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伞伞,白杆杆
吃完一起躺板板”
这句话可真不是瞎说的
紧急提醒
误食有毒的蘑菇
轻则中毒,重则致命
千万别做“菇勇者”
随着气温上升、雨水增多,各类野生菌进入了生长旺盛期,因误采误食野生毒蘑菇中毒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近日,三门县人民医院急诊抢救室就接诊了一对因出游误食毒蘑菇而中毒的夫妻。
患者入院后,脸色苍白,身体僵硬
据了解,夫妻两人都为云南人,爱食各种野生菌,看到路边有野生菌生长,便采集食用,没想到因此中了毒。“夫妻两人食用蘑菇后,感到恶心、呕吐、腹泻,随即出现了手麻,意识到可能是食菌中毒,便来这就诊。”三门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医师陈伟波说。
据悉,每年6至9月是蘑菇生长高峰期,也是毒蘑菇中毒高发期,毒蘑菇毒素成分各异,中毒后出现的症状也不相同,常见的可分为胃肠炎型、急性肝损害型、急性肾衰竭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横纹肌溶解型、光敏皮炎型7种类型。
中毒后,轻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及视力模糊、精神亢奋、错乱、幻觉等精神症状,严重的可出现溶血、肝脏和肾脏损害,甚至导致死亡。
“毒蘑菇种类繁多,鉴别时需具备专业知识,借助专业的设备,普通人难以准确鉴别有毒和无毒蘑菇。毒蘑菇中毒症状复杂,治疗尚无明确的特效解毒剂,因此预防中毒的最佳方法,就是不随意采食野生蘑菇。”陈伟波说。
注意
以下这几种“鉴毒”方法
都!不!靠!谱!
↓↓↓
1.鲜艳的蘑菇有毒,颜色普通的蘑菇没毒?
错!根据颜色与形状不能简单区别蘑菇是否有毒,比如褶孔牛肝菌是颜色鲜艳的食用菌,灰白色的灰花纹鹅膏菌是毒蘑菇。
2.长在潮湿处或家禽粪便上的蘑菇有毒,长在松树下等清洁地方的蘑菇无毒?
错!干净的树下一样可以长毒蘑菇,比如鹅膏、口蘑、红菇中一些有毒种类也可以长在松树中。
3.蘑菇跟银器、生姜、大米、生葱一起煮,液体变黑有毒,颜色不变则无毒?
错!“银针验毒”是小说和电视情节,可以验砷化物(比如砒霜)、硫化物,但蘑菇毒素多为生物碱,不能与银器发生化学反应,不能产生颜色变化。
4.有分泌物或受伤变色的蘑菇有毒?
错!有不少毒蘑菇受伤后,不分泌乳汁,也不变色。而有的食用菌,比如多汁乳菇,可以分泌液体并变色。
5.被虫叮咬过的蘑菇没有毒?
错!许多剧毒的鹅膏成熟后同样会生蛆、生虫。
6.表面粗糙、突起,菌柄有环或有菌托的是有毒的?
错!许多毒蘑菇看起来很普通,比如剧毒的毒粉褶蕈。
7.毒蘑菇煮熟就没有毒了?
错!毒蘑菇毒素毒性稳定且耐热,一般烹调方法根本无法破坏,加入其它的佐料,比如大蒜、生姜等,也不能破坏毒素。
8.以前年年在这棵树上采蘑菇都没有毒,这次也没有问题?
错!曾经有一家四口人全部食用蘑菇中毒,就因为他们年年在同一棵树采同一种蘑菇,没有出现问题,但是偏偏有一年可能受环境变化的影响,蘑菇出现了毒素,造成这一意外。
万一不慎误食毒蘑菇
该如何应对
↓↓↓
1、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前往医院治疗;
2、采用简易的方法进行催吐、导泻:如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用汤勺等硬质东西或用手指(最好用布包着指头)刺激咽部,促使呕吐,排除体内未被吸收的残菌,减少毒素吸收;
3、患者饮用少量盐糖水,补充体液,防止反复呕吐导致的脱水、休克;
4、已昏迷的患者,不要强行灌水,以防止窒息,并为患者加盖毛毯保暖;
5、保留中毒患者食用的剩余蘑菇,供专业人员救治参考;
6、共同食用相同蘑菇的人员,无论是否发病,应立即到医院进行检查;
7、对于具有6小时以上潜伏期的中毒患者,需及时送至医院进行治疗。
最后请大家切记
不采、不买、不食野生蘑菇
是预防蘑菇中毒
最安全、最有效的办法
转发提醒更多人
综合:掌上三门、央视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