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上午,《黄岩岛海域生态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外发布。这份由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等5家单位共同编制的报告显示,目前黄岩岛海域环境质量优,黄岩岛珊瑚礁生态系统健康,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可以为南海造礁石珊瑚及相关物种提供重要栖息地和庇护所。
△报告发布现场
△黄岩岛海域环境质量优,黄岩岛珊瑚礁生态系统健康
在有关部门及科研机构长期科学调查基础上,2024年5月至6月,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生态环境部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生态环境部珠江南海局监测与科研中心等单位成立专业化调查队,系统开展了黄岩岛海域生态环境状况现场调查,调查内容涵盖海水水质、沉积物质量、生物质量、海洋垃圾,以及珊瑚群落、礁栖鱼类和典型生物类群等,累计获取各类样品600余份,调查影像资料 289GB。
本次调查对历年来的黄岩岛海域相关科考调查和研究成果、卫星遥感调查结果等进行综合分析评估,是对黄岩岛海域生态环境的一次“全面体检”。
四个新发现
《报告》发布现场,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林奎介绍,本次调查有四个新发现:实证黄岩岛及周边海域海水、沉积物和鱼类体内均未检出氰化物;调查给出黄岩岛海域海漂垃圾污染水平,其平均密度与国际上其他离岸海域相比处于较低水平;基于带状断面录像法调查记录与分析了黄岩岛礁栖鱼类的状况;定量调查分析了黄岩岛砗磲的栖息密度,并发现了苍珊瑚、多孔螅、软珊瑚等重要生态类群。
△林奎副所长表示,黄岩岛及周边海域海水、沉积物和鱼类体内均未检出氰化物
△现场调查队员进行海水水质样品采集
△调查队员准备进入黄岩岛潟湖内进行海洋生态环境调查
黄岩岛珊瑚礁生态状况可媲美大堡礁
参与此次调查的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杨静对总台南海之声表示,黄岩岛海域环境质量优。海水水质、海洋沉积物质量等级均为一类,鱼类样品中的重金属、石油烃等污染物残留量均低于评价标准限值,海水、海洋沉积物和鱼类样品中均未检出氰化物,海面漂浮垃圾密度处于很低水平。
△调查组专家杨静表示,黄岩岛珊瑚礁生态状况可媲美大堡礁
杨静介绍,与世界上著名的珊瑚礁——大堡礁相比,黄岩岛珊瑚礁的生态状况可以相媲美。据澳大利亚海洋科学研究所发布的信息,2023年大堡礁活珊瑚平均覆盖度最高的北部、南部在35%左右,而本次黄岩岛东北部活珊瑚覆盖度也高达37.1%。这充分说明,黄岩岛珊瑚礁生态系统在整个印度-太平洋珊瑚礁区系中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科研价值。
△黄岩岛海水、海洋沉积物和鱼类样品中均未检出氰化物
△调查队员在黄岩岛周边海域进行珊瑚礁水下调查作业
△黄岩岛拥有丰富的造礁生物,潟湖内漂亮的造礁石珊瑚
报告指出,黄岩岛珊瑚礁生态系统健康,造礁石珊瑚物种多样性丰富,本次调查共记录造礁石珊瑚12科34属109种,为有调查记录以来物种多样性记录最丰富的一次;活造礁石珊瑚的平均覆盖度为28.6%,造礁石珊瑚幼体补充量较高。
其次,珊瑚礁生物多样性丰富,现场调查记录到礁栖鱼类23科125种,以及壳状珊瑚藻、砗磲、苍珊瑚、多孔螅、海葵等其他关键生态类群。另外,现场调查未发现珊瑚向大型藻的相变,未发现珊瑚礁病害现象,长棘海星等敌害生物量少。综合评估结果表明,黄岩岛珊瑚礁生态系统处于“健康”状态。
南海造礁石珊瑚的重要栖息地和庇护所
《报告》指出,本次调查结果和科学家多年研究成果都表明,黄岩岛造礁石珊瑚群落表现出对海水温度升高较好的抵抗力和耐受性,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可以为南海造礁石珊瑚及相关物种的提供重要栖息地和庇护所。
△黄岩岛礁栖生物多样性丰富,图为软珊瑚
△现场发现砗磲等关键物种
△黄岩岛珊瑚礁礁栖鱼类特写
另一方面,今年4月起,黄岩岛海域的热累积效应高于往年同期,表明黄岩岛珊瑚礁生态系统在今年夏季可能受到比往年更大的海水温升热胁迫压力,中国科学家也将持续关注并开展相关研究,为更好地保护黄岩岛海域生态环境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黄岩岛(民主礁)位于海南省三沙市中沙大环礁的东偏南方向,是中国渔民的传统作业区和天然避风港,也是维护南海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生境,具有极其重要的资源地位、生态价值和科学价值,是中国南海名副其实的蓝海宝石。加强黄岩岛海域生态环境调查和保护研究,事关维护中国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保障整个南海海域的生态环境安全。
(本文章图片除现场照片外,均来自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转自南海之声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