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
好拼又好会拼的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
与古人类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卢静
用鸡骨头
拼出了一只恐龙骨架
视频发布在@玩骨头的卢老师 上
卢静成了网友们熟悉的科普达人
五年过去
再见到这位“玩骨头”的大神
依旧是一袭长发,说话温柔有条理
而这一次
她通过直播发表科普演讲
吸引了数百万网友在线“听课”
冷冰冰地的化石真的“火”了起来
这样的科普好像不再小众了
在6月1日晚的抖音科学夜
卢静的演讲
围绕另一位著名古人类学家
张弥曼的“化石连续磨片法”研究展开
张弥曼曾用一年半的时间
将一颗3厘米的鱼骨化石磨成了500片
最终证明了肺鱼型类没有内鼻孔
否定了四足动物的双起源假说
为人类起源研究奠定了重要的科研基础
话题#女科学家把3cm鱼骨切了500多片#
同日冲上热榜
网友们对科学家的“细致活”
肃然起敬
卢静还提到
原先的磨片法对化石的磨损
是不可逆的
在她和她的团队努力下
目前已经可以靠CT技术
更精准地探测鱼骨化石的内部结构
并借助3D复原技术复原古生物
帮助人类更好地理解4亿年前的世界
为什么说“好会拼”的卢静“好拼”
年初的一篇报道提到
卢静老师最近两年
花了很多时间在探索新技术方法上
“过去,我们研究标本
必须要把标本拿在手里,放在跟前
才能研究”
“但现在,我只要有标本的CT数据
就可以对这些标本进行详细研究”
卢静和拉蒂迈鱼模型的合影(图源:扬子晚报)
中科院古脊椎所CT中心
现在已经为150多篇顶刊论文
作出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这项技术可以说惠及了整个学科的发展
“去年我们还做了
一件可能全世界的科研团队
都没有做过的事情
就是把脊椎动物各个主要的门类
它们不同发育阶段的胚胎标本
全部进行了扫描和三维重建
扫描了近百个胚胎样本
获得了能展现脊椎动物胚胎完整发育过程的
三维数据和渲染视频
并将这些数据向全世界学界共享”
提及在短视频平台上做科普
卢老师坦言
对于研究人员来讲
还有粉丝是一个特别幸运的事情
新一代年轻的科学家们努力推动技术进步
借助短视频、直播做科普
传递老一辈科学家精神
感染了无数年轻人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智媒研究中心发起过
一项面向全国的
共有10828人参与的线上调查
结果显示,89.85%的受访者
曾使用短视频直播平台获取知识
79.04%的受访者
表示受到知识科普类内容的吸引
特别在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地区
由于知识获取的传统途径相对较少
短视频直播平台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
过去一年
超过56亿人次在抖音上搜索“为什么”
科学实验短视频累计点赞4.63亿次
科学夜遇上儿童节
当大小朋友
对世界心怀向往、对科学抱有兴趣
我们有理由相信
也许很多年后的下一个科学发现
就始于这无数次的好奇之中
(整理:陈垠杉)综合:扬子晚报、中青报此前报道,半月谈等
7月8日,广州市公安局“平安广州宣讲团”组织学生等走进市公安局水上分局,近距离感受水上警察装备和救援技能,在互动体验中学习安全知识。据介绍,平安广州宣讲团成立至今已有10年。截至目前,已举办近300场宣讲活动,走进社区、农村、学校、企业、机关等场所,带给大家“听得懂、记得住、愿意主动传播”的安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