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我国正式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
(7月16日至8月15日)
据水利部预测
今年的“七下八上”
暴雨洪水等极端突发事件
或将趋多、趋广、趋频、趋强
至灾影响不容小觑
雨!这些地方是强降雨核心区域
今起三天,位于副热带高压边缘的四川盆地以及河南东部、山东南部、苏皖北部交界一带是强降雨的核心区域,暴雨、大暴雨来袭,局地甚至有特大暴雨!
中央气象台7月16日10时继续发布暴雨橙色预警
预计7月16日14时至17日14时,河南中南部、山东中南部、江苏北部、安徽北部以及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四川盆地西部等地部分地区有暴雨到大暴雨,其中,河南东南部、安徽北部等局地有特大暴雨(250~300毫米);此外,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西北部以及广西南部沿海、广东南部沿海、海南岛北部和东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雨或暴雨;上述地区伴有短时强降水(最大小时降水量30~60毫米,局地可超过100毫米),局地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七下八上”究竟是啥?
不是“七上八下”
而是“七下八上”
是的,你没看错!是“七下八上”而非“七上八下”。
气象上,“七下八上”一般是指每年的7月下旬到8月上旬,我国华北、东北地区降水最为集中的一段时期,它还有个学名“华北雨季”。
按照雨季防汛标准,有时候“七下八上”的“在岗”时间也可以延伸为7月中旬后半段到8月中旬后半段,大约一个月。
狂刷“KPI”:
一个月雨量可达全年1/3
“七下八上”短短一个月左右,北方地区降雨量会占到一年雨量的三分之一左右。需要注意的是,北方对于暴雨的承载能力比南方稍弱,所以这一时期尤其需要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准备。
“七下八上”的成因是什么?
从古说起:
从水利史看“七下八上”成因
1928年成书的《顺直河道改善建议案》重申了北方地区“七下八上”时段,认为“风到雨来”集中降雨的现象,正是南来的暖湿气流与太行山前冷空气交互碰撞的结果,而植树造林、水土保持只能吸收雨量、保持水土、减缓水势,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大的水灾。
图为《顺直河道改善建议案》
背后成因:
“七下八上”的幕后大“Boss”是谁
“七下八上”会带来哪些危害?
极端天气:
在“七下八上”期间愈加多发频发
从日降水量突破同期历史极值站点数可以看出,近年来,在“七下八上”期间,突破历史极值的站点数大幅增加,极端天气多发频发态势愈加明显。
多种灾害:
这些灾害风险你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