苇海深处  守护鹤鸣

2024-06-05 07:40来源: 人民日报
辽宁盘锦林业和湿地保护服务中心技术人员赵仕伟——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苇海深处  守护鹤鸣

  “野化训练是一项持之以恒的工作,把本领都教给它们,才能放心”

  微风拂过,芦苇摇曳。辽河口湿地深处的一间平房内,辽宁省盘锦市林业和湿地保护服务中心鹤类繁育保护站技术人员赵仕伟(见图,周颂雪摄)正守着一只刚出生3天的丹顶鹤幼雏,这是保护站今年成功孵化的第一只丹顶鹤幼雏。

  丹顶鹤属于早成鸟,刚出生的鹤雏就能行走和自主进食。赵仕伟用纸箱为幼雏围出一块活动区域,铺上地毯,再用托盘盛放一汪水,供它玩耍和饮用。鹤雏摇摇晃晃地探索着周围环境,用小小的喙东啄西啄,修长的双腿与圆圆的身子对比鲜明。

  盘锦拥有大面积的芦苇荡,是丹顶鹤迁徙通道中的一个重要停歇地。赵仕伟从沈阳农业大学畜牧兽医专业毕业后,来到当时的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赵圈河管理站。面对一望无际的苇海、坑洼不平的土道、四处漏风的宿舍,赵仕伟却被管理站救护的5只野生丹顶鹤吸引了,在茫茫苇海扎下根来。这一扎根,就是30多年。

  说起丹顶鹤繁育的3个“十年”,赵仕伟总是津津乐道:“1996年到2005年是第一个十年,我们主要针对被救护的丹顶鹤进行人工繁育,丹顶鹤数量从5只增长到30多只;2006年到2015年是第二个十年,通过自然孵化与人工孵化相结合的方式,丹顶鹤数量增加到80只左右;从2016年开始,我们的目标是通过繁育和野化放归丹顶鹤,促进野生丹顶鹤种群复壮。”

  上午10点,闹钟响起,赵仕伟起身来到孵化器前,取出正在进行人工孵化的丹顶鹤卵,在常温中静置5分钟,然后将孵化器中的蛋托方向由前倾45度调整为后倾45度,再将丹顶鹤卵放回,将孵化器温度调至37.4摄氏度。

  孵化期间,这样的操作,每隔2小时就要重复一遍。每年4月上旬到5月下旬,是人工孵化最为紧张的时期。这段时间,赵仕伟几乎寸步不离保护站,连睡觉和吃饭都是抽空。

  “从产卵到出雏,整个孵化过程需要31至33天。第三十天左右,隔着蛋壳能听到幼雏呼吸的声音;当隔着蛋壳能听到幼雏的叫声时,就是它已经用喙啄破了气室膜,之后就是啄壳出雏了。”赵仕伟说。2005年,赵仕伟摸索出丹顶鹤自然交尾与人工授精、亲鸟自然孵化与人工孵化相结合的方法,取得可喜效果:自然状态下丹顶鹤孵化成活率约在43%,经过人工繁育的孵化成活率可达90%以上。

  “保护站现在有30对种鹤,自然情况下,每对鹤一个繁殖季产2枚卵,如果鹤卵被取走进行人工孵化,丹顶鹤有补巢行为,会再产2枚卵。”赵仕伟介绍。每年繁殖季到来前,赵仕伟和同事们都会为种鹤准备好巢材,但在繁殖季期间会尽量减少靠近种鹤,连喂食路线都经过精心设计。

  2016年至2023年,赵仕伟和同事们共成功孵化了356只丹顶鹤。繁育技术日臻成熟,保护站也开始将丹顶鹤的野化训练作为重点。

  繁殖季结束后,每天上午9点和下午3点,赵仕伟都要到驯飞场地,一路小跑把人工饲养的丹顶鹤“赶”到天上去,训练它们飞翔和野外觅食的能力。“我们从丹顶鹤1岁左右羽翼丰满后,就开始对其进行野化训练。野化训练是一项持之以恒的工作,把本领都教给它们,才能放心。”赵仕伟介绍,2021年开始,保护站陆续对140只不同年龄的丹顶鹤进行野化训练,并将它们放归自然。

  如今,赵仕伟已从“小赵”变成了“老赵”,每当看到自己救护和繁育的丹顶鹤飞翔于蓝天苇海之间,他眼角的皱褶里就挂满了喜悦。

  记者  胡婧怡

[责任编辑: ]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9月13日,礼兵护送志愿军烈士棺椁进入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安葬地宫。9月13日,第十二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9月13日,第十二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
13
9月12日,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开幕式在武汉举行。9月12日,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开幕式在武汉举行。9月12日,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开幕式在武汉举行。9月12日,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开幕式在武汉举行。
13
近年来,杭锦旗有序推进荒漠化防治工作,实施建设库布其沙漠锁边林草带、风沙路径阻隔带、光伏治沙带等治沙项目,促进库布其沙漠生态环境改善。近年来,杭锦旗有序推进荒漠化防治工作,实施建设库布其沙漠锁边林草带、风沙路径阻隔带、光伏治沙带等治沙项目,促进库布其沙漠生态环境改善。
13
9月11日,在湖北省宜昌市拍摄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无人机照片)。根据水利部批复的三峡水库2025年蓄水计划,三峡水库2025年蓄水9月10日正式启动。根据水利部批复的三峡水库2025年蓄水计划,三峡水库2025年蓄水9月10日正式启动。
12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12
9月11日,农机手操作农机在杭锦旗吉日嘎朗图镇格更召嘎查田间收割青贮玉米(无人机照片)。秋日时节,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农民抢抓农时开展秋收等农事活动,田间地头一片繁忙。
12
9月10日拍摄的四川彭州湔江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张勇 摄)  入选的赤山湖灌溉工程位于江苏省句容市,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是目前秦淮河上游重要的灌溉与防洪调蓄工程,灌溉面积7.7万亩。入选的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由公议沟、三家店等五条古渠及周边泉、井组成,其中公议沟建于辽代。
11
在总结“十四五”找矿突破标志性成果时,自然资源部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许大纯把能源矿产列在第一位。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海洋局局长孙书贤说,目前海洋油气成为我国增储上产的主力,2024年海洋原油增量占国内原油增量的70%以上。
11
这是9月10日拍摄的位于库布其沙漠的达拉特旗光伏基地(无人机照片)。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境内的库布其沙漠里,一块块蓝色光伏板鳞次栉比、铺陈排开,将沙海变成绿能涌动的“蓝海”。
11
9月9日,工作人员在准格尔旗大路镇小滩子村黄河稻渔生态观光园展示抓到的螃蟹。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这是9月9日拍摄的准格尔旗大路镇小滩子村黄河稻渔生态观光园内的稻田(无人机照片)。
10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