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起关于座位的纷争。
近日,北京地铁上,一老人要求一女子让座被拒,旁边有乘客见状让了座,但老人不依不饶,继续强势要求那名女子让座,对方不愿意,老人情绪上头,用拐杖扒拉女子双腿并动手推搡,叫嚣“上派出所去报案”。
6月25日,北京公交警方通报,依法对涉事老人行政拘留。
通报一出,评论区一片叫好,既为公平正义得以伸张,也因公众苦此类事件处理方式久矣——以往惯常的处理方式,要么是“谁弱谁有理”“谁闹谁有理”,要么是“传统美德”“尊老爱幼”,最终是息事宁人,算了。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为老弱病残孕让座,是一种善举、一种公德。让老人无需抢座,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
但尊重是相互的,是有边界的。
对倚老卖老的人,对以“弱势群体”身份自居而实施霸凌的人,不能纵容。
社会规则需要大家遵守,不能因为是“弱势群体”就可以肆意动粗,随意破坏规则。
北京公交警方对“暴力要求让座”行为的处理之所以赢得广泛好评,反映出的是一个更大的社会议题——利用“弱势群体”这枚护身符公然践踏规则,让人生厌。
最近几年,像北京地铁老人这般受到惩罚的人不少。
去年6月,G345次列车,一名64岁老人霸占他人座位,不听从列车工作人员劝阻,拒绝让座,被行政拘留5日。
今年2月,D3007次列车,一名60岁老人霸占他人座位,对警察出面调解置之不理,甚至出手攻击警察,被行政拘留11日。
……
不论是谁,做事要有分寸,做了错事就要付出代价,这是每个守法公民都希望看到的场景,这就是最朴素的社会公平正义。
撰文|记者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