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女孩佳佳(化名)最近两年多来出现“秒睡”的困扰,吃饭时、听课时、写作业时、考试时等场景都可以马上睡着。是娃太累了还是逃避学习?家长很困扰。近日,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医生提醒,发作性睡病从发病到确诊平均延迟8至22年,因此,及时、规范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病情,帮助患者恢复社会功能极为重要。
佳佳父母还发现了奇怪的现象,女儿有时在情绪激动比如大笑的时候,会突然感到无力、眼皮睁不开,腿软站不稳而摔倒在地。因为害怕出现突然睡着和跌倒,佳佳不敢独自出门。佳佳虽然白天嗜睡,但夜间的睡眠却让她感到很不安,躺在床上觉得床边有人,睡着后频繁做噩梦并被惊醒,有时虽然醒来但是感到身体不能动弹。佳佳的父母观察到孩子的异常,带其到医院就诊。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睡眠障碍病区黄慧博士详细询问病史,行相关检查后,最终诊断佳佳为发作性睡病。经过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配合睡眠习惯的调整和心理疏导,佳佳的病情得到明显改善。对疾病的认识和了解后,佳佳的父母、老师和同学们理解佳佳了。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睡眠障碍病区朱军红主任解释,发作性睡病是一种罕见病,以日间过度思睡、猝倒及夜间睡眠紊乱为主要表现。发作性睡病常首发于儿童青少年,病程贯穿患者求学和个性发展关键时期,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和生活,常导致患者无法接受正常教育,就业困难、失去升职机会等。
朱军红主任说,根据国际诊断标准,发作性睡病的确诊方法主要通过夜间多导睡眠监测及次日进行日间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这两项检查均需要在睡眠医学中心或睡眠科的多导睡眠监测室进行,由专业人员按规范操作。必要时可取患者脑脊液检测脑脊液中下丘脑分泌素-1的含量。此外,还可以通过量表对患者的症状进行评估,较常用的量表有Epworth思睡量表、情绪触发猝倒问卷、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等。
确诊发作性睡病后如何治疗?
首先是非药物治疗,是治疗发作性睡病的基础,可改善症状、增强患者信心和提高治疗依从性。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日间规律小睡;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比如,保持规律的睡眠—觉醒节律及保证充足高质量夜间睡眠;社会心理支持和认知治疗,比如,帮助患者认识发作性睡病的症状、掌握症状出现后的应对措施,从而减少患者由于过度担忧造成的心理负担。
朱军红主任强调,通过社会家庭支持,在患者的生活、学习或工作等方面给予理解和帮助很重要。其次是药物治疗,发作性睡病目前尚无确切的病因治疗,目前主要是对症治疗,首选药物是替洛利生和莫达非尼,药物治疗需要遵医嘱,在医生的建议下使用。
转自:大武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