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的东京奥运会
天津运动员朱雪莹以56.635分
拿到了自己人生中
第一枚奥运女子蹦床金牌
三年后
今晚18:00预赛、19:50决赛
朱雪莹
将再次向奥运金牌发起冲击
力争卫冕奥运冠军
蹦床是中国队的优势项目之一
自2000年悉尼奥运会蹦床项目正式亮相后
中国运动员表现出色
赢得了36枚奖牌中的14枚
其中包括4枚金牌
但卫冕之路并不容易
迄今为止
只有加拿大选手罗西·麦克伦南
蝉联过奥运会女子蹦床项目的冠军
连续获得2012年伦敦奥运会
和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子蹦床冠军
1998年北京出生
4岁学体操
10岁转项来到天津蹦床队
15岁入选国家队
……
朱雪莹,能否如愿卫冕?
北京姑娘→天津运动员
朱雪莹“被迫”转项蹦床
前屈三周180度、前团三周180度、后屈两周、前屈两周540、后屈两周180、直两周720......东京奥运会比赛的解说员用“稳健、姿态优美”来形容朱雪莹当天的表现,“她就像一只海燕一样,在这么翻飞着,在空中像一根针一样。”
朱雪莹,蹦床运动员。1998年3月2日出生于北京市石景山区。4岁学体操,10岁转项蹦床,十六载的朝夕相处,让朱雪莹深爱着蹦床这项运动,也执着追寻着自己的冠军梦想。
2002年,北京石景山体校,4岁的朱雪莹去找练体操的表哥。进了体操馆,朱雪莹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蹦床。“那是一种跳起来很好玩、给人一种很快乐的感觉。”在蹦床上跳得正欢,她被教练看到,问她要不要也来练习体操。
启蒙教练对朱雪莹的评价是三个“不”:不怕苦、不怕疼、不服输。
朱雪莹也承认,如果别人做得比她好,她就一定要比别人做得更好。
体育运动永远只有一个第一,也永远充满了不可预知的偶然。朱雪莹记得小时候一场自由操比赛,她因为失误整个人趴到了地上。顾不上犹豫和流泪,她从地上跳起来继续往下做,最后成功踩着音乐节奏做完了最后的动作。后来有媒体评价朱雪莹“在赛场上经常能爆发出惊人的能量”,她是十足的比赛型选手。这一点,在她不到10岁的时候,就已经展露无疑。
练习体操到10岁,朱雪莹迎来了她运动员生涯的一次重大选择。因为被查出胯骨骨窝比较浅,存在伤病隐患,她的体操道路意外中止。也许是被朱雪莹和家人的倔强和坚持感动,体校领导辗转帮她推荐到了天津蹦床队。当得知可以转项蹦床时,朱雪莹毫不犹豫地接了下来。
12岁时立志,“我要成为世界冠军!”
2010年,12岁的朱雪莹在自己的QQ空间里写道:“我要成为世界冠军!”
对当时只有10岁的她来说,选择来天津练习蹦床,并不是一个困难的选择。小时候走入体操的大门,正是因为在蹦床上的撒欢跳跃。更重要的是,因为已经夺得过全国少儿体操全能冠军,朱雪莹非常不甘心,想看看自己能在体育道路上走多远。
2010年,12岁的朱雪莹曾在自己的QQ空间里写道:“我要成为世界冠军!”
2013年6月9日,这个日期朱雪莹记得非常清楚。这是她第一天来到国家队报到的日子。国家队蹦床馆内有一面冠军墙,挂着世界冠军的照片和名字。看着这些大哥哥大姐姐的照片,朱雪莹暗自发誓,要把自己的照片挂到这面墙上,成为其中一员。
2014年,朱雪莹初入国际赛场。和小时候抱着毛绒玩具满场跑的快乐不同,踏上职业比赛的场地,她更加专注,对胜利的渴望更加清晰。她在这一年的青少年组比赛中一口气赢下了多项冠军,其中就包括南京青奥会的金牌。
朱雪莹曾说,这是她人生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一枚金牌。有记者追问她,未来还有什么梦想?16岁的朱雪莹直截了当:“当然是奥运冠军!”
