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特种兵”——记南部战区海军某防救支队潜水员群体

2024-06-14 15:54来源: 新华社解放军分社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新华社记者黎云、李秉宣

  没有湛蓝,这里是深海。

  黑暗,寒冷,充满未知的危险,这是海底真实的样子。

  中国南海,平均水深超千米,南部战区海军某防救支队的潜水员们几十年来一直守护在这里。

  救援潜艇、打捞沉船、搜寻遗体……任务需要的地方就是他们的潜点。有他们在,就有出现奇迹的可能。

深海“特种兵”——记南部战区海军某防救支队潜水员群体

  ↑南部战区海军某防救支队参加演训任务,潜水员在某海域进行水下作业(2023年7月24日摄)。单峥 摄

  拼命

  第一个入水执行任务,被潜水员们称为下“头水”。

  2024年4月,一艘渔船在莺歌海海域失事,多名渔民失踪。

  水下情况不明,距海面70多米的海底,即便打着潜水手电能见度也不足1米。面对岸上焦急等待消息的渔民家属,潜水员陈灿下了“头水”。

深海“特种兵”——记南部战区海军某防救支队潜水员群体

  ↑南部战区海军某防救支队参与印尼“南伽拉”号失事潜艇搜救任务,潜水员入水准备开展水下作业(2021年5月12日摄)。于纯浩 摄

  船舱内,陈灿探摸到了遇难者的遗体。他定了定神,在心底说:“渔民兄弟,我带你回家。”

  反复多次,他和战友将遇难者遗体全部打捞出水。

  海上作业,海况、暗流等因素不停变化,下潜窗口期不确定性大。第一名潜水员下水之后,第二名可能要相隔几个小时甚至几天。

  一次紧急任务中,已经在水下作业数小时的二级军士长袁盛国氧气即将用尽。是立刻上浮,还是继续作业?上浮就意味着要等待下一个下潜“窗口”,而这可能影响后续任务。袁盛国没有犹豫,一直坚持到氧气全部耗尽,才屏住最后一口气,疾速上浮。

  一级军士长周永生用“拼命”形容自己的工作。

  拼命是为了救命。一次,一名潜水员在执行任务时供气管被打捞钢缆挤压,供气中断。穿着近100公斤装具的潜水员被困水下,情况危急。

  千钧一发之际,周永生深吸一口气,仅用14秒便下潜至水下几十米,解除绞缠,护送战友出水。

  事后复盘,如果周永生再慢几秒,被困战友很有可能窒息而亡。

  2015年6月,“东方之星”号客轮在长江湖北监利段失事。周永生和战友们临危受命,千里驰援,到达现场已是凌晨两点。

  天上下着暴雨,水下能见度极低。但周永生毫不犹豫下了“头水”:“有人等着我们去救命。”

  挑战

  2010年9月6日,一个纪录被载入中国深潜史册。

  潜水员李刚和三位战友历时19天完成模拟480米饱和潜水实验——新的亚洲纪录由此诞生。

  饱和潜水,是一种使人可以直接暴露在高压环境下,长时间、大深度工作的潜水作业方式,广泛应用于失事潜艇救援、海底施工作业、水下资源勘探、海洋科学考察等领域。

  李刚仍记得那终身难忘的19天。当加压到模拟400米深度时,自己浑身无力,连说话都成为一种负担,只能通过手势交流。

  “一个是要长时间承受几十个大气压的负荷,一个是要在瞬间承受几个G的过载。”海军特色医学中心研究员方以群这样对比饱和潜水员和航天员的区别。在方以群看来,饱和潜水与载人航天一样,都是在向极限发起挑战。

深海“特种兵”——记南部战区海军某防救支队潜水员群体

  ↑南部战区海军某防救支队参加演训任务,潜水员在某海域进行水下作业(2023年7月25日摄)。单峥 摄

  和潜水打了28年交道的一级军士长宋光军对此深有体会。

  下潜时,潜水员只有一根供气管与母船相连,就像未剪断脐带的婴儿。“无论经验多么丰富、技术多么熟练的潜水员,在大海面前都像是个孩子。”宋光军对大海充满了敬畏。

  被水下暗流推出一百多米远,三个战友在岸上都拉不住绳子,“像是在钓一条很大的鱼”;供气管被礁石割裂,在百米水下,漏气点发出“嘶嘶”响声,“好像在给生命倒计时”……这些年来,那些在水下遇到的险情,一幕一幕浮现在眼前。“就算在同一地点,这一次顺利出水都不代表下一次也可以。”宋光军说。

