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住1.2%土地 就能阻止“第六次生物大灭绝”

2024-07-19 09:30来源: 科技日报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保护1.22%的土地将有助于拯救最濒危的物种免于灭绝。

  图片来源:《科学前沿》

  【今日视点】

  ◎记者 张梦然

  在《科学前沿》近期发表的一篇创新性文章中,全球科学家联合展示了如何通过保护地球表面的一小部分,来保护地球的生物多样性。这项计划经济实惠且可行,将使人们能够保护最濒危的物种免于灭绝,为地球上的野生动植物提供保障。

  地球上大多数稀有物种要么分布范围非常狭窄,要么密度非常低,或者两者兼而有之。研究团队此次聚焦于对稀有物种的分析,进而发现:如果人们能保住大约1.2%的地球表面,就可能阻止地球“第六次生物大灭绝”。

  地球已历经5次“生物大灭绝”

  地球生命已历经5次由极端自然现象引起的生物大规模灭绝事件。2022年初,许多专家发出警告:第六次大灭绝危机可能正在发生。

  而这一次,完全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

  美国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和法国巴黎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生物学家曾在《生物学评论》杂志上发表研究报告,对这一持续灭绝事件的证据进行了全面评估。研究指出,物种灭绝率的急剧增加和许多动植物种群数量的下降,是有据可查的。据估计,自1500年以来,地球可能已经失去了其200万种已知物种的7.5%—13%,即惊人的15万—26万种物种。

  不幸的是,随着“科学否认”在现代社会的一系列问题上站稳脚跟,很多人否认第六次灭绝发生的可能;还有人将其视为一种新的自然进化轨迹;一些人甚至偏激地认为,生物多样性的定义应符合人类的利益。

  但利益由谁来定义?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教授罗伯特·考伊强调说:“人类是唯一能够大规模操纵生物圈的物种。相比其它动物,我们也是唯一能对未来和地球生物多样性有意识作出选择的物种。”

  为应对危机,各种保护举措已开始并取得了成功。但这些举措并不能涵盖所有物种,似乎也很难扭转物种灭绝的总体趋势。

  识别出最关键“保护要务区”

  为了实现保护目标,2018—2023年期间,又有12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得到保护。但这些新的保护区是否有效地保护了关键生物多样性?

  科学家首先利用6层全球生物多样性数据,绘制了一份覆盖范围广阔的地图。通过将这些层数据、现有保护区地图以及部分土地覆盖分析相结合,再利用卫星图像识别稀有和濒危物种的剩余栖息地,科学家第一次识别出目前最关键、未受保护的生物多样性区域。

  他们将这些区域称为“保护要务区”。这份全球蓝图则可以帮助各个国家和地区在更局部的层面上规划保护工作。

  “保护要务区”包括16825个地点,覆盖约1.64亿公顷土地。是4700多种濒危物种的家园。这些物种位于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但又受到威胁的生态系统中,不仅包括依赖大型完整栖息地的哺乳动物和鸟类,如菲律宾的塔玛拉和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的西里伯斯冠猕猴,还包括分布范围有限的两栖动物和珍稀植物物种。

  这些“保护要务区”,其实非常接近目前已在受保护的区域,这意味着它们很容易被纳入现有保护区,或较容易找到其他保护濒危物种的方法。如果得到充分保护,可防止目前能预测到的所有灭绝事件。

  为后代留下充满活力的地球

  科学家没有忽略计算这种保护的成本。他们利用14年来数百个土地保护项目的数据,并考虑到所征用土地的类型和数量以及特定国家的经济因素,建立了成本估算模型。这些数字是近似值,因为存在多种土地购买或长期租赁方案(每种方案的成本不同)。原住民、对“保护要务区”具有管辖权的社区和其他民间社会成员,需共同决定哪种方案最适合。

  研究估计,在未来5年内,保护热带地区的“保护要务区”每年将花费约340亿美元。这不到美国GDP的0.2%,不到全球化石燃料行业年度补贴的9%,也只是采矿和农林业每年收入的一小部分。

  保护野生动植物也是遏制和扭转气候危机的关键。保护生物多样性意味着保护地球的森林覆盖率。森林是碳汇:通过保护富含碳、野生动植物丰富的森林地区,既保护了濒危物种,也保护了人类。

  正如项目团队科学家所言:人们将为子孙后代留下什么?最重要的是:一个健康、充满活力的地球。

[责任编辑: 武玥彤 ]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国庆、中秋将至,各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喜迎“双节”。国庆、中秋将至,各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喜迎“双节”。国庆、中秋将至,各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喜迎“双节”。
30
9月29日11时0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三十号卫星01、02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新华社发(杨熙 摄)  9月29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三十号卫星01、02星发射升空。
30
时逢北京故宫博物院百年华诞,宁寿宫花园第一、二进院落将于9月30日起向观众开放。宁寿宫花园又称“乾隆花园”,位于紫禁城宁寿宫区(今北京故宫博物院珍宝馆)西北隅,是乾隆皇帝为晚年生活构建的理想居所。
30
经过三年多建设,新的世界第一高桥——贵州花江峡谷大桥于9月28日正式建成通车。
29
青海湟中“银铜器制作及鎏金技艺”已有上百年历史,2011年,该技艺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9
近日,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境内的大兴安岭西坡地区秋意正浓。
29
当晚,“世纪璀璨——无人机灯光秀”表演在上海世纪公园举行,1000架无人机在世纪公园镜天湖上空组成“国庆快乐”“盛世华诞 家国同庆”“浦东欢迎您”等字样和玉兰、荷花、梅花等花卉图案,在国庆假期即将到来之际,为市民游客献上一场视觉盛宴。
28
9月27日拍摄的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五角枫生态旅游景区秋景(无人机照片)。近日,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五角枫生态旅游景区秋意渐浓,景美如画。近日,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五角枫生态旅游景区秋意渐浓,景美如画。
28
9月27日,京哈高速公路绥中(冀辽界)至盘锦段改扩建工程项目通车。9月27日,京哈高速公路绥中(冀辽界)至盘锦段改扩建工程项目通车。9月27日,京哈高速公路绥中(冀辽界)至盘锦段改扩建工程项目通车。
28
9月26日,“2026届上海高校毕业生秋季校园招聘会暨长三角联合招聘会”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举行。
27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