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城市滨水空间成为“活力磁场”

2024-06-09 09:07来源: 人民日报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马浩然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水孕育了生命,创造了文明,滋养了生活,也促进了城市的诞生、延续和发展。“逐水而居”的理念如同基因一般根植于城市文化中。作为城市公共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滨水空间承担着维护生态安全、保护文化遗产、展示城市风貌、开展公共活动等一系列复合功能。伴随城市更新与转型发展,以及人民对高品质公共空间的需求日益增加,滨水空间焕发新光彩。如今,一批设计师以大胆多元的实践赋予滨水空间新的生命力,使其成为城市中颇具吸引力的“活力磁场”。

  顺应自然法则,以设计彰显鸢飞鱼跃的生态之美。许多设计师着力发挥滨水空间在水源涵养、雨洪调节、土壤保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作用,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境界。在海南省三亚市,三亚河、临春河贯城而过,设计团队仔细分析这两条潮汐河独有的水文生态特征与红树林特殊的生长环境,模拟自然状态修复曾经遭到破坏的红树林生态系统,为鸟类、鱼类、哺乳类、两栖类等各类生物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让“白鹭成群、红树繁盛”成为一道亮丽的城市风景。精心设计的木栈道与亲水平台被小心翼翼地轻置于红树林间,使人漫步其中可以感受到不同于椰风海浪的别样风情,体验到红树林的美丽与神奇。在重庆市巴南区长江南段,设计团队充分尊重沿岸巨大高差所形成的消落带景观,识别出“草海”“石滩”“冲沟入江口”这三类最有特色的生态场景,并据此设计了三种不同材质的低干扰、耐冲击路径,充分展现“荒野”之美、自然之力,为市民提供了一片进行自然教育与自然体验的美好空间。绿色,是城市滨水空间的底色。对水的生态规律的研究,是城市滨水空间更新设计的基础。以生态文明理念为遵循,有助于在城市中更好地挖掘、展现自然的生机与浪漫。

  传承文化记忆,以设计展开历史与现实的时空对话。滨水空间见证了城市发展历程,也镌刻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印记。挖掘提炼历史文化信息并使其与日常生活相融,是滨水空间更新的精神内核。杨浦滨江,位于上海市黄浦江岸线东端。设计师在滨水空间更新中保留了码头、厂房、仓库等大量工业遗存,并通过艺术化手法赋予其新功能,使厚重的历史感与时尚的艺术氛围融合。比如,建筑师将纱厂旧址改造为“雨水花园”,采用小尺度的传统园林设计手法嵌入露台、凉亭、展示廊等。园中栏杆、座椅、屋顶等则采用铁锈色的钢结构,使工业文脉与山水自然和谐共生。在北京市永定河畔,宏伟的首钢工业遗址与激情的冬奥会碰撞出绚烂火花。设计团队将以火车、站台、隧道等元素为代表的工业文化与冬奥文化相融,强化了场所的记忆感、归属感与认同感,也创造出一种戏剧性的古今时空对话之感。借助设计的力量,滨水空间正在成为传承历史文脉、彰显城市品格的新载体,让人们在流淌的江水中感悟古韵新风。

  营造丰富场景,以设计传递空间流转的艺术魅力。城市滨水空间往往是城市天际线、建筑风貌等集中展示的区域,是呈现城市形象和风貌特色的重要窗口。当下,不少设计师灵活运用艺术和设计手法巧妙化解水岸高差,将原本单一的工程岸坡形式转变为层次丰富的立体空间,打造可全感官体验的交互场景,塑造城市精致靓丽的景观风貌。在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闻涛路,原本普通的水泥堤坝化身滨江休闲观光带。五种深浅不一的蓝色混凝土交错铺地,营造出江潮奔涌之感。江边还分布有多个或新建或改造的驿站,比如屋檐似纸鸢展翅的“风鸢驿”、拥有“长卷式”观江视野的“长亭驿”等,皆以简约而富有创意的现代设计成为滨江岸线上的独特风景。艺术与设计的介入,不仅让城市空间得到更加充分的展示和利用,更让人们“心中的山水”与“自然的山水”相联相融。

