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
广州市启明学校
(简称“启明学校”)
学生彭香香迎来了人生最激动的一天
高考成绩放榜
她考出了512分的好成绩
这也意味着彭香香
成为了广东省第一位文化类(非术科)
普通高考获得报读本科院校资格
的全盲考生。
现在,香香已经开始思考起自己的大学方向。她说,虽然热爱特教和播音专业,但考虑到未来就业的问题,接下来特别希望能学习法律专业,成为一名支持残障朋友的律师。
高考前夕,彭香香在启明学校复习化学,为高考作最后的冲刺准备。图为她用指尖触碰化学试卷,与老师探讨一道难题。
“今天被它打败了,
明天还要接着学”
6月25日早上11:30前,香香的班主任老师李静守在电脑前,等待成绩。第一时间帮香香查到“512”的分数,她激动得不能言语,骄傲且感动。
三年来,香香一直在做准备。一年前,在启明学校高三级长丁娟的带领下参加“广州市残疾人第一届诗歌散文朗诵比赛”时,香香就已经坚定地表示要参加普通高考的决心。“那一天我们都被她的坚定打动了。”丁娟说。
2024年6月7日广东高考首日,彭香香(右一)在老师查玉瑶的带领下步入考场。
因为视网膜母细胞眼肿瘤,在出生几个月,香香的双眼就被摘除,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她就开始在启明学校读书。
谈及自己选择参加普通高考的决定,她说,单考单招没有自己喜欢的专业,于是走上了普通高考这条“少有视障伙伴走的路”,除了语数英三科,她选择了历史、化学和生物。
“高一选科的时候,看着每一科科目都挺‘仁慈’的,结果越学越难。”香香说,最让她感到挫败的,就是有些知识好像怎么学都学不懂。每到这时,她就给自己加油鼓劲:“接着学,今天被它打败了,休息休息,明天再战。”
高考前夕,彭香香在启明学校复习化学,为高考作最后的冲刺准备。图为她用指尖触碰化学试卷,与老师探讨一道难题。
整个备考过程香香都在全力以赴。
“尽管面对很多困难,但我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如果转回单考单招这条路,可能我高中会轻松一点,但大学学不到自己喜欢的专业,我也会不开心。一时的轻松是要以未来为代价的,那我宁愿现在辛苦一点。”香香说。
高考三天,作为特需考生,香香得到了很多的关注。她笑言不会对此感到困扰,但会有一点害羞。查成绩的时候,她又重新体验了一遍开考前的紧张感,脑袋都晕乎乎的,当“看到”手机上的成绩后,她控制不住地想掉眼泪。
高考前夕,彭香香在启明学校复习化学,为高考作最后的冲刺准备。
谁来支持高分视障学子的下一段路?
广州此前已有相关探索
自2019年建立普通高中以来,启明学校学生参加高考的方式包括全国残疾人单考单招联合考试、部分院校自主招生考试和全国普通高考三类,从目前单考的录取情况来看,总体上呈现上升的趋势。
今年,启明学校同时有10名学生挑战高考,其中有8名参加单考单招,6名已考上本科,两名已考上专科。
然而考试这道坎,
只是漫长社会融合的中间节点。
这些学生前一段路有启明学校的老师一路陪伴,接下来怎么跟高校对接,如何在校园和社会中继续成长,谁来陪伴支持,这些都是学生、家长、老师、社会需要考虑的点。
视障学子需要更多引导和支持。
“对于过去没有过融合教育经历的大学而言,在录用残障学生时可能会有一些困惑,包括不知道授课方式是不是需要调整,学生校园日常生活乃至住宿会不会存在障碍等等。”
一名助残公益人士表示,“这些问题其实都有解决方案,而且可以通过社会多方一起以公益力量推动解决,在学校录取那一刻起,一座城市的公益力量也就会行动起来,完全不用担心。”
而2年前的广州,
其实也已经有相关的探索。
2021年,一名视障学生王广彬作为广州市高考历史上首位使用盲文试卷的考生,考上广州星海音乐学院钢琴系,成为星海音乐学院建校以来录取的首位视障学生。点击查看此前报道
当年8月,星海音乐学院邀请广州市残联工作人员、王广彬一家和广州日报记者围绕学生入学事宜进行座谈,记者多次协助推动座谈会的开展。
社会多方为王广彬入学共商。
在座谈会当天,主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招生处、后勤部、教务处等多个部门的负责人齐齐到场,为保证广彬能够顺利开启大学生活讨论出了一系列具体行动。
《广州日报》也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希望推动这种家校提前沟通、助力视障学生入学的模式,能成为经验,被其他高校所参考、复制。
参与了当时座谈会的记者表示,“那一年的模式,其实也可以复制到现在其他录取视障学生的大学,大家把无障碍需求一一列出,社会也有足够的专业资源可以一起为学校提供融合教育支持,一起创建无障碍环境,在这种支持下,学校完全可以放心录用,孩子也可以安心成长。”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林琳、刘晓星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忧子 实习生:黄姝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