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治病救人的工作,治愈更多患者,能够带给我长久的幸福感,这也是我从医的源泉和动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骨伤科副主任医师郑皓云,从事中医骨科治疗已有十年,接诊过上万例病人,用精湛的医术,为无数患者带来了康复的希望。今天,一起走进郑皓云的世界,聆听这位青年医生的医路故事。
医缘初结:一次落枕经历感受到中医魅力
说起与中医的缘分,郑皓云分享了少年时的趣事。
“12岁那年,我有一次落枕了,本以为过几天就好,没想到后来严重影响到了学习和生活,无论是口服用药还是外用膏药都无法缓解。”郑皓云的舅舅是一位中医爱好者,工作之余喜欢钻研和自学中医知识,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他为郑皓云进行了治疗。出乎意料的是,第二天,郑皓云的症状就有了明显改善。
这次经历,让他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中医骨伤科外治疗法,想要学医的种子也就此埋下。
高考填报志愿时,郑皓云毅然地选择报考了北京中医药大学,并在硕士阶段继续深造,主攻中医骨伤专业。
求学期间,他师从中医名家王庆甫教授,深入学习清宫正骨流派,用轻柔缓和的手法治疗脊柱相关疾病,最大程度减轻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痛楚。同时,学习小针刀技术、微创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和腰椎管狭窄等疾病。
在导师的严格指导下,8年间,郑皓云不仅掌握了精湛的医术,也更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进入到北京中医医院工作。
医路进阶:因人而异制定治疗方案
从2014年走出校园,10年里,郑皓云遇到过各种各样的患者,也时常面临挑战,但他总能冷静应对,找寻最佳治疗方案。
“前几年我遇到过一位因脚踝扭伤前来就诊的女生,由于扭伤后没有立即冰敷,导致踝关节肿胀非常严重,而她即将参加艺考,需要尽快恢复。”郑皓云判断,如果按照传统治疗方式,患者需要避免负重、拄拐、坐轮椅静养,至少三到四周才能恢复正常。
在确认没有骨折的前提下,郑皓云决定采用清宫正骨的方法进行捋筋治疗,把气血不通的地方推开、经络紊乱的地方捋顺。连续两天的治疗,患者脚踝肿胀情况明显改善,第四天时,已经基本恢复到了正常的状态。
图源:千库网
“小姑娘第四天来就诊时非常开心,甚至现场跳了一段舞。”这一幕让郑皓云深感欣慰和自豪。
这次的看诊经历也让郑皓云意识到,面对类似的疾病,不同患者的就医需求是不同的。有些患者希望通过手术完全康复,而有些患者则因为经济、时间或心理等因素选择保守治疗,要根据患者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曾经还有一位年轻患者,他的椎间盘有块巨大的脱出,压在神经上疼痛无比,导致无法正常走路。通过开放性手术取出脱出部分,可以快速治愈,但他希望通过微创手术解决问题。”在认真研究了患者的体征情况后,郑皓云查阅了以往的微创手术记录,预想了手术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在有充分把握的基础上,为患者进行了微创手术,成功地取出了一段长7公分的椎间盘突出。
郑皓云在每一次看诊或手术后,都会在闲暇时反思并改进。“医学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一定会把它做好,也一定要做到100分。”
医者仁心:用真诚换来患者的信任
医患沟通同样是郑皓云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医患之间的充分信任和有效沟通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所在。然而,天生一张“娃娃脸”的他,常常让患者误以为是实习医生,不信任感也因此诞生。“我现在快37岁了,经常有第一次来就诊的患者问我是不是来进修的或者实习的学生。”
郑皓云选择与其他医生不同的方式和患者沟通。他会在患者产生疑惑时,第一时间向患者介绍自己诊治的方向,同时注意与患者交流时的每一个眼神、动作与姿态。“我要通过身体语言让患者感觉到我是真诚的,是值得信任的,能够为他们提供医学帮助并解决问题。”
图源:千库网
从2017年开始出门诊起,郑皓云就养成了一个习惯:只要患者进诊室,他都会面向患者做出“请”的姿势,并说“您好,请坐!”在他看来,这样的“小设计”是对患者尊重的体现,能够迅速拉近与患者的距离,为接下来的治疗打下坚实的基础。
“医生不是治疗疾病的‘机器’,而是有情感、有同理心的人。”郑皓云表示,在面对患者不良情绪的时候,站在医生的立场去告诉患者应该怎么做、不能怎么做是不够的,要学会换位思考。
未来,郑皓云希望继续探索微创手术治疗骨科疾病,同时秉持“仁心仁术”的医学理念为更多患者带来健康和幸福!
特别鸣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记者:刘雪洁、蔡琳
视频制作:贾凡
京华卫生编辑部出品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