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贵阳市花果园湿地公园、观山湖区朱昌镇河化高路附近、花溪十里河滩等地出现大量福寿螺卵,引发各方关注。
有网友留言称:“福寿螺是一种能传播‘广州管圆线虫’病的外来入侵物种,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处理,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各地相关部门表示,会不定期采取人工捡拾的方式进行治理。另外关于治理福寿螺的“麻鸭战队”,也引起了不少贵阳市民的关注。究竟用鸭子防治福寿螺这种方式效果如何?还有什么办法能彻底清除福寿螺?难点存在于哪些地方?有没有进一步的规划?记者专访了贵州省农业农村厅的相关负责人。
投放麻鸭进行福寿螺防治
据了解,福寿螺繁殖能力极强,每次产卵200-500粒,一个螺全年可产卵5000-9000粒。由于福寿螺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具有较强的低温耐受性、饥饿耐受性和水污染耐受性、繁殖率高等特点,在适生区定殖后,大量繁殖,与生态系统内水生生物争夺生存空间、食物,占据本地物种生态位、威胁本地物种的生存,打破了原有的生态平衡,或抑制其它物种生长,使本地水生物种的种类和数量减少,甚至频危或灭绝。
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夏季是福寿螺产卵高峰期,一般为5月到10月份。福寿螺喜食水稻秧苗,入侵后严重危害水稻、茭白、莲藕等农作物,爆发区会造成农作物减产20%左右。”
秧苗上的粉红色福寿螺卵块
针对网友反映的花溪十里河滩、观山湖区朱昌镇河化高路附近等地发现的福寿螺,省农业农村厅就反映情况联系了贵阳市农业农村局,按照属地管理职责,通知了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处组织人员及贵阳市两湖一库管理局组织人员等,赴现场对福寿螺进行清理。
据观测,福寿螺已在贵阳多处存在多年,主要通过人工清除螺卵和成螺,以及投放鸭子和青鱼等生物措施进行防治。
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防治福寿螺的方法主要有物理、化学和生物防治等方法,如人工清除、投放青鱼、饲养鸭子、撒施6%四聚乙醛等,但都具有局限性。
转自:贵州日报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