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好孩子的“小钱包”——“透视‘防沉迷’”系列报道

2024-07-23 10:01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你身边是否有这样花钱大手大脚的孩子?花几千元买游戏装备、给主播大额打赏、热衷于在各大平台充值买会员……一些家长叫苦:“孩子沉迷网络,让我们花钱又操心。”

  未成年人网上过度消费,往往同网络沉迷有关。因为沉迷,孩子被掏空“钱包”甚至诱发犯罪。未成年人网络消费应当如何规范?怎样培养未成年人的理性消费意识?

管好孩子的“小钱包”——“透视‘防沉迷’”系列报道

  沉迷网络大额消费

  家住河北沧州的宋翔每年春节都会给儿子存一笔压岁钱。不久前,他听说将存款转成定期能享受更高利息,便去银行办理。可当柜员提醒宋翔核实一下余额时,他惊讶得说不出话来——账户只剩18元。查询消费记录,这笔钱被用作游戏充值了。

  面对宋翔盘问,上初中的儿子坦承,班里好几个同学都在玩一款游戏。打通关,必须买装备。虽然压岁钱账户身份信息是宋翔的,但孩子知道支付密码,单是今年上半年就花掉12000多元。宋翔打开这款游戏,扑面一股浓浓武侠风,玩家在擂台上比武,胜者晋级、败者淘汰,“装备”越多,胜算越大。

  网络游戏已成为未成年人最普遍的娱乐活动之一。在北京市委网信办、团市委指导下,腾讯“企鹅有调”发布的《青少年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2024)》显示,青少年上网活动中学习占比最高,为47.8%,玩游戏则居第二位,占比35.7%。记者在消费者服务平台“黑猫投诉”中搜索“未成年人充值”,显示出44000多条投诉记录。其中绝大多数与网游有关,涉及金额从几百元到数万元不等。

  除了网络游戏,直播打赏问题也不容小觑。辽宁大连一名初中生向主播打赏“跑车”“飞机”“嘉年华”等礼品,不到一周时间,从父亲工资卡中划走18万余元;四川宜宾一名未成年人用绑定家长银行卡的账号打赏多名主播,充值112次,花费3万余元……

  随着未成年人因沉迷网络进行巨额消费的案例不断增多,申诉未成年人网络消费退款的诉讼案件近年频发。据了解,2021年6月至2024年5月,北京互联网法院共受理涉未成年人民事案件597件,其中,网络服务合同纠纷案件407件,未成年人网络充值消费引发的纠纷屡见不鲜。

  北京互联网法院副院长赵瑞罡介绍,这些案件中,未成年人8岁以下的占比11%,8至16岁占比77.3%,16岁以上占比11.7%,最小的当事人仅为4岁;游戏充值类案件最高标的额为64万余元,充值打赏类纠纷的平均标的额超过8万元,最高标的额竟达310万元。

  “部分低幼类游戏暗藏高消费项目,并采用满赠、盲盒等模式诱导高额充值。同时,有的网络平台将打赏与社交进行绑定,诱导用户大额消费,向未成年人传递不良交友观念。”赵瑞罡说。

  商家违规逐利是要因

  为什么孩子容易沉迷网络,不惜高价为此买单?

  专家表示,相较于线下消费,网络消费具有交易环境虚拟化、交易空间跨地域等特点。由于对金钱缺乏具体概念,在部分未成年人眼里,网络账户只是一串数字,因而容易出现过度消费问题。

  记者采访中发现,不少未成年人以为游戏币、打赏币不是钱,加之自控能力弱,在诱导面前会不计后果地消费。比如,陕西西安的杨女士发现女儿为一款游戏充值了600元,面对她的批评,女儿竟辩解网上花的钱不是“真钱”。

  有些商家正是利用未成年人这种心理,不惜违反法律法规或以打擦边球的方式,诱导沉迷,牟取暴利。

  近日,北京互联网法院披露了一起案件。该案中,不满10岁的原告在30多天时间里通过母亲账户充值10多万元,用于购买游戏中的道具、皮肤等。法官认为,游戏平台虽接入了未成年人网络游戏实名认证系统,但在识别玩家为未成年人后,不仅没对未成年人身份信息进行锁定,还提示可以通过“编辑身份信息”方式修改实名认证信息,为未成年人假冒成年人信息、逃避监管提供可能。

  法院最终认定,游戏平台未尽到要求并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验证未成年人用户以真实身份信息注册、登录的义务,判决游戏公司退还部分充值款项。

  记者调查发现,有一些孩子之所以大额充值,既是为了升级游戏“段位”,也有获利的诱导。角色、皮肤、装备、级别……在游戏世界里,它们都是虚拟资产,存在大量买卖交易。

  “账号100元起,咨询客服有优惠。”打开某网店主页,记者看到各种售卖“二手”游戏账号和装备的链接。“下单了一个2万元的账号,各位兄弟等后续”“V10只要几千块,有这么便宜吗?”“花了2万买了500皮肤”……单是一个链接下方,记者就看到1万多条交易评论。这种网络游戏背后的“商业游戏”,进一步助长了未成年人沉迷程度,也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带来隐患。