2008年奥运会女子蹦床冠军何雯娜(图中)
伤痛和压力
催生超越自我的动力
奖牌、成绩......这些都给予了朱雪莹信心。但在朱雪莹看来,自己遇到的挫折更让她印象深刻。伴随着这些挫折,是她作为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提升与自我的成长。
蹦床这项运动需要极强的控制力和专注力,更适合性格安静的运动员。作为天津体育培养出的优秀运动员,朱雪莹很早就在天津训练,培养她的教练认为,喜欢做手工的朱雪莹,练习蹦床正合适。
2011年,朱雪莹手臂骨折,休息了两个月时间,躺在家里几乎什么都没练。回到队里,一开始康复很困难。13岁的她归队之后有段时间,一午休起床后就想妈妈。手臂功能要恢复,每天要压胳膊,这个过程也很痛苦。
但是朱雪莹在这种折磨中找到一丝安慰。“休息一段时间,错误的技术动作也忘记了,我觉得我自己是不是能够比之前变得更好。”这次受伤算是一个节点,让她的竞技能力获得了一次提升。
2013年刚进国家队的时候,朱雪莹觉得度日如年,心理压力很大。“当时成套动作我最多能翻一个三周,但是看到身边的大姐姐翻两个三周,这个差距是很大的。”能力不够,就想努力追赶。这也成为她自我成长的一个契机。
2015年,朱雪莹从青少年组进入成年组。组别之间的明显差距,让她在这一年都没能出好成绩,自己也暗自着急。2016年年底,朱雪莹参加了在瑞士的世界杯分站赛。原本她只参加双人同步赛,但是因为一名参加个人网上赛的队友受伤,朱雪莹被临时派上场,拿了第二名。同场获得冠军的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双料奥运冠军、加拿大运动员罗西·麦克伦南。这枚意外的银牌让朱雪莹意识到,放在世界的赛场上,自己也是有一定实力的。
这次亚军的经历成为了朱雪莹成长中的一次激励。2017年天津全运会她拿到了女子网上个人项目的银牌,同年的蹦床世界杯西班牙分站赛她拿了女子网上个人金牌,那是朱雪莹第一次拿蹦床项目的个人冠军。
蹦床,极具风险的运动
通常,蹦床运动员可以跳到6~8米高,跳得越高,越容易偏离方向。有时,运动员为了争取更高的腾空时间分,可能用力过猛蹦出界,那个高度就相当于从3楼坠下。这样的经历,朱雪莹也曾体会过。
蹦床,一张由合成纤维编织而成的矩形“床”,床的中心位置有十字标记,运动员利用蹦床的弹性反弹跳起,高度超过8米,从而在空中进行转体、反弹和腾翻等技术动作。
1997年,国际奥委会将蹦床运动列为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2000年的第27届悉尼奥运会,蹦床正式亮相奥运会赛场。
蹦床比赛要完成10个动作,每位选手都可以在比赛过程中调整自己的难度。因而不到最后一个动作做完,没人敢说自己一定能拿冠军。这让每一次蹦床比赛,都充满了巨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也让冠军显得格外诱人。
2023年杭州亚运会蹦床项目女子组决赛,朱雪莹稳定发挥,在完成自己的比赛动作后,下场观战。此时上场的是日本选手佐竹玲奈,只见她在网面上试跳了几次,在蹦向高空下落时,因为失误她的位置发生严重偏移,直接摔出安全区,从蹦床上跌落下来。见到这一幕,朱雪莹咬紧牙关,为受伤的选手捏了一把汗。
赛后,朱雪莹回忆道:“为什么看别人摔了我也会紧张?因为蹦床的风险特别大,最严重的情形是瘫痪。不管是训练还是比赛,我们都需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以更好的状态去较量。我不喜欢因为别人的失误才让自己获得了成功,我觉得这没有意义。”