  激发城市活力,以设计营造共享、包容、关怀的美好生活。滨水空间是承载日常公共活动的活力带,也是塑造城市文化“颜值”的保障线。随着时代发展,滨水空间不断适应人们的新生活方式,调整自身功能与定位。以广东省深圳市茅洲河左岸科技公园为例,园中不仅有湿地、喷泉、观演广场等,还有科技展厅,人们可以在散步、嬉戏之余学习知识、了解科技。在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的更新带动了周边城市空间的复兴。设计团队营造出一种接近自然的“野”感,野趣之间处处是可以不受时间限制席地而坐、唱歌跳舞、露营野餐的空间。这些空间不仅吸引了市民,也受到手艺人、街头艺术家等群体的青睐。利用沿岸空间改造而成的咖啡馆、小酒馆、餐厅,则成为潮流青年的“打卡地”。伴随城市滨水空间更新,许多河流已不单纯是河流,更是一个片区,代表着一种新的治理理念和模式。

  期待更多设计师为城市滨水空间更新贡献智慧,使之成为人文荟萃、生态友好、活力无限、开放共享的高品质空间,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马浩然)

[责任编辑: 刘朝 ]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近年来,作为民营经济重镇的福建省泉州市,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产业提质增效,为传统产业升级提供可持续支撑,实现“制造”向“智造”转型,激活民企发展新动能。
26
当日,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重庆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三十三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下称“书博会”)在重庆开幕,线上线下汇集精品图书上百万种,其中新书约10万种。本届书博会以“书香中国 阅读之美”为主题,主会场设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同时在重庆市南岸区、大足区设分会场。
26
一场降雨后,河北省邢台市西部太行山区出现云海景观,层层云海在奇险峻秀的山峦间翻腾,群山在云海中若隐若现,宛如人间仙境,美不胜收。一场降雨后,河北省邢台市西部太行山区出现云海景观,层层云海在奇险峻秀的山峦间翻腾,群山在云海中若隐若现,宛如人间仙境,美不胜收。
25
7月23日,工作人员在贺兰山岩画遗址区内进行2025年度岩画复查(无人机照片)。贺兰山岩画记录了3000至10000年前当地远古人类的生活场景及多种图案和抽象符号,是反映我国北方先民生活状态的文化符码,为研究贺兰山地区远古时代乃至近现代生态环境和物质条件提供了珍贵资料。
25
7月24日,在河南郑州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媒体智库峰会会场,媒体记者拍摄《合乐图》民族乐器复刻展演。
25
7月23日,四川成都火车东站候车大厅客流如织。自7月1日暑运启动以来,中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已经突破3亿人次,日均安排加开旅客列车922列。自7月1日暑运启动以来,中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已经突破3亿人次,日均安排加开旅客列车922列。
24
7月23日,在西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暑期爱心教室,孩子们在志愿者辅导下画画。暑假期间,浙江省嘉兴海宁市硖石街道西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启暑期“爱心教室”,课程包括绘画、书法、阅读、手工以及作业辅导等。
24
7月22日至23日,2025年民体杯全国独竹漂比赛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古城举行。7月22日至23日,2025年民体杯全国独竹漂比赛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古城举行。
24
7月18日晚,意大利游客阿尔弗雷多·奇米诺(左)和朱利奥·巴尔托利在上海外滩与东方明珠合影。签证便利化政策措施有效带动大批外国游客来到中国旅游。签证便利化政策措施有效带动大批外国游客来到中国旅游。
23
7月21日至23日,2025年“火把原乡·清凉布拖”彝族传统火把节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举行。服饰展演、火把狂欢夜、朵洛荷及传统选美、传统民俗竞技比赛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当地彝族群众与嘉宾、游客一起欢度火把节。
23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