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岁女子放弃北漂住进养老院:每月2000元包吃包住

2024-08-02 09:50来源: 封面新闻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7月31日,“38岁女子放弃北漂住进养老院”上了热搜,引发全网关注。为何这么年轻就住进了养老院?是否适应养老院的生活?当天,封面新闻记者对话当事人杨杨(化名)。

  此时,距离她回到东北老家开启“养老”模式已经过去三个月,突然登顶热搜,她表示“挺意外的”。杨杨是一名编剧,在北京“漂”了十余年,合租房见证了她彻夜写稿的逐梦时刻,去年8月,一场大病促使她做出改变,转身走进故乡养老院,过上了暂无收入但有人间冷暖的生活。

38岁女子放弃北漂住进养老院:每月2000元包吃包住

  杨杨正在养老院里摘李子

  值得一提的是,住进养老院的年轻人并非杨杨一个。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她所在的养老院住进了一位00后,而在北京、长沙、成都、西安等地,也有“青年养老院”正在营业之中。

  一场大病后的反思:我要回家

  “你知道吗,人生病后的心情,就想离家近一点。”2023年盛夏的北京,杨杨因为心脏不适在医院躺了一个月。在这座多数人都在不停奔跑的大都市里,她在病床上写小说,每天3000字,靠着读者“赞赏”赚取微薄收入,以及缓解日益严重的焦虑。

  十多年前,杨杨在机缘巧合下成为一名编剧,怀揣梦想去北京。在这里,她写下了知名度最高的一部作品——网剧《龙一,你要怎样》。据杨杨介绍,她还兼职当过培训机构文员、民宿“中间商”,以及其他可以补贴收入的副业。

  “北漂很难,编剧这条路也很难,很多时候赚不到钱,没有强大的毅力你没法坚持下去。”

  杨杨此前跟过剧组,时常凌晨三四点才睡,熬夜“肝”稿子成为常态。当病痛袭来,她开始反思。“生病的时候,我想的从来都不是写了多少万字,而是我去过哪一座城市,有没有真正的爱过我自己,真正休息一下?有没有去见见我的朋友,见见我的家人?”

  出院后,杨杨收拾行囊,告别曾经誓要闯出一片天的北京:她需要一个安静、舒缓的地方调养身体。父母已逝,齐齐哈尔农村的老宅无人居住,独身一人的她婉拒姐姐弟弟的同住邀请。“我的身体情况不太适合和他们住在一起,因为需要早睡早起,加上神经衰弱,一点声音都会把我吵醒。”最后,她将目光投向了养老院:老人生活规律,饮食清淡,而且还有护工和医疗团队。

  虽然病愈后积蓄不多,但东北的物价也是出了名的亲民:2000块,就可以在这座占地一千多平、有果树、有养殖场,还有孔雀和梅花鹿的养老院包吃包住一个月。

38岁女子放弃北漂住进养老院:每月2000元包吃包住

  养老院里的梅花鹿

  规律的作息和三餐让杨杨的身体逐渐恢复,同时,也让她在大城市里高高拎起的心缓缓落地。“北京有梦想,但这里的生活更有性价比,拥有了一个向阳的、独立的房间。”

  与老人同住收获大:学习他们的豁达

  在养老院的主流客户眼中,38岁的杨杨还是个孩子。“养老院(的入住人)以老年人为主,有八九十岁的,还有个102岁的,他们都喜欢年轻人。”杨杨所在的某养老院院长,今年76岁的张义告诉封面新闻记者。

  初来的杨杨当然引起了大家的关注,除了日常的关心问候,还有长辈对晚辈的各种投食:水果、点心,以及老人亲属带来的特产。这里温暖,却依然留有边界感,老人们对她说,“你看你这么年轻住在养老院,可是我不想问你,你一定有你的原因。”这种分寸感让杨杨得到放松。同时,与老人相处的过程中,杨杨有另外一种收获。

  “住我对门的老人有一次凌晨三点半爬起来洗碗,把我吵醒,我倚在门框上问他,‘你知道现在几点了吗?’,他说‘我睡不着’。他笑了,我也笑了。我知道他很难受,因为他以前是个体育老师,现在却睡不着,而且行动不便。于是我说,‘那你以后白天别睡觉,晚上多睡会儿’”。

  当杨杨不再和老人争辩,而是试着去理解,她急躁的脾气慢慢缓和下来。虽然手里余额已不够支撑半年房费,但作为一个编剧,只要有网络和电脑,她便能再返职场。和在北京躺在病床上还要码字时比起来,现在的杨杨已经乐观太多。“何况,我现在的身体不允许我焦虑,只要身体好、开心,我觉得比什么都重要,而且就算真的到了很困难的那一步,我还有亲人。这就是和老人在一起,我学会的豁达。”