  尽管深知其中的风险,潜得再深一点,依然是潜水员们不变的追求。

深海“特种兵”——记南部战区海军某防救支队潜水员群体

  ↑南部战区海军某防救支队新晋潜水员进行港岸训练(2024年3月24日摄)。李伟 摄

  赓续

  2024年5月,刘志友、邱步军两位老兵回到阔别多年的军营。

  1980年,我国发射第一枚运载火箭,数据舱准确溅落在南太平洋某海域。面对伺机抢夺数据舱的外国舰机,刘志友在水文数据不全的情况下跳入海中,将自己与数据舱死死绑在一起,用时5分20秒完成打捞任务,荣立一等功。

  不同年代,相同选择。

  1993年,我国首台水下机器人在吊装中滑车制动突然失灵,十几吨重的设备带着链条飞速下滑。邱步军死死抓住链条,保住了装备,但他的四根手指却从根部被整齐截断。这次任务,邱步军荣立一等功。

  站在两位一等功臣面前,一级军士长周永生感觉又回到了新兵时代。

  那一年,刘志友刚退伍,周永生睡的正是他的床位。周永生说:“战友们说我睡了刘班长的铺,也能立一等功。”

  30年过去了,周永生见证一茬茬潜水员潜向深海大洋,他自己也成长为海军一级潜水员、潜水专业“教练”级专业人才,将人生最好的年华都沉淀在南海海底。

  自1952年从几套老式潜水装具、一条渔船起家,支队潜水员们见证了救援理念、训练模式、装备装具等发生的巨大变化。

  2017年,一场大深度打捞攻坚战在南海打响。任务中,潜水员们打破某型潜水装具水下作业深度纪录,为后续任务提供了标准模版。

  2023年,某重型遥控潜器开展极限深度边界试验。随着最后一个数据达到验收要求,人民海军在深海作业领域具备了全新手段。

  不出海的日子,周永生喜欢去码头走走。不远处,矗立着一组人像雕塑,他们是支队自成立以来在任务中牺牲的7位烈士。

  周永生并没有像老班长一样荣立一等功。即将到达最高服役年限,周永生说,潜水兵,他还没有当够。

  素材支持:符明凯、张东杰、赵琳鹏、于纯浩

[责任编辑: ]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9月22日,青银高速公路增设唐山路互通及连接线工程唐山路隧道主体正式完工,全面进入隧道路面与装饰施工阶段。9月22日,青银高速公路增设唐山路互通及连接线工程唐山路隧道主体正式完工,全面进入隧道路面与装饰施工阶段。
23
金秋时节,各地农民在田间地头忙碌,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金秋时节,各地农民在田间地头忙碌,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金秋时节,各地农民在田间地头忙碌,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23
为全力应对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可能带来的严重的风雨浪潮影响,福建渔场渔船回港,船上人员上岸,切实落实防范措施。为全力应对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可能带来的严重的风雨浪潮影响,福建渔场渔船回港,船上人员上岸,切实落实防范措施。
23
9月20日至23日,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在安徽省合肥市举行。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9月21日,观众在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智能机器人展区参观一款人形机器人。
22
新疆尉犁县境内的塔里木河南岸防沙治沙区的罗布麻种植区(左)和固沙草方格(右)(无人机照片,9月20日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当地通过发展罗布麻产业,“管寸草不生的沙漠要土地”,实现人进沙退、增收致富,探索出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并进的新路。
22
近日,江苏农垦江心沙农场位于常州金坛长荡湖和钱资湖畔外拓基地的8000余亩高粱陆续成熟,迎来采收季。近日,江苏农垦江心沙农场位于常州金坛长荡湖和钱资湖畔外拓基地的8000余亩高粱陆续成熟,迎来采收季。
22
9月19日至23日,第十一届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在吉林长春举行。9月19日至23日,第十一届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在吉林长春举行。9月19日至23日,第十一届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在吉林长春举行。
21
罕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3年成立,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扎鲁特旗,这里地处大兴安岭南麓,是科尔沁草原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罕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3年成立,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扎鲁特旗,这里地处大兴安岭南麓,是科尔沁草原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
21
9月19日,2025年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开幕。9月19日,2025年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开幕。9月19日,2025年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开幕。9月19日,2025年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开幕。
20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