  “不论是从媒体报道、各地消委会接到的投诉还是司法机关接手的纠纷、诉讼来看,都存在个别网络游戏服务提供商对网络‘防沉迷’工作心存侥幸、搞变通现象,还有大量监护人对个人身份信息保管不善甚至主动为未成年人提供成年人身份信息,破坏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情况。这些问题最终把矛盾集中在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消费管理上。”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黄澄清表示。

  防治体系渐趋完备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切实做好“防沉迷”工作,有关部门相继出台《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关于规范网络直播打赏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意见》《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等规定,敦促互联网平台构建起较为先进的“防沉迷”技术系统,未成年人“防沉迷”工作取得不少成效。

  《2023中国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进展报告》显示,未成年人游戏消费量进一步降低,28.86%的未成年游戏用户消费减少;《第5次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也指出,随着游戏行业未成年人“防沉迷”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未成年人沉迷游戏问题得到有效改善,超六成未成年人认为,当前限制游戏时长的管理方式让自己或同学玩游戏的时间明显减少。

  针对未成年人因网络沉迷产生的过度消费行为,多家平台推出限制措施。比如,一些直播平台建立“事前预防、事中拦截、事后核实退款”机制,一方面封禁涉及诱导未成年人充值、打赏的账号,另一方面,当疑似未成年用户进行直播打赏时,自动弹窗提醒,要求人脸验证,用户如拒绝或被认证为未成年人,账号打赏消费将被拦截并禁止支付。

  不久前,腾讯游戏发布2024年暑期未成年人限玩日历,将假期分为“禁玩日”和“解禁日”,每周五、周六和周日20时至21时,未成年用户可以玩1小时游戏,其余时间均不能玩。同时,开展“2024暑期未成年人保护专项行动”,针对孩子冒用家长等成年人账号问题,进一步升级人脸识别精准度,严防未成年人以成年人身份登录游戏系统。

  渐趋完备的防治体系为未成年人设置起“防护网”,如何让这张网发挥最大效用?业内人士认为,目前的“防沉迷”措施主要聚焦对未成年人使用时间和消费额度限制,在正面引导方面还需加大力度。下一步,应从网络素养教育入手,培养未成年人科学适度用网和理性消费观念,尤其是提高未成年人自我“防沉迷”意识,为其健康成长提供更加有效的正面引导。

  “我们要理性看待青少年沉迷网络现象,不要将其标签化、污名化,坚持特殊保护和优先保护未成年人原则,从完善法律、革新技术和提高素养等多层面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组织所所长郭开元说。(卢泽华)

[责任编辑: 赵希 ]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当日,“长安二千三百里”——雄安古州城遗址考古成果展在位于北京的中国考古博物馆揭幕。展览展出了近年来由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在雄安古州城遗址开展考古发掘所取得的一系列重要考古成果,展出相关出土文物百余件,其中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实验室修复的唐代龙首、战汉时期陶量等珍贵文物首次以修复完成状态向公众展示。
29
当日,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驻北京办事处主办的“三个中心 一个高地——服务国家战略赋能香港未来”主题展览在乌鲁木齐开幕。
29
夜空上演火星伴月,微微泛红的火星与一弯蛾眉月近距离相伴。
29
7月27日18时03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5组卫星发射升空。新华社发(王亚鹏 摄)  7月27日18时03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5组卫星发射升空。
28
近日,受上游降雨影响,黄河晋陕峡谷水量大涨,位于山西吉县和陕西宜川县交界的壶口瀑布迎来伏汛,主副瀑布连成一线。近日,受上游降雨影响,黄河晋陕峡谷水量大涨,位于山西吉县和陕西宜川县交界的壶口瀑布迎来伏汛,主副瀑布连成一线。
28
夏日里,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红柳湾镇加尔乌宗村牧民们赶着骆驼,从戈壁滩春季牧场转场到祁连山区的夏季牧场,让骆驼更好生长的同时也让牧场环境得到休养生息。夏日里,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红柳湾镇加尔乌宗村牧民们赶着骆驼,从戈壁滩春季牧场转场到祁连山区的夏季牧场,让骆驼更好生长的同时也让牧场环境得到休养生息。
28
这是7月26日拍摄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开幕式现场。本届大会以“智能时代 同球共济”为主题,包括会议论坛、展览展示、赛事评奖、应用体验、创新孵化等五大板块。
27
当日,贵州榕江举行主题为“感恩重启·贵州超力量”的超级星期六活动,球星巴乔、卡洛斯现场助阵,助力“村超”重燃赛事,正式回归。当日,贵州榕江举行主题为“感恩重启·贵州超力量”的超级星期六活动,球星巴乔、卡洛斯现场助阵,助力“村超”重燃赛事,正式回归。
27
26日,2025年游泳世锦赛跳水项目迎来首个比赛日。7月26日,冠军中国队选手陈艺文、陈芋汐、程子龙、曹缘(从左至右)在颁奖仪式后合影。
27
近年来,作为民营经济重镇的福建省泉州市,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产业提质增效,为传统产业升级提供可持续支撑,实现“制造”向“智造”转型,激活民企发展新动能。
26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