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地展现文化遗产魅力

2024-07-25 09:24来源: 人民日报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梅娇寅

  如何让大众对文化遗产产生更生动具象的认知,提升游览的趣味性、艺术性?这给艺术创作者带来了新课题。

  “舞态良渚”是舞蹈工作者2018年发起的良渚申遗社区艺术教育项目,历时6年,共创作7部沉浸式作品,包括《良渚符号》《良渚之赋》《丰收乐舞》《瑶山雅集》《莫角山雅集》《博物院雅集》《大屋顶雅集》。

  以作品《良渚符号》为例。创作者从文物符号解读入手,选取良渚博物院最具代表性的陶罐及其刻画符号,提炼其中的文化元素,以双人舞、三人舞和群舞方式来表达。

  除了舞蹈动作的编创,与文化遗址环境交融的场景设计也是增强互动体验的要素。作品《丰收乐舞》选取良渚遗址中埋藏炭化稻谷的池中寺粮仓遗址及其周边的稻田区域,融合舞蹈、音乐、装置艺术,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维度设计场景路线和互动方式,营造沉浸式、趣味性的体验。

  我们还将提炼的文化元素转化为创意课程。在学校、博物院、艺术中心、社区活动中心等地开展,这些课程尤其受到孩子们和家长们的欢迎。一位良渚文化村社区的妈妈说:“以前‘良渚’对我来说就是一个名字,但经过这段时间和孩子一起参与活动,‘良渚’已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通过舞蹈呈现,文化遗址的概念走出了物理空间,走进日常生活。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专家在对良渚遗址地进行评估时,对该项目促进文化遗产融入当地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构建古老文明与现代生活和谐共生的文化氛围做出了高度评价。

  良渚遗址与大地湾遗址分别为新石器时代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最重要的大型聚落遗址。近日,我们参与《天水之门》4D电影的拍摄,以大地湾遗址的出土文物及考古场景为创作题材,从大地湾遗址出土的彩陶文化、文字符号及宫殿式建筑中获取素材和灵感。拍摄过程中,根据考古报告中的数据,我们复原搭建了中国最早的原始宫殿建筑场景。舞者们手持绳纹陶鼓,围着篝火载歌载舞穿梭于“宫殿”之间,将折叠的文明时空打开,铺陈在观众眼前。影片用舞蹈语言打开“天水之门”,成为表现文化遗产的创新尝试。

  艺术创作为文化遗址的多元阐释开辟了新的空间。这样的实践仍在继续。

  (作者为“舞态良渚”项目负责人)

[责任编辑: 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5月20日19时5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3B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1
小满节气将至,各地农民抢抓农时开展农业生产,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小满节气将至,各地农民抢抓农时开展农业生产,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小满节气将至,各地农民抢抓农时开展农业生产,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21
近年来,河南省洛阳市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不断打造文旅新业态与消费新场景,吸引八方游客前来感受古都洛阳的独特魅力。近年来,河南省洛阳市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不断打造文旅新业态与消费新场景,吸引八方游客前来感受古都洛阳的独特魅力。
21
近年来,上海持续推进重点公共文化场馆建设,通过重大文化设施的辐射带动作用,打造了一批具有“海派”特色的文化新地标。
20
当日,由雄安高速铁路有限公司建设、中铁十四局承建的津潍高铁津沽海河隧道超大直径盾构机“津城一号”顺利穿越海河,累计掘进里程超5000米。当日,由雄安高速铁路有限公司建设、中铁十四局承建的津潍高铁津沽海河隧道超大直径盾构机“津城一号”顺利穿越海河,累计掘进里程超5000米。
20
当日是第15个“中国旅游日”,15时33分,满载460名游客的2025年“京和号”首趟旅游专列从北京丰台站鸣笛启程,开启为期19天的新疆南北疆深度环游之旅。当日是第15个“中国旅游日”,15时33分,满载460名游客的2025年“京和号”首趟旅游专列从北京丰台站鸣笛启程,开启为期19天的新疆南北疆深度环游之旅。
20
西十高铁西起陕西省西安市,向东南穿越秦岭山脉,途经商洛市,终点为湖北省十堰市,正线全长255.76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西十高铁西起陕西省西安市,向东南穿越秦岭山脉,途经商洛市,终点为湖北省十堰市,正线全长255.76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
19
5月18日上午,大熊猫“兴兴”和“靓靓”结束11年的旅马生活,启程回中国。当日清晨,大批当地民众自发聚集到马来西亚国家动物园与机场周边,与大熊猫依依惜别。当日清晨,大批当地民众自发聚集到马来西亚国家动物园与机场周边,与大熊猫依依惜别。
19
5月18日,河北唐山南堡盐场的工人将收获的春盐装船(无人机照片)。近日,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南堡盐场的35万亩盐田迎来春盐收获期,工人利用晴好天气加紧收获,盐田里处处繁忙景象。
19
近年来,山西省太原市依托文物资源优势,将博物馆作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突破口,倾力建设凸显地方文化特色的“博物馆之城”,不断探索“博物馆+”融合发展路径,通过把考古现场“搬”进展厅、场景复原、多媒体展示等手段,让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文物魅力。
18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