2019年,在东京有明体操竞技场举办的世界蹦床锦标赛上,朱雪莹由于动作腾空高度超过身体控制范围,摔出了比赛区域。当时,站在场边的中国蹦床队名帅蔡光亮惊出一身冷汗。所幸那一次,朱雪莹只是感到有些腰痛。
两年后,东京奥运会,朱雪莹再次走进有明体操竞技场。重新回到当初失利的地方,朱雪莹必须直面内心的恐惧和障碍。这一次,她深吸一口气,把全部精力专注于比赛的动作当中。朱雪莹说:“我不会在同样的场地摔两次了。上一次是当时的心理不够成熟,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之后的所有比赛,我都会专注于每一个动作完成的过程,不去想结果。”
腾空16秒
人生“网”上、挑战蝉联
蹦床,不只是一起一落这么简单。朱雪莹的终极目标,是显而易见的,“我不会局限于拿完一个奥运冠军,就没有追求了,我还想试试自己的潜力在哪里,能不能拿第二个。”她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在东京奥运会之前,罗西·麦克伦南包揽了两届奥运会的女子蹦床冠军。比起感受到的压力,朱雪莹觉得她自己想赢的欲望更占上风,“作为一名运动员,大多数人的最高追求一定也是奥运冠军。”
东京之行,朱雪莹如愿摘金。而此次的巴黎之战,朱雪莹只有一个心愿,那就是完成卫冕。为了卫冕冠军,朱雪莹一直在尝试突破身体极限。
中国选手朱雪莹(左)与刘灵玲在比赛后庆祝
在比赛时,每一组成套动作,朱雪莹要在空中保持16秒甚至以上。从起跳开始,腾空的状态里只能依靠腰腹发力,核心非常重要。朱雪莹说:“跳得高不见得是腿用多大的力量往上蹬,而是落网的时候能撑住,利用好网子给你的反弹力。”
蹦床比赛的总得分分为四项,技术分、难度分、高度分、位移分,其中高度分是取动作的腾空高度,需要计算从双脚离网到再次接触网面的时长,时长越久,意味着在空中停留的时间越长,也就是蹦得越高。
朱雪莹算了算,现阶段人工手掐秒表和机器数秒的误差大概3秒。“如果我手掐秒表的滞空时长能到19秒的话,我在机器上面掐的腾空时长基本上就是16秒左右,与上个周期相比,我的高度分已经从15秒40提升了半秒左右,基本接近16秒,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突破,在比赛中极少数的情况我也能够达到16秒以上,我的目标是成套高度稳定在16秒这个时长,如果能够做到的话,我除了技术分顶尖之外,高度也能在世界上算顶尖的。”
备战巴黎奥运会,朱雪莹反复研究自己以往的比赛录像,寻找哪怕是提升半秒的突破点。“蹦床动作在起跳阶段时身体越直,绷得越紧,踩网时向上起的力量就越大。但在借助这股力量向前翻或者向后翻时,尤其是向后翻的动作,如果腹肌力量不够,就会塌腰、腿软,之后的动作高度就会越来越低。所以最理想的状态就是直上直下,从头顶开始往上用力。”
巴黎奥运会决战在即,除了努力守住自己的冠军位置,朱雪莹还有一个心愿——去巴黎看看。之前因为集训朱雪莹去过法国。蹦床的训练场地大多地处偏远之地,朱雪莹对法国没留下具有实感的印象。“都说巴黎是个浪漫的城市,还是想看看,巴黎是什么样。”
东京奥运会后
朱雪莹将自己的奥运金牌及领奖服
捐赠给了天津市体育博物馆
以此发扬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
希望这道奥运精神的光芒
可以带领朱雪莹
超越自我、再创辉煌
比赛充满不可预知的偶然
但顽强的体育精神只有必然
天津的家乡父老为你喝彩!
加油!
综合 | 新华社 人民日报 人民网 腾讯视频体育 时尚COSMO 央视体育 嘉人 昌平身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