“群殴”的?13人如何共同打破男子万米奥运纪录

  ▲8月2日,切普特盖在比赛后庆祝。新华社记者 宋彦桦 摄

  促成这场“历史第一万米决战”的有三点:

  选手水平高,天气特别好,

  再有就是最合适的“战术”。

  好天气和好对手,对于好成绩的促成效果毋庸赘言。因为几乎所有的田径项目要出好成绩,这两点都是很重要的条件。而事实上,第三点才是最为关键和难得的。

  要说明这件事,有一个非常合适的案例可以和今晨的奥运会万米赛场拿来一起说——3年前的东京奥运会男子10000米决赛。

  那场万米决赛笔者就在现场,那是在一场大雨之后,温度达到28度,湿度达到80%,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万米比赛事实上整体成绩是非常糟糕的。

  夺标大热门来自乌干达的两名选手,当时已经成为万米世界纪录保持者的切普特盖,和他的年轻同胞基普利,还有一位是充当“兔子”角色的基萨。但在这样极为难受的天气条件下,乌干达代表队所制订的一人突在最前面,打乱其他对手节奏的战术基本上就很难奏效,因为大家速度都带不起来——基萨在做了16圈的“兔子”后下场,作出了很大牺牲,但完全没有起到效果。

  基萨退出比赛时,切普特盖开始处于第一集团靠前的位置,但他似乎想把体力保持在最后几百米冲刺,他显然又想突出重围,又怕最后阶段顶不住,所以最后5圈我们看到众多选手交替领先,没有人有绝对优势,大家处于混战状态。

  切普特盖的犹豫不决,让他最终付出了代价。最后一圈的时候,一直咬住切普特盖的埃塞俄比亚选手开始加速往前,并且三人站位非常有讲究,一人领先,一人卡在偏外道的位置,这让切普特盖和基普利莫跑得非常难受。直到最后一个弯道,两人才如梦初醒,开始猛追。无奈切普特盖和基普利莫并非冲刺能力极强的选手,最后只能目送埃塞俄比亚选手巴雷加冲过终点。

  那场比赛,巴雷加的夺冠成绩仅仅为27:43.22,甚至还没达到东京奥运会万米达标线(为27分28秒)。可见,临场发挥和战术布置成为最后制胜的关键性因素:最后的冠军并非实力傲视群雄,而是埃塞俄比亚队整体战术的成功。“我很高兴今天赢得了奥运银牌,但我对结果真的不满意,因为我来这里是期待赢得金牌的。”切普特盖赛后非常失落。

见过破纪录的,没见过纪录被“群殴”的?13人如何共同打破男子万米奥运纪录

  ▲8月2日,切普特盖(右一)在比赛中。  新华社记者 李明 摄

  再回到今晨的巴黎,依然是切普特盖,比赛大部分时间他都躲在队伍中间,节省体力。但和3年前最大的不同是:

  在还剩2000米时,他就突围到第三的位置,随后时刻观察周围,不给对手有任何“联合阻碍”的战术空间。而最后一圈还没到,他就开始提速,随后将领导保持到了最后。

  “大概16年前,当我看到伟大的贝克勒在北京夺冠时,我的心里就萌生了这个想法,有一天,我要成为奥运冠军。我无法形容这种感觉。我很久以来就想要这个。当我在东京奥运会获得银牌时,我很失望。我就想要赢得10000米的金牌。”职业生涯首夺万米奥运金牌的切普特盖,赛后激动地说。

  发生在切普特盖身上的两个故事,证明了场地万米比赛争夺激烈程度,选手彼此间斗智斗勇,战术和临场发挥往往对于最后成绩发挥决定性作用。3年前的东京,埃塞俄比亚的胜利是集体战术的胜利,而今晨的巴黎,切普特盖用绝对的实力和智慧告诉所有人,同样的错,他不会再犯第二次。

  ‌

  东方网综合自上观新闻、新华社等

 

[责任编辑:许莹莹]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这张老照片拍摄于1942年7月,画面中身着戎装的少年目光如炬、坚定刚毅。新中国成立后,王生转战公安战线与工业建设前沿,先后在无锡市公安局、江苏省公安厅和南京钢铁厂工作。
01
这是7月31日在新疆伊犁特克斯县乔拉克铁热克镇拍摄的麦田(无人机照片)。近日,在位于天山北麓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特克斯县,成熟的小麦迎来收获。近日,在位于天山北麓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特克斯县,成熟的小麦迎来收获。
01
2025年4月22日在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拍摄的弱水河与狼心山风光。新华社记者 马金瑞 摄  2024年7月30日在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拍摄的巴丹吉林沙漠中的湖泊(无人机照片)。
01
7月30日,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夹浦镇长平村一处葡萄基地,党员志愿者、民兵帮助农户排水通渠。今年第8号台风“竹节草”(热带风暴级)的中心已于7月30日凌晨和下午在浙江省舟山市和上海市奉贤区先后登陆。
31
7月26日至30日,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主席杰夫·格林率飞虎队老兵后代及多所飞虎队友谊学校的师生访问湖北。
31
夏日时节,宁夏贺兰山国家森林公园植被茂密,气温适宜,吸引众多游客前来避暑休闲。
31
当日,“长安二千三百里”——雄安古州城遗址考古成果展在位于北京的中国考古博物馆揭幕。当日,“长安二千三百里”——雄安古州城遗址考古成果展在位于北京的中国考古博物馆揭幕。
29
盛夏,内蒙古各地草原迎来最美的季节。盛夏,内蒙古各地草原迎来最美的季节。盛夏,内蒙古各地草原迎来最美的季节。盛夏,内蒙古各地草原迎来最美的季节。盛夏,内蒙古各地草原迎来最美的季节。
30
近日,持续降雨过后,位于宁夏境内的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呈现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近日,持续降雨过后,位于宁夏境内的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呈现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近日,持续降雨过后,位于宁夏境内的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呈现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30
当日,“长安二千三百里”——雄安古州城遗址考古成果展在位于北京的中国考古博物馆揭幕。展览展出了近年来由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在雄安古州城遗址开展考古发掘所取得的一系列重要考古成果,展出相关出土文物百余件,其中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实验室修复的唐代龙首、战汉时期陶量等珍贵文物首次以修复完成状态向公众展示。
29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