  杨杨把养老院当成了一个疗养院,她在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上标注:计划拍摄100位老年人真实的生活状态,无偿为老人写回忆录。而她现在也确实在着手做这件事。“我想成为一名作家,写这些并且发出来,就是想让大家看看真实的老人群体是什么样的,这个是我目前以及未来几个月想做的事情。”

  现在,杨杨已不是养老院唯一一个年轻人,不久前养老院来了个00后。“这是个备考的学生,看到杨杨发的视频后来的,为了考研。养老院房间根据朝向和面积不同,收费不一样,学生没什么钱,他选的1700 的(房型),但我只收了1500。”张义说。

  “青年养老院”背后:我们都需要休息

  如果说养老院的杨杨和00后学生是“入住个例”,那开在城市郊区或乡村的各类“青年养老院”则是年轻人的另一种主动选择。记者搜索北京、长沙、成都、西安等地,均有青年养老院在营业,场地大多设置在郊区,以周租或月租为主。

  位于云南西双版纳的一家青年养老院在社交平台上热度颇高,薛佳凝也曾在此打卡。老板路先生是一名92年的环球旅行爱好者,半年前和朋友合作开启这家青年养老院。他告诉封面新闻记者:我们只接收45岁以下、不带孩子的客人。

38岁女子放弃北漂住进养老院:每月2000元包吃包住

  路先生(右二)和朋友们的合照

  “来我们这里大多数都是辞职或自由职业的年轻人,他们过来休息一段时间,然后重新出发。”这里的房费不含餐饮,共有10个房间对外出租,周租800元左右,月租则从1600-2200元不等,需要提前预定。路先生告诉封面新闻记者。

  与传统的养老院不同,记者询问了成都另外两家“青年养老院”,得到的答案几乎一致:这个面对年轻人开放的院落,并不能完全满足入住者的食宿、医疗、生活等需求,通常情况下,“青年养老院”更像是一个平价版的青年民宿:提供住宿,组织活动,供年轻人短暂休憩。

  “对于在城市里打拼累了,想要短暂休息的年轻人来说很有吸引力,所以现在到处都有人在开青年养老院。但做这行根本不赚钱,因为你的目标群体本质上就不是为了消费。”路先生说。

  当青年住进养老院,杨杨对此表示理解。“大城市是很累,不过那里有梦想,就像我现在还是很怀念北京,虽然不知道自己是否还会回去。我觉得,年轻人也需要停下来休息,而且,生命也是有很多可能性的。”

  (受访者供图)

  封面新闻记者 刘叶

[责任编辑:季爽]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当地时间2025年7月11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西夏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60项。
12
10日中午12时40分,该基地剖腹诞生了第一头克隆牦牛,体重33.5公斤。这头新出生的克隆牛犊个头比正常新生牛犊较大,全身通黑,能够正常行走,目前身体状况良好。
12
入夏以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旅游市场持续火热。新华社记者 伍志尊 摄  7月8日,游客在恩施土家女儿城景区体验民族服饰。
12
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宣恩县城是一座“景城一体·主客共享”的国家4A级景区,穿城而过的贡水河两岸夜景远近闻名。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宣恩县城是一座“景城一体·主客共享”的国家4A级景区,穿城而过的贡水河两岸夜景远近闻名。
11
青岛老龙湾海域,船艇列队参加海上巡游活动(7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青岛小麦岛附近海域,市民和游客乘坐帆船参加海上巡游活动(7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
11
近日,沈阳迎来持续高温天气。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  7月10日,在沈阳中街,游人从冷饮宣传海报前经过。近日,沈阳迎来持续高温天气。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
11
7月9日,在北京航天城,神舟十九号航天员蔡旭哲(中)、宋令东(右)、王浩泽在记者见面会上敬礼致意。新华社记者 厉彦辰 摄  作为我国首位执行出舱任务的“90后”航天员,宋令东感慨:“打开舱门那一刻,就是圆梦时刻。
10
7月9日,救援人员在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福宝镇西河街附近转移受灾群众。受强降雨影响,四川省泸州市部分地区受灾,当地迅速开展救援行动。受强降雨影响,四川省泸州市部分地区受灾,当地迅速开展救援行动。
10
这是7月9日在国家铁道试验中心展区拍摄的国内首辆超导电动高速磁浮样车。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pagebreak  这是7月9日在国家铁道试验中心展区拍摄的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
10
7月8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办的《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展览分为八个部分,展出1525张照片、3237件文物,全面回顾抗战烽火、峥嵘岁月。